“方便好吃還不貴”,這家樓下小店讓多少打工人愛上「在家吃飯」

Vista氫商業
2024.03.21
產品、渠道、品牌合一的新型食品集團。

文:大稚

來源:Vista氫商業(ID:Qingshangye666)


這冬天我實在是過膩了。


不光我,前幾天“春筍的花式吃法”上了小紅書熱搜,看得出來,過春天的強烈渴望和霧霾沉沉的冬意之間的矛盾,構成了許多人當下的主要矛盾,而緩和之策唯有來一頓春筍。


這在北京并不容易。


逛遍樓下市場,刷遍外賣平臺,春筍要么沒有要么太貴要么味道不敢保證,最后我的手指停留在“鍋圈食匯”——這么大的連鎖店,至少品控應該挺穩定的吧?


那天晚上,我用五分鐘制作了一道酸辣可口,脆到飛起的筍尖拌毛肚。


圖源小紅書@風暴李


所有的食材在鍋圈搞定,包括9.5元的有機筍尖,16.9元的黑毛肚,17.9元的白千層,6.5元的貢菜,以及蒜蓉、調味品這些輔料,吃兩頓都富余——算下來這么一盤葷素搭配的美食也就20多塊錢——想想年前跟同學下館子,一碟差不多的菜要了我60,我都心疼。


看來鍋圈“方便好吃還不貴”不是說說而已,我邊感慨,邊咯吱咯吱嚼著筍,免費充當了室友加班的解壓白噪音:


“你吃啥呢這么脆,我在我屋都聽見了?!?/strong>


吃鍋圈筍be like


01

“方便好吃還不貴”,

竟有這種好事


“請問鍋圈是在我胃里安了攝像頭嗎?”

饞春筍的時候就有筍可吃,未嘗不算一種北漂的奢侈,再想想買筍有多容易踩雷——運氣稍微差點就只能收獲滿嘴發苦纖維——口中鮮嫩爽脆的鍋圈春筍,讓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美食平權」。



和我一樣感慨的人不在少數。除了簡單放火鍋里涮著吃,網友們已經用鍋圈的筍復刻油燜筍、腌篤鮮,還炮制出了涼拌菜食譜,貢菜筍尖一起拌,直接脆到起飛。鍋圈的有機筍產品于去年10月推出之后,銷量已經超過150萬包。

不止是面對最容易踩雷的筍能摸出門道,鍋圈在選品上一直有一種神秘氣場,神秘就神秘在,給得實在太多了。

常吃鍋圈的人,都難免深深著迷于那種“可汗大點兵”的感覺。下館子你得先分中西再挑菜系,點開鍋圈你可以把所有菜系一網打盡。豐富的食材搭配上調味料,光是蘸料就有十來二十種,無論川湘云貴粵魯滬哪種菜系,你所有突如其來的饞勁兒,鍋圈都有一套方案能穩穩地接住。



每一個活得乙里乙氣的人,終于在這一通酣暢淋漓的大點單中,體會到指哪兒就得打哪兒、要啥就必須有啥的,屬于甲方的感受。


以火鍋食材起家的鍋圈,如今產品已經覆蓋了8個品類,一站式集齊火鍋、燒烤、生鮮、預制菜、鹵味、西餐、一人食、酒飲,產品數量足足有710之多,把聚餐、露營、一人食各方面的需求都照顧到了。

鍋圈產品專家王英杰接受“凍品頭條”采訪時,用“先做深再做寬”總結了鍋圈的產品策略。

2017年,鍋圈剛創立,喊出“在家吃火鍋,就找鍋圈”的口號,品牌形象立住之后,2021年,口號里加入了新成員,變成“在家火鍋燒烤,就找鍋圈”,到2023年,已經是“在家吃飯,就找鍋圈”。


吃飯找鍋圈,確實成為了許多人的生活習慣,下班路上順道去趟鍋圈,周末不定鬧鐘醒來點份鍋圈外賣,買的是飯,附贈的是小確幸。



這可不只是因為品類豐富。


恪守“該省省該花花”的當代年輕人,越來越相信多巴胺、內啡肽那都是從嘴里吃進去的,恩格爾系數高點兒沒關系,但必須值。所以光是多,遠遠不夠,還得好吃。

為了做到“好吃”,鍋圈也是下足了功夫,每一款產品在落地之前都要歷經數輪口味篩選與評估

第一輪先內部推選,由鍋圈產品中心的采購、品控、研發、商品各個部門,其中包括多名資深廚師,聯合對產品進行盲測;贏了第一輪“賽馬”的產品,再由非餐飲/食品從業者代表普通顧客受邀品嘗。


選出口味最好的產品之后,再確保其供應商的各項審核、檢測都合格,勝出者這才獲得被納入鍋圈產品體系的資格。



好吃是好吃了,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面:怎么讓所有店里的所有產品都好吃?

據說鍋圈辦公區里掛著兩條橫幅,一條寫著“產品的穩定性比味道更重要”,另一條寫著“底料好,涮啥都好吃”。


路邊的蒼蠅館子夫妻店可以不拘一格、隨心所欲,但對于上市公司來說,眾口難調之下,做到有品控的好吃,比成為一些人的“人生飯店”卻又登上另一些人的“避雷清單”,還是前者合算多了。


于是,在選品階段,“穩定性”就被納入考量,從原料開始就得“穩”。

就拿番茄火鍋湯料來說,這個鍋圈的明星產品,原材料必須是產自新疆烏蘇的番茄,口感和風味天然優越,自然完熟后,直接在產地進行第一道機器色選儀篩選,達標的即刻就近送往加工廠,再進行預處理和人工篩選等環節。

原料穩了,加工過程也要穩。比如鍋圈的牛油底料,據悉會用到石柱紅辣椒、內黃新一代辣椒等,有的負責提辣,有的增香,有的強色,配比固定,不能隨意更改。

這些產品配方和工藝標準,被寫進鍋圈和供應商的合作備案里,必須嚴格執行;此外,合作過程中,鍋圈還會通過自建的化驗室或第三方檢測機構,以送檢、飛檢等手段,不斷地檢驗產品穩定性。



從選品到加工到檢測,一步步嚴格下來,才能保證達到穩定的“好吃”。


不過鍋圈需要做到的好吃還不止是味道好,這個“好吃”還指吃著方便、快捷,不需要太多廚藝,也不需要太多時間。

“好好吃飯”現在都快是奢侈品了,健康、實惠、美味實打實就是個“不可能三角”,想吃頓健康美味占兩頭的飯,就得咬咬牙狠狠心豁出預算去,自己做倒是能補上實惠,但缺廚藝也缺精力,從計劃菜譜和買菜開始,就是一場漫長的勞動。


鍋圈如今深耕各種菜品的在家解決方案,5分鐘讓你吃上想吃的菜,專治“想吃但不容易做、愛吃但怕不健康、想常買但太貴”,直擊打工人的靈魂。


方便是默認出廠設置。

讓我咔滋咔滋暢想春意的筍,其實已經經歷了從“野生筍”到“有機筍”的迭代升級,還加上了預切片處理,買回家沖一下水就可以直接用來炒菜。


同樣經歷過升級的,還有烤魚。初代烤魚產品,需要先解凍,再烤或煎,鍋圈一度把這個對時間和廚藝都有要求的產品淘汰下架了,直到升級成只需解凍加熱的簡易版烤魚,已經烤熟的魚、調料、高湯全部備齊,還附帶一個適合放魚的不銹鋼托盤。

一般商家賣你一頓飯,鍋圈感覺追求賣你一個家,哪怕家徒四壁,但凡有臺手機能下單、有個插座能供電,就能吃上火鍋。



02

社區小店,

咋就成了我的中央廚房?


方便、好吃還不貴,鍋圈不是“餐飲刺客”而是“品類殺手”,健康、實惠、美味這個不可能三角,咋就在這兒變成可能了?


零售行業有句老話,叫做“起勢靠流量,生死供應鏈”,在鍋圈身上,供應鏈就是蓬勃脈動的毛細血管。

截至2023年10月11日,鍋圈在全國范圍內共有10025家門店,超過一萬家門店的日常運轉,離不開高速穩健的供應鏈。


實際上,從達到千店規模開始,鍋圈就在對供應鏈持續進行“強化訓練”,摸索出了“單品單廠”這一招必殺技,顧名思義,即與頭部工廠只合作他們最核心的產品。

一家工廠最核心的核心產品,肯定是經受住了市場考驗的,銷量最好、最受市場歡迎,工廠在這個產品上投入的資源也最多,產品的品質更可靠。


核心產品產量穩定,有比較可靠的原材料供應,可以保障供應鏈安全。又由于產量大,供應端本身就有集中采購的優勢,加上鍋圈的需求后優勢進一步擴大,采購成本進一步降低。


而當鍋圈采購量越來越龐大,銷售甚至反向指導生產,牛肉、丸滑等大單品都實現了“定制供應鏈”。


2020年,門店進入高速擴張期,鍋圈也開始深度參與建設供應鏈了。


這其實也是順理成章的一步,財經媒體“每經網”分析,鍋圈掌握的大量市場數據,讓其在上游形成集采優勢,從而可以快速磨出一套標準化的、可復制的食材供應體系,推廣到全品類,也讓鍋圈與上游供應鏈的生意模式進入雙贏的正循環。


鍋圈參與孵化的“逮蝦記”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2020年11月,逮蝦記工廠在廣西北海建成投產,鍋圈不僅為逮蝦記解決了成立初期的銷售渠道問題,在研發端幫助逮蝦記攻克新的生產工藝,還為逮蝦記擴大了“朋友圈”。


我們和鍋圈合作后,相當于加入了鍋圈的生態圈。鍋圈的供應商里還有底料工廠、牛肉工廠、羊肉工廠等等,我們品類不同、不存在競爭關系,客戶又是相同的,因而會互相帶來增量客戶?!贝r記CEO翟巖濤曾這樣說。


逮蝦記現在已經是國內蝦滑產量第一的企業,帶頭制定了蝦滑產品標準,被業內稱為“年銷10億的品類冠軍”。


逮蝦記做大做強,也為鍋圈保證了產品品質和供應能力。


除了逮蝦記之外,鍋圈在產業鏈上游的深耕,讓其參與孵化的許多品牌在市場上獲得了巨大成功,并成為了品類隱形冠軍。2023年的鍋圈加盟大會上,鍋圈董事長楊明超提出,鍋圈計劃在B端通過“單品單廠”孵化100個10億新食品品牌。

規模擴張催化供應鏈成熟,成熟的供應鏈驅動規模繼續擴張,二者相輔相成,給鍋圈挖出了護城河。


如今鍋圈的供應鏈網絡上,有近300家供應商,其中數十家是上市食品公司。但更彰顯供應鏈實力的是鍋圈自建的3大生產基地和6大食材研發中心,是在產品版圖里占據95%篇幅的自有品牌——這也是鍋圈覆蓋8個領域的底氣。

從下游來看,鍋圈的供應鏈已延伸得廣而深,數字化系統兩相配合,保證暢通無阻地把高精尖選品保鮮保質輸往全國。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的鍋圈參與孵化的冷鏈物流企業,已在全國布局了14個現代化區域中心倉、30多個分倉冷配物流網絡、1000多個冷凍前置倉。


由此帶來的效果是,絕大部分門店,包括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薩門店,都能實現貨品次日達。


鍋圈總部對加盟商的服務支持,來源:鍋圈官網


最終,產品觸達上萬家門店,每一家門店可以為社區周邊3000個家庭,約1萬消費者提供服務,不管是一線都市還是鄉鎮縣城,消費者隨時想“在家吃飯”隨時下單。

門店這一個個神經末梢,既是終點,也是起點,既是把精心篩選、嚴密加工的產品送到消費者手里的終端,又是接收消費者的需求、形成用戶數據、反哺上游供應鏈的初始。


而對門店經營者來說,順暢的冷鏈配送網絡,讓他們可以不用在旺季過多的囤貨,即便是要開展大型營銷活動,也可以從容下單等待配貨,經營更具靈活性,資金鏈更安全。

在這樣一個閉環里,上游工廠相當于廚房,既繁復又精巧的備菜環節在那里完成,而門店則是服務社區的大食堂,提供菜譜菜單,不會搭配食材不要緊,門店都配好了,更需要擔心的可能是陷入選擇困難,因為很可能看到啥都想吃。



鍋圈已經邁出了從單純賣食材到賣生活方案的一大步。

目前看來,這種調整把握住了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變化。截至2023年4月30日,鍋圈的注冊會員數量達到了 2240萬,而整個2022年,鍋圈加盟門店平均閉店率只有3%,遠低于行業平均數。


不光品牌自己能盈利,鍋圈甚至兩頭“讓利”。


一方面,帶動供應端產業發展升級,以萬店規模下的海量用戶數據,逆向影響著農產品的種植結構和種植規模,讓上游供應商的產品結構更符合消費者的喜好;


另一方面,實現購買端“美食平權”。鍋圈位于下沉市場(縣級市及鄉鎮)的門店比例超過43%,當東北鄉鎮也能買到產自廣西的蝦滑,當西藏的社區居民也能品嘗來自福建的春筍,鍋圈董事長楊明超那句“鍋圈的未來要堅持在下沉市場,圍繞著8.3億老百姓的吃飯不斷做出微創新”,又變得直觀了一些。



2020年鍋圈初初嶄露頭角,現在,手握完善的供應鏈,孵化了多個食品品類隱形冠軍品牌,鍋圈自身已成為產品、渠道、品牌合一的新型食品集團。

供應鏈錯綜復雜、數字化高深莫測,但之所以能成為“冠軍”,道理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保持對消費者痛點的體察、對消費者需求的滿足。

一顆番茄從新疆烏蘇被采摘,一塊毛肚歷經八道精細工序才上市,這些食材從五湖四海被搜羅起來,又被運往天南地北,被剛下班饑腸轆轆只想趕緊來頓熱乎飯的你我他,放進小推車。

不管身在何處,想吃筍的時候就能吃到筍,不管廚藝行不行,想好好吃飯就能吃到健康實惠且口味不打折扣的家常菜,還有比這更安逸的嗎?



開篇圖源:小紅書@A鍋圈食匯(盛岸路店)

封面圖源:小紅書@鍋圈食匯總部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Vista氫商業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_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_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_ww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