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旗下中國食品(0506.HK)宣布向控股股東中糧集團全資附屬公司中國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出售所持有的全部酒品類業務及其他非飲料業務,總交易價值為約50.69億港元。本次交易事項須待股東特別大會取得獨立股東批準方可完成。
這是中糧集團推進資產專業化重組的重要一步。交易完成后,中國食品將成為中糧集團旗下唯一的專業化飲料業務平臺,未來將專注于單一的飲料業務,持續優化公司業務、提升盈利能力。
中糧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趙雙連表示,在推進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中,中糧集團基于自身現狀與發展需求,聚焦糧油棉糖核心主業,擴大規模和市場份額。集團黨組切實深入一線調研考察,研究產業發展規律,剖析行業標桿、總結經驗,深刻感到要破解業務混雜、資源分散、權責不清、產業競爭力不足這一系列困擾中糧集團做強做優的問題,必須推進專業化發展、專業化競爭、專業化運營。
以提升盈利能力、實現做精做強為目標,自2016年起,中糧集團展開了以提升專業化水平為導向的新一輪大規模、深層次、全方位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重新梳理業務邏輯,將原先相對分散的資產與管理職能,按十八家專業化公司(平臺)設計整合。通過組織構架的調整實現集團總部“管資本”與專業化公司(平臺)“管資產”的清晰界定。
趙雙連介紹說,專業化公司(平臺)以核心產品為主線,是一個有職、有權、有責的獨立經營主體,承擔資產運營管理全部職能,是資產運營的唯一實體和核心。首要是業務聚焦,要以行業領導者為目標,以專業能力、專業團隊和市場化的機制為支撐。
僅2016年中糧就實施了36項重大資產整合。在此基礎上,正式組建中糧國際、中糧貿易等18家專業化公司(平臺)。
在重組18家專業化公司實現管理一體化的基礎上,中糧正在全力推進資產一體化,按照核心業務縱向整合打通產供銷各個環節,從產權歸屬和體制機制上解決生產、采購銷售、上下游割裂、出現問題無法追責的情況。今年5月,中國食品以10.5億元的價格將主要從事小包裝油價值鏈下游業務的“福臨門”出售給同為中糧旗下的中國糧油控股,填補了中國糧油控股下游渠道的空白,實現了上游原料加工業務與下游分銷系統的無縫對接。
飲料業務一直是中國食品的業績增長的強勁動力,目前擁有在中國19個省、市及地區的可口可樂系列產品的生產、市場營銷及分銷專營權。2011年至2016年,飲料業務EBITDA的年復合增長率為5.6%。隨著2017年4月中國內地裝瓶業務的重大重組完成,市場格局由“三分天下”整合為“二分天下”,中國食品旗下的裝瓶廠由12家增加至19家,覆蓋51%的國內人口,和81%的市場區域面積,業務規模進一步擴大。出售酒品類業務及其他非飲料業務后,中國食品核心業務更為清晰,公司負債比率將得到進一步改善,母公司普通股權益持有人應占本年度溢利的每股盈利水平將有所提升。
中國食品對投資者表示,未來將推動戰略聚焦,在雙方達成一致的基礎上加強與可口可樂公司的飲料業務合作,專注發展潛力龐大的中國飲料市場,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和經營管理,提升市場競爭力及盈利水平,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滿意的產品,為投資者創造更大的價值。
趙雙連表示,中糧專業化重組一年多來,18個專業化公司成為人財物、產購銷獨立成本核算的主體,經營團隊有了全面成本管理、全面市場經營的責任,既承擔了生產,又承擔了經營,成為完整的市場經營主體,資本資產結構明顯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明顯優化,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優化,企業成本和效益得到了明顯改善,很多長期虧損的企業扭虧為盈,專業化體制設計在實踐中初見成效。
數字顯示,中糧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全球糧油市場低迷的局面下,實現逆市增長, 2017年上半年實現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20%。中糧的目標是在未來三年打造2-3個營收超1000億元規模、4-5個營收超500億元規模的專業化公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