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實的“豆奶”市場

新經銷
2020.09.27
?

“老板,你們店里有豆奶嗎?”

“豆奶?你說豆奶粉吧?左邊架子頂上?!?/span>

“不是,是那種瓶裝的豆奶,有嗎?”

“那沒有”

“那老板你店里為什么不賣豆奶???”

“沒人買啊,進它干啥,占地方?!?/span>

這是我走進北京一個小賣鋪時,跟老板的一段對話。聊完,我還不死心,又去了周邊其他幾家小賣鋪,得到的回答都差不太多,直到走進一家地鐵口的連鎖便利店,才買到一盒維他奶。

我不禁產生了疑問,為什么一些跟豆奶有關的文章大多是這樣的論調:“豆奶品類發展迅速,復合增長率超過10%?!?、“豆奶將迎來千億級市場”,豆奶市場一片繁榮向上的景色。

是我的錯覺還是市場的錯覺?在北京走了一些小店后,趁著出差遼寧鞍山,一個東北三線城市,我帶著疑惑,又去走訪了不下20家大中小型商超、店鋪。

雖然只是跑了兩個類型的市場,但我認為豆奶的真實市場,遠沒有在行業分析報告里描述的那樣“欣欣向榮”。

-01-

市場告訴我,豆奶沒那么好

出差鞍山,是去一位經銷商朋友的公司。我提早兩天到,跟著業務員跑店,數據不算多,二十多家門,得到的結果是:

小型夫妻門店和小型超市中,液體豆奶鋪貨率為0;少數連鎖便利店中會有散裝維他奶的產品;中大型超市,有這類產品,但只有角落里有少量陳列,占比跟牛奶比幾乎可以忽略。豆奶粉倒是十之六七都有貨,但銷量也并不理想。

在一家乳品有三個堆、五排貨架的超市,只有最后一排貨架頂上有少量豆奶產品

在我印象中,豆奶品類有著維維、維他奶這樣的老牌企業,也有后來入局的如達利、蒙牛、伊利等巨頭推出的產品,為什么市場上看不到?

在我詳細的詢問后,老板說:“不好賣,消費者不認”;消費者說:“不知道,沒怎么見有人喝”、“價格差不多,可以買牛奶了”。

即便是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買的人也不多。“豆奶可能好幾天補一箱貨,牛奶每天都得補好幾箱,價格差不多的,銷量能差個幾十倍?!北本┮患冶憷涞牡陠T跟我說。

價格差不多,不如喝牛奶,這就是很多消費者的認知。店里看不見,消費者不認,這就是豆奶在部分市場的現狀。

-02-

行業數據不錯,問題不少

也許鞍山和北京一小片區域不具備太強的代表性,那我們再看大一點的范圍,從行業和企業兩個層面來看。

首先說行業,根據各機構、企業給出的數據,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植物蛋白飲料市場,而豆奶是最大的品類。

2014-2018年,中國市場包裝豆奶飲品(包括即飲豆漿)年復合銷量和銷售額增長分別為9.3%和12%,遠超牛奶的1.1%和4.6%。

從數據來看,行業發展還是不錯的。但近幾年來,曾經大火的豆奶品牌背后的企業卻不太好過:

維維股份被立案調查,截止目前股價低于4元/股,對比2015年近15元相去甚遠;

維他奶被“沽空”,今年5月末單周跌幅超過20%;

豆本豆被推出后,達利食品財報始終未單獨公布過豆本豆業績,被曝產品滯銷也時有發生……

老牌豆奶企業始終無法破解增長放緩的困局;新入場的企業則發力營銷,寄希望于豆奶成為新的增長點,結果又如何?

蒙牛與國外公司合資引進植物蛋白飲料品牌“植樸磨坊”,擁有良好技術、豐富市場經驗、成熟團隊的蒙牛,花費數年時間換了配方推出美式豆奶產品后,團隊解散,合作告吹。


伊利2017年打造第一個非乳品類“植選”,借助強大的渠道資源和品牌優勢,加上廣告大肆宣傳,卻見效不佳。去年,植選升級推出無糖植物奶產品,天貓旗艦店月銷量僅2000+。


除此之外,統一、可口可樂等巨頭也都嘗試過豆奶品類,但目前來看,沒有一家的豆奶產品能夠超越前輩獨當一面。而在植物蛋白飲料重新崛起的當下,國民飲料豆奶的市場份額卻持續被壓縮,新的植物蛋白產品也在不斷蠶食傳統豆奶市場。

目前來看,豆奶行業看似百花齊放,實際上真正亮眼的產品不多。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豆奶品類想要實現千億規模,甚至對標牛奶品類,恐怕欠缺得還比較多。

-03-

豆奶要解決的,并非品牌的問題

各大巨頭的嘗試,暫時來看效果都不是很好,這難道意味著豆奶品類真不被消費者認可、發展前景一片昏暗嗎?其實也并非如此,否則,這個品類也不會出現銷量、銷售額雙雙高復合增長的現象。

但問題的存在也很明顯,主要有三點。

消費人群:傳統家庭消費,且被牛奶替代下滑嚴重。

消費場景:沒有代表性的消費場合,無法形成主動購買。

品類消費:豆奶的原料是大豆,稀缺性弱,價值感弱。

從消費人群來說,大多數豆奶消費仍然停留在家庭早餐消費為主,消費者購買也都集中在KA賣場和相關禮盒市場。豆奶要解決幾乎無高頻消費的問題,打入年輕消費群體才是好的出路。

消費場景方面,你上火的時候能想到喝涼茶,用腦、需要補腦的時候你會想到核桃乳...豆奶呢?我能想到的是小時候上學路上拎著5毛一袋的豆漿。豆奶急需聚焦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消費場景,來打開局面。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品類問題。從品類本身來說,豆奶不僅含豐富的蛋白質,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價值不輸于牛奶。而且植物蛋白中不含膽固醇,也可以避免國人常見的乳糖不耐受體質。這些優點使得豆奶順應了當下的“健康”趨勢,也讓其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但問題就在這,豆奶的優點是今天才有的嗎?豆奶沒有普及嗎?當然不是,豆奶在全國的認知度是有的,那為何牛奶能被大家認可,豆奶產品的認可度卻不高?

實際上,是稀缺性認知偏差導致了消費者對豆奶價值的認知出現了偏差。牛奶為什么好?因為長期以來中國是農耕大國,耕牛多、肉牛少、奶牛更少,產量不夠,而且早期沒有相應的冷藏和運輸技術,“北奶”無法“南運”,所以曾經的牛奶對于中國大多數老百姓都是奢侈品。

豆奶呢?它的近親豆漿我們喝了近兩千年,而且豆奶的原料是大豆,營養價值不弱,但價值感弱……種種因素導致了消費者的認知偏差:豆奶是不錯,但牛奶更“值錢”。那么在價格相差不大且都能消費得起的情況下,消費者會買牛奶還是豆奶,就顯而易見了。

如果能解決品類的問題,消費群體和消費場景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這需要整個行業,尤其是龍頭品牌和企業的共同努力。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上文中說到我走訪市場看不見豆奶產品的事,為什么看不見?因為從后方來說,經銷商也沒有動力去推動豆奶的鋪市。

經銷商代理豆奶是要掙錢的,不是來當下手的!培養或者教育消費者的事,經銷商是不會干的。這就需要品牌商先解決經銷商的痛點,如果連經銷商都說服不了,怎么鋪市?消費者看不見產品,怎么培育認知?

實際上,各大品牌商對豆奶品類的發展還是有信心的,這一點從各企業爭相入局就能看出來。品類的發展和對消費者認知的培育都需要時間,目前興起的豆奶品牌都是近幾年才入場,時間周期上不夠長,本身也還在探索的過程中。

目前來看,巨頭群起的豆奶行業已經有了一個好的苗頭,一個品類的認知培育并非一朝一夕可成的,豆奶的發展需要放在一個更長的周期來看效果。

之前也說過,豆奶品類的發展前景其實是好的。從上面一組2018年的數據可以看到,國人豆奶平價消費量不高,不提達到泰國的水平,只要平均消費量達到3.0升,增長空間也有近兩倍,空間巨大。

再看案例,鄰居日本的豆奶市場一直發展較好,一方面企業不斷宣傳,對消費者的教育十分到位,消費者也能就近買到豆奶產品。另一方面在產品開發上也下足功夫,各種口味、口感、中性的、酸性的豆奶一應俱全。多因素結合下,日本豆奶的增長率每年在10%以上。

數據和事實案例都證明了,豆奶很適合亞洲人體質,也順應當下的“健康”趨勢。所以對于豆奶品類的未來,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看好它,即便在多年發展中,整個行業仍然有很多問題和困難存在。

豆奶行業的發展,仍需從業者們付出巨大努力,尤其是龍頭品牌、企業,要站出來,引領行業的發展,持續加深消費者培育,做好超長培育周期的準備,也許要十年、二十年之后,品牌商們才能在豆奶市場進行收割。

對比牛奶行業,如何講好這一杯豆奶的故事,這值得所有從業者們深思,豆奶品類發展任重而道遠。

?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新經銷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_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_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_ww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