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貝的樹
來源:小貝的樹(ID:gh_e7b3569ee98d)
如果,你參加了剛剛結束的上海烘焙展(指第25屆中國國際焙烤展,以下簡稱上海展),那你一定會被展會現場的熱烈氛圍所感染。超過100個國家,2000家展商,30萬人次觀展的數據。讓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最有活力的市場——就在中國。

每一年的上海展,就是中國烘焙行業的縮影。它把全國市場濃縮到了上海,把一年的時間濃縮到了4天。
那么本次的上海展會,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閃閃發光的行業。它讓我們認識到了,這個黃金行業背后支撐它的,就是千萬烘焙人們那比黃金還珍貴的決心與信心。
近幾年的烘焙行業,確實不好過。大環境不好,全球經濟的增長放緩,3年疫情的禁錮,行業周期性的見頂,同行們一家家的關店。信心不足,是多數人的狀態。如果我們被眼前的困難迷惑,我們就會陷入盲目的悲觀。悲觀改變不了現狀,更解決不了問題。
但盲目樂觀,選擇性忽視眼前的困難,對未來抱有一廂情愿的期許,而不是實事求是、從發展的眼光看待行業生存環境的變化,更是對大環境和大事實的罔顧。
我們需要看清行業現狀,承認現階段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找到現階段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烘焙行業現階段的難,是大環境的難,但本質上是行業周期的難。行業進入了新的周期,新的周期需要有新的方法,靠發展門店、跟風行業、網紅經濟,可能解決的了一時的問題,但一定無法帶你走出行業周期的困難。因為新的周期,考驗的是我們商業模式的優化,標準流程的建立,成本效率的提升等,這些是“向內革命”的問題。為什么再爛的行業再差的環境,也有人賺錢;再好的行業再好的周期,也有人賠錢。就是這個原因。
人會撒謊,但人民幣不會。這次上海展,我們能明顯的感受到,外國廠商不斷加碼中國,中國的頭部企業也在不斷加碼行業。中國,依舊是全球最好的市場,這就是我們行業的底氣。
02
存量競爭,大魚吃小魚的時代拉開帷幕
當我們發現,越來越多地出現“矩陣化”、“分公司”、“子品牌”的展位布局。
當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把增值服務,變成了標配服務。
那就證明,一招鮮不再吃遍天??恳恢Мa品,一個亮點取勝的時代,已經終結。
行業競爭,進入“存量時代”,系統決勝,才能有“美好未來”。'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存量競爭——這個稍顯溫柔的詞語,很有欺騙性,總是會讓大家忽視它背后隱藏的危險,小看它帶來的結果。也許它會讓你誤認為——只是競爭存量而已,只是越來越難而已。
我們必須意識到,存量競爭的本質是大魚吃小魚的過程。因為存量競爭的終局,就是只有少數頭部品牌坐上牌桌,拿到進入行業下一場比賽的入場券。除非你在某些細分領域“真有兩下子”,否則要么被招安,要么被淘汰。
大魚吃小魚的壓力和現象,會最先反映到上游廠商的身上,沿著產業鏈慢慢向下傳導,最后是經銷商和終端,一個也不能少。
其實從本屆展會的表現上,我們就已經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廠商們自己的活自己干,別人的活搶著干,不斷給自己加戲。主打的就是一個字——“卷”。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廠商,給自己的定位語中都出現了,“全品類”、“全渠道”、“綜合性”。
稍稍用心你就會發現,烘焙業內的“跨界聯名”仿佛成了廠商們的共識。原料+包裝+設計+傳播+新媒體成了大家展出的標配。
大家之所以組團,不僅僅是客戶資源和價值的交換。更多的是大家都認識到了,我們必須要為客戶提供系統性的、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如果不能自己獨立完成,那么大家就組團完成。
但是,這種現象是抱團取暖還是強強聯合?形式上表現可能是一樣的,但其中的內核和最終帶來的結果,未來將是天壤之別。

到底是“組團忽悠”還是“系統解決”?其中的關鍵就在于,有沒有一個核心策略做牽引和串聯,有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鏈主”——這條產業鏈上最有影響力,最有領導力的企業。因為只有它,才能夠有效地組織和推動大家共同落地,共同為終端解決生意問題。
未來的烘焙生態中,會形成多個這樣的“大鏈主”,他們就是烘焙行業中最后的“大魚”。甚至有能力左右著烘焙連鎖市場的動向。毫無疑問,鏈主當然是這條供應鏈上最強大的角色的存在,但僅僅有這些實力還遠遠不夠。除了迫于你行業地位的壓力,還要真的對你心悅誠服。你是不是有目標、有方向、有雄心,有能力帶領大家實現“共同富?!?,才是關鍵。
鏈主的策略能力、領導能力、組織能力、落地能力,缺一不可。成為“鏈主”將階段性的穩固自己的行業地位,議價能力和競爭力將大大增強。同時,上下游攻守同盟的建立、資源/技術/頭腦的共享,更是行業話語權和競爭護城河的關鍵抓手。
04
產品應用大爆炸,你是主動出擊?還是被迫裹挾?
產品,永遠是展會的重頭戲。而打造一款轟動行業的“爆品”,是所有廠商的心魔。
這次的上海展,大家將應用產品方案作為自己最核心的展示。各種產品策劃和包裝創意也無所不用其極,聯合呈現了一個產品應用大爆炸的場景。


經過這樣幾年的不斷挖掘,我們終于發現——令人驚艷的產品已經不多了,顧客該見的也見過了,該吃的也吃過了。再加上抖音小紅書等自媒體的推波助瀾,爆品的迭代周期越來越短。消費者的注意力也在被不斷分割。打造一款“肉松小貝級”的爆品,已經變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那我們到底該如何突破呢?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深究一下產品應用大爆發的根本原因——不賣方案,賣不動原料。看似主動出擊,實則無奈至極。你到底是在賣產品,還是在解決客戶需求。這才是未來破局的關鍵。生意已死,停留在買原料、賣產品上,永遠沒有出路。
如果把肉松小貝定義為烘焙行業的爆品元年,那這短短的五六年時間,廠商爆品在形式上,至少已經進行了3個階段的迭代:
從一個產品應用,到打造一個爆品方案。廠商不僅僅要為客戶提供給產品應用,還要提供產品包裝、營銷概念、推廣辦法。
從打造爆品方案,到打造爆品矩陣。當我們發現打造爆品越來越難的時候,就橫向擴張,不再押寶某一款產品。
從打造爆品矩陣,到延長爆品周期。不再無中生有的打造產品,而是把產品方案融入到終端的場景和固定節點當中。
坦白來講,廠商更多的時候僅僅就是市場“網紅產品”的放大器,“小紅書”的搬運工。把好利來們,廣蓮申們已經推火的產品,簡單加工后,快速搬運給其他的終端的客戶。為什么這次展會上,大家不約而同地推出巴斯克和貝果,就是這個原因。
或許,我們早應該跳出產品看產品了,跳出產品卷產品了。準確的發現終端的問題和需求,制定有精準策略的方案,以產品為載體,幫終端客戶解決問題,才能有新的出路。
如果說2020年是半成品的爆發元年,那么短短3年之后的今年,冷凍半成品顯然已經邁入了2.0時代。已經從價格競爭,進入到了品質的競爭。
從普通蛋撻到手工蛋撻,從普通榴蓮酥到乳脂榴蓮酥,從普通的冷凍慕斯到100%動物奶油的冷凍慕斯。只要我們嘗一下就會發現,冷凍半成品的口感,有些已經不輸我們的自制產品了。

按照這樣的迭代速度,半成品3.0時代的到來,也就在眨眼之間。除了“更高的品質,更低的價格,更系統的服務”,基于半成品的商業模式創新,將成為冷凍半成品3.0時代的主要特征——這也就是為什么小貝的樹認為,半成品可以更快,應該更快的原因。
在小貝的樹看來,半成品不僅僅是產品,他們更是烘焙行業模式升級和創新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半成品的第一屬性是效率,第二屬性才是產品。尤其在當下,大部分人都覺得不賺錢了,其本質是行業的效率太低,而不是行業的產品不好吃。

上游廠商只知道賣產品,下游終端只知道算小帳。正是買賣雙方這樣的思路,共同導致了半成品發展的速度和潛力沒有被完全釋放。半成品最核心的作用,應該是提升生產效率、優化生產邏輯、降低生產成本。這就是在解決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問題,它一定會落地在商業模式和系統創新中的。
我們不能僅僅將其簡單的看作一款替代某個環節的產品。尤其是在當下經濟下行背景下,傳統餅店門店端“去裱花間”“去倉儲”“去現烤間”的店型需求漸成風尚;降本增效的需求下,餅店端的門店運營模式急需改變。因此,終端看待和選擇冷凍半成品,更應該從人工成本和半成品供給間的成本權衡的視角來看待——它能否降低我的人力成本?/能否提升我的價格優勢?/能否有更多的延展性?/我的企業系統是否和它有良好的匹配度?——最終的關鍵:它能否對我的品牌競爭力起到促進作用?小貝的樹始終認為:只要是消費類產品,產品最終是無差別的,品牌才是決勝點和勝負手。因此,我們自己要有清晰的戰略目標和品牌規劃,大膽的做好產品規劃和模式創新,無關緊要的產品和模塊全都放心丟給廠商。這樣以來,我們就可以把資源集中在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品牌系統,商業模型,核心超品。整合所有的廠商資源和技術創新為我所用,才能充分釋放出自身的效率潛能。才能打開一個增長的新世界。
IP,仿佛已經成為我們做包裝,做蛋糕必不可少的一個元素。而且,越來越多的高品質IP,已經涌入烘焙行業了。原來苦惱,是沒有IP用;現在苦惱,是不知道選哪個IP用。
這個目標率先在烘焙行業中實現了。在肉眼可見的未來,我們甚至可以預見,會有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優質的IP進入烘焙行業。
我到底應該選擇哪個IP呢?我的消費群體會喜歡哪個IP呢?
或許你思考過這個問題,或許你正在思考這個問題。但在你做決定之前,你可以停下來回顧一下,這個場景是否似曾相識——2021年的上海展,那時候IP還是無人問津,風頭正緊的設計元素還叫“國潮”。
國潮,解決你品牌的問題了嗎?如果國潮沒有,那IP也必然不能。由于好利來們和喜茶們,通過一波波的IP聯名,把品牌傳播搞得風生水起,流量拿到手軟。眼饞的我們仿佛看到了解藥,找到了救命稻草。但別忘了一個關鍵問題——高品質的IP千般好,只有一點最致命——不是我的,是別人家的。
IP在烘焙行業的大爆發,高情商說法叫“IP需求大爆發,未來的品牌設計進入IP時代”。低情商說法叫:“品牌設計從國潮同質化,進入到了IP同質化”。
IP本來是設計和產品差異化的一個手段,而現在卻變成了目的,為了IP而IP。最終一定會再一次成為產品同質化的“元兇”。
當然要做,這是一個很好的品牌設計和品牌表達的工具,我們當然要好好抓住機會,好好利用機會。但有一個前提是:我們必須做好的自己的品牌定位、品牌系統、品牌規劃。把IP作為表現品牌和支撐品牌的工具。不能為了做IP而做IP,要明白IP的本質,是要給顧客增加體驗,滿足大家的情緒價值和Social需求。
行業成熟的一個標志,就是越來越多“一站式”的企業涌現出來,烘焙行業正是如此。
大到一站式的自動生產線,一站式的門店設計解決方案,一站式的現烤產品解決方案。小到一站式包裝,一站式道具,甚至是一站式鋁箔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多鮮——每小時生產7200條吐司黑燈工廠。6條全自動吐司生產線,一天200噸產能。
這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烘焙行業的制造時代已經結束。更標志著一個時代的開始——烘焙行業的創造時代和品牌時代,已經開啟。當產能過剩、需求降低、競爭加劇、產品同質同時到來之時,就意味著生意已死!不能再用做產品、賺差價的思維去做企業戰略和品牌規劃了。
危機并存,行業越來越內卷的另一面,意味品牌紅利期和管理紅利的到來。向外打造品牌,塑造品牌影響力,向內提升管理,優化供應鏈的成本和效率,才是烘焙行業決勝的關鍵。習總書記說,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具備戰略眼光,樹立全球視野,既要有風險憂患意識,又要有歷史機遇意識,努力在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把握航向。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那烘焙行業就是“發展中行業”,它何嘗不是正在經歷30年未有之大變局——駛出了“紅利時代”的高速路,進入了“調整時代”的彎道口。
穩定意味著板結,彎道意味著機遇。機遇是什么?機遇就是每個企業,不論大小,都面臨著銷售倍增,改變行業地位和排名的可能性。
彎道就要有彎道思維,在制定企業和品牌發展戰略時。僅僅只有經營目標是不夠的,今年20%增長,明年30%的增長,就是一種浪費!——就是在錯過這個行業的機遇期。
繼續按照過去的思維定式和經營習慣,先做經營計劃、活下來再考慮市場計劃、發展起來了再做品牌——這種亦步亦趨、挑不出問題的方式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環顧四周,所有人都在這么做,憑什么贏的是你?不把經營、市場、品牌三大計劃融于一個系統中同步推進向市場拿結果,憑什么做倍增?中國改革開放后的商業史告訴我們,行業地位的爭奪靠的不是積累不是滾雪球,成名只在兩三年。要么一步登天,從此進入品牌發展新階段。要么寂寂無名,深陷日常經營的泥淖,無法自拔。
企業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問題,問題很多,但根本不用解決。因為解決這些瑣碎問題的結果,往往是按下葫蘆起了瓢。把關鍵的精力放在一兩個關鍵的問題上,推動企業順利進入下一個階段,很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一個臨界點,所有人都面臨著銷售倍增的機會??辞逍袠I階段,讀懂競爭格局,抓住決勝關鍵,就是這個時代的密碼——限速解除,可以超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