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60一斤賣給迪拜土豪:中國水果,完成了一次痛苦蛻變

正解局
2025.06.28
荔枝出海背后,體現出我國在信息通透度、產業完整度、上下游協調程度的巨大提升。

來源:正解局(ID:zhengjieclub)


最近,電視劇《#長安的荔枝》很火。


不過,更火的是,國外精品超市的中國荔枝。


TikTok上,中國荔枝(#ChineseLychee)話題,播放量突破15億次。


有人做開箱視頻,有人講解剝荔枝殼的奇妙感覺,還有人討論荔枝的味道,像是那種日常水果。


飆升的熱度,讓中國荔枝的價格,在美國翻了3倍。


而在迪拜,有“大饞富豪”領著保鏢閃現中國商品超市,一次就搶購了5箱3斤裝白糖罌荔枝。


迪拜土豪,那可是吃奢侈品水果長大的。


全球最貴水果,日本黑珍珠西瓜、貓山王金枕混血榴蓮、加拿大黑松露車厘子,都是迪拜王室和富豪的日常。


但一見到中國好貨,他們還是有點把持不住。


2022年,他們把中國浙江的東魁楊梅,賣到了9美元一顆的天價。



商家每賣出450顆裝的一箱楊梅,就能去鶴崗換一套房。


就連中國的烏蘭察布葵花籽,也被賣到100元/斤。


在今年3月,正是迪拜的齋月,當地人白天不吃飯,太陽落山后才吃幾顆地產椰棗,快速補充血糖。


有了進口鮮荔枝后,很多富有家庭就用中國荔枝代替椰棗,搶購潮讓迪拜的荔枝進口量,占到了整個阿聯酋的35%。


而最近,隨著茂名的荔枝大批量上市,空運至迪拜的800公斤中國鮮荔枝,只用兩天就被搶購一空。



拿捏富豪的中國荔枝,究竟做對了什么?



中國荔枝能在國際出道,當然很靠天賦。


單看顏值和口味,荔枝就足以讓中東土豪們上頭。


完整時,它像《權力的游戲》里龍蛋的縮小版,充滿了神秘感。


《權力的游戲》第六季,丹妮莉絲的三個龍蛋


剝開皮,它又像一顆碩大的珍珠,海底鮫人淚。


無論哪種形態,都對得起99迪拉姆1.5公斤的價格,約合人民幣一斤就是六七十。



而味道上,中國白糖罌比東南亞品種高出20%的糖含量,讓泰國和越南荔枝都靠邊站。


中國荔枝的甜,全是歷史底蘊的積累。


在廣東,僅茂名一個產區就保留著1.2萬棵300歲以上的古荔枝樹。


別的古樹是被游客圍觀的國寶,茂名的古樹,全都寶刀未老,結出的荔枝一個比一個甜。


為了吃到古樹荔枝,中國富豪們早就出招了。


他們甚至花大價錢,剁手果樹的“一年采摘權”。


去年,一棵名為“天女散花”的古荔枝樹,一年采摘權被拍出138萬的天價。


今年,茂名高州貢園的600年“千手觀音”樹,豐年產出也不過是400斤荔枝,又拍出139萬元的價格。



折算一下,每斤荔枝大約3475元,直接覆蓋到迪拜富豪們的購買力區間,把迪拜的高消費市場養得肥肥的。


放眼全球,不止迪拜人被中國荔枝圈粉。


比如智利,在自貿協定的優勢之下,年進口荔枝已經突破1.2萬噸。


其他各國雖并未披露具體進口荔枝的數據,但近兩年來,廣東部分地區的荔枝出口量均超過了8000噸,幾乎與內銷持平。



面對媒體采訪,一名在廣東經營荔枝生意的陳老板說:“過去是洋超市通過我認識荔枝,而現在是洋超市通過荔枝認識我?!?/p>


中國人吃了2000多年荔枝,果農和果商們終于有了話語權,可以賺一點輕松錢。


而在這份艱辛與努力的背后,中國的整個水果產業,都是負重前行。



荔枝火爆出圈,也是中國水果業的逆襲史。


實際上,中國的水果業還不夠強。


首先,是難在缺乏優種。


以最熟悉的蘋果為例。


在19世紀及之前的時間里,中國大地上也有蘋果,但大致是兩種:一種叫綿蘋果,口感綿軟不脆,主要用來觀賞;另一種叫沙果,個子小、酸味重。


現在中國的東北,還有很多地方種植沙果,被當地人當作零食或制作蜜餞。


因為當時的蘋果不夠好吃,中國商人自發地從世界各地帶回優種,其中就包括1905年開始在民間引種的美國種“國光”。


此后六十多年,中國被戰亂與動蕩襲擾,即使中國農業科學院在1957年成立,最開始的幾年,農科院的工作重點還是培育糧食,水果作為可有可無的副食,育種工作暫被擱置。


就這樣,國光蘋果順理成章地滲透中國市場,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


一直到1966年,我們終于從日本青森縣引進了富士蘋果,個大、脆、甜,還非常耐儲存。


此后,這個“六邊形戰士”就開始長達一個多世紀對中國蘋果江湖的統治。


中國市場上的很多“富字輩”的改良品種,如晉富1號、巖富10號,其實也都是引自日本。


后來阿克蘇地區培育出冰糖心蘋果,名字都沒有另取,而是直接就叫“冰糖心富士”。


因為長期的約定俗成,“富士”早就成了美味蘋果的代名詞。


那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如果沒有日本富士,就沒有中國蘋果?


日本青森富士蘋果


實際上,更多人想問的是:“中國的水果育種能力,真有那么弱嗎?”


那就再看看其他水果。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愛吃柑橘,中國也是柑橘原產地。


但現在中國的大部分優質柑橘品種,也是外來的。


比如四川的春見、不知火,浙江的紅美人,全都是日本種源。


為了種植這些水果,我們還下了血本。


不光每年要向日本相關部門繳納高昂的引種費、專利費,一些果農還要花錢購買植株。


比如果農如果想種陽光玫瑰的授權苗,一棵就要花15-30元。


談錢,傷感情。


那我們再聊聊中國水果的配套環境——也曾是相當惡劣。


最限制水果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冷鏈布局。


截至目前,中國的冷鏈覆蓋率,果蔬35%,肉類57%,水產品69%。


貌似還挺不錯。


但對比一下就會發現,日本全國的冷鏈覆蓋率超過90%,美國更是超過了97%。


冷鏈不給力,損失的不僅是銷售效率,還會在農戶端堆積嚴重的貨損率。


因為只要商家收果不及時,沒有冷庫的小農戶就只能看著鮮荔枝在眼前一點點腐壞。


產與銷,還只是產業的最底層。


品牌打造的上層建筑,我們缺的課更多。


看一個扎心的對比:


就在去年,中國出口了98萬噸煙臺蘋果,出口額是10.46億美元。


同期,智利出口了約57萬噸車厘子,出口額約20億美元。


智利車厘子


同樣是一個國家出口最多的水果,智利出口車厘子的總量是煙臺蘋果的一半,單價卻是煙臺蘋果的5倍,整體賺錢能力,是煙臺蘋果的兩倍。


這讓智利的車厘子產業,提供了超10萬的就業機會,人均創收是中國蘋果出口從業者的6倍。


難道是智利車厘子天生高貴?


并沒有。


目前全世界的車厘子,其實都是優種“冰”的后代。


而最初培育出“冰”的,就是一位名叫阿冰的中國勞工。


所以基因不是問題。


我們中國人其實很會種水果。


關鍵是,在忙于生存和發展的時候,我們忽略了一件事:


為自家水果打造世界品牌。


舉個例子。


中國是獼猴桃的原產國,種植面積和產量,都是世界第一。


但現在市場上最貴,也最愛斷貨的獼猴桃,是新西蘭的“佳沛奇異果”。


工人正在挑選奇異果


面對國際大牌,中國果農幾乎只會一招,薄利多銷。


比如2023年的冬天,廣東地區尤其干冷,這讓妃子笑、桂味等品種積累充足的能量,花開茂盛,迎來豐產大年。


果農和果商們,當然要大干一場。


但結果是,鮮果荔枝上市,消費者一窩蜂去搶特價荔枝,導致整個市場的荔枝價格暴跌40%。


性價比是花錢的原動力,所以錯不在消費者。


而是中國荔枝只有產地沒有品牌,營銷方法不足,維持不住價格。


一生要強的中國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來。



不想當差生的荔枝產業,其實在幾年前,就開始了奮起直追。


在茂名,占地142.65萬畝的“全球最大荔枝連片種植基地”,光嫁接荔枝就有300多種,大部分都是上乘品質。


而在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名錄”中,一共收錄了31種優質荔枝,廣東有21種入選。


高產、抗病、甜度高,廣東的荔枝種植面積,達到了400萬畝,超全國一半,是全球的三分之一。


因為品種多、產量大,我們這些吃貨,能在五月吃到妃子笑,六月吃桂味、仙進奉,七月還能吃粵東的鳳山紅燈籠。



除了優種培育,科研人員還為荔枝定向研發了保鮮黑科技。


不要小看荔枝的保鮮技術,這可是個大工程。


沒有經過處理的荔枝,下樹只要三天,表皮就開始褐變,別想賣上價了。


2006年,廣東地區的廉江日升合作社,與華南農業大學等單位,開始研發荔枝鎖鮮技術。


他們大面積建設“田頭小站”,給剛摘下的荔枝洗個冰水澡,直接減少30%的損耗。


再用0.1%維生素C溶液浸泡,讓荔枝的褐變率,降低50%。


田頭小站


加上包裝升級,避光率提升到95%,氧氣降低到2%以內,能讓荔枝睡個七八天,醒了還是少年。


終極大招,是零下35℃速凍,一年后荔枝還是脆甜。


到2023年,廣東省正式啟動關于荔枝保鮮的專項科研攻關,荔枝保鮮技術再升級,充氮包裝讓荔枝輕松保鮮120小時。


同年5月,廣東茂名的28.8噸荔枝就首發到了美國。


同時,茂名東南部的電白區,還在一個月內向荷蘭發出了100多噸頭茬荔枝。


緊接著,從茂名旗下高州市發往海外的荔枝,從每周一次,穩定增加到每周3次。


高州荔枝


到2024年,荔枝的超級外掛“超低溫凍眠鎖鮮”技術正式上線。


當年8月30日,廣州市從化區的2.4噸凍眠鮮荔枝,就首次發車到炎熱的沙漠地區阿聯酋。


自此開始,整個亞洲吃到的中國荔枝,新鮮度幾乎沒有差異。


即使遠隔重洋的歐洲人,也開始對荔枝“心向往之”。


而這些不負眾望的出口鮮荔枝,也終于讓中國水果,在空運成本高達18元/斤的情況下,實現了300%的毛利。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中國荔枝出海,用幾年時間走完幾千年的路。


近期的熱播劇《長安的荔枝》中,演出了中國古代運送荔枝的奇跡。


劇中隱藏著這樣一筆賬:


官員李善德?運送荔枝,用時11天,走約5千公里路,手中經費是56720貫錢。


如果按照糧食的購買力去換算,一貫錢能買240公斤大米,這筆錢大約是現在的?八千多萬人民幣。


最終李善德成功運回10斤鮮荔枝,約合每斤荔枝800多萬元。


《長安的荔枝》劇照


即便是在皇家,這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千年之后的現在,我們用科學技術、網絡營銷、產業協同等多種手段,讓消息傳播出去,把荔枝送到世界各地,還用茶飲、酒水、零食等形式,去應對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其實,不僅荔枝可以出海到世界各地,其他果蔬同樣可以。


從進口網紅水果,到輸出網紅水果,全球吃貨的果盤子里,必有我們的一席之地。


更為重要的是,小小荔枝,已不僅僅是解饞的水果。


更體現出我們國家在信息通透度、產業完整度、上下游協調程度上的巨大提升。


這些已是我們的基本盤。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正解局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_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_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_ww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