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最健康飲料,悄悄被消費者拋棄了?

貝塔商業
2025.06.28
人們嘴上說要健康,手里卻擰開了那瓶更甜的。

文:阿營

來源:貝塔商業


“我知道無糖更健康,但我就是想喝點甜的?!?/p>


這句聽上去自相矛盾的話,其實道破了飲料消費背后的真相。


2023年,無糖茶還在風口上,東方樹葉被視作理性生活方式的象征,從電商熱賣到辦公室冰柜,幾乎成了“控糖人”的標配。


可到了2025年春天,一切突然降溫。


銷量下滑、增速轉負,便利店冰柜的C位被紅豆薏米水悄悄取代。


而另外一邊,康師傅、統一等有糖茶飲,照舊穩穩賣出百億份額,絲毫沒被“健康焦慮”撼動。


人們嘴上說要健康,手里卻擰開了那瓶更甜的。這不是背叛,而是味蕾的誠實在說話。所謂理性消費,到了飲料這件小事上,最終拼的,從來都是“入口那一瞬的爽感”。


01

無糖茶的高光時刻

從神壇走下


最初,無糖茶確實紅得讓人眼紅。


2021到2023年,是它最風光的三年。東方樹葉、三得利、元氣森林一眾品牌輪番上陣,不管是在高鐵站還是在辦公室,從寫字樓到便利店,只要你愿意留意,幾乎到處都能看到那一瓶瓶“0糖茶”。打著“0糖0脂0卡”旗號的它們,被包裝成了理性、節制、自律的生活象征。


更重要的是,它趕上了一波“成分黨”崛起的風潮。赤蘚糖醇、甜菊糖、羅漢果提取物,這些原本冷門的成分開始成為社交媒體的熱門詞匯。人們開始主動研究配料表,開始分辨“真無糖”和“假健康”。飲料不再只是解渴的工具,而成了“控糖生活”的參與感憑證。



2023年年中,無糖茶的整體增速突破100%,一度成為新消費領域最被看好的品類。資本跟風而上,新品牌接連涌入,一時間,“全網最健康飲料”被搬上了熱搜頭條。



進入2024年第四季度,市場冷靜得幾乎斷崖式下滑——據尼爾森數據,無糖茶增速從三位數驟降至8.09%;到了2025年2-3月,整個賽道甚至首次出現-5%的負增長。


而與此同時,更扎心的是,被視為“舊世界”的有糖茶,卻壓根沒被風浪掀動??祹煾当t茶、統一綠茶依舊年銷百億,農夫山泉的茶π穩居果味茶飲賽道頭部,市場份額牢牢占據70%以上。從未高喊健康,但就是穩。


更具反差意味的是:2025年初,農夫山泉悄悄上架了一款含糖檸檬紅茶,明顯是對標元氣森林冰茶的,定價比東方樹葉更低,主打“酸甜復古口感”,瓶身回歸上世紀90年代的設計。這無疑是一次對無糖路線的策略“回補”。



就連最早推崇“健康主義”的玩家,也開始意識到,消費者心甘情愿掏錢的,可能從來不是健康本身,而是那個“我已經很克制了”的自我安慰。


02

你說要健康

其實更想好喝又便宜


無糖茶的尷尬,在于它曾經“贏得太輕松”。


消費者當然在意健康,但當口感、價格、場景這幾個更具體的因素一一擺上臺面,“健康”就顯得模糊、甚至有點雞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所謂的“0糖”,可能不能和健康完全畫等號。


為了讓味道不那么單調,有部分無糖茶用上了各種新型代糖——赤蘚糖醇、阿斯巴甜、甜菊糖苷……聽上去很專業,可也正因如此,普通人反而更不放心了:這些成分到底能不能喝多?會不會有問題?一旦疑慮出現,“健康濾鏡”反倒成了負擔。社交媒體上不少人開始對代糖感到擔憂。



與此同時,最大的矛盾也出現了:即使是“真0添加”,但是當所有品牌都主打“無糖”,健康就不再是優勢,而只是入場門檻。差異化不見了,消費者看什么?只能看價格。


于是,問題來了。


在一二線城市,5塊錢一瓶的無糖茶還能接受,畢竟還有場景感和身份認同。


但到了三四線城市,飲料消費早就回到了赤裸裸的性價比維度。一樣是一瓶茶,康師傅冰紅茶只要3塊,東鵬果之茶只要2塊9,而你無糖茶講的“生活方式”,聽起來像是都市人的小資情調,打動不了“剛下班想解渴”的普通人。



更要命的是渠道。


無糖茶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賴的是一二線城市的便利店體系。但便利店本身就不是大眾消費主戰場,而且2024年以來陳列費上漲30%,不少品牌開始吃不消,被迫壓縮鋪貨規模。與此同時,有糖茶卻牢牢守在更廣闊的零售網絡里:傳統商超、夫妻老婆店、鄉鎮集市,全是它們的主場。



在一場關于飲料的選擇題里,有糖茶贏得不靠喊口號,而是“渠道可見、價格可感、口感可依賴”。


至于無糖茶,在價格比不過、渠道不扎實、味道又打不動的情況下,只能靠包裝和調性來維系那一丁點優勢??蓡栴}是,飲料從來不是朋友圈的展示品,而是冰柜里拎起來就喝的東西。


味道,才是決定復購的最后一擊。


而這,恰恰是無糖茶最難補齊的短板。

它天生不甜,只能靠淡茶感或者香氣取勝。這種“高級口味”很適合拍照打卡,在社交媒體上看起來也很克制,但真正喝起來,不夠爽,不夠解渴,不夠讓人“快樂”。


相反,那些曾被批為“甜死人”的老品牌,在電影院、燒烤攤、小鎮奶茶局里照樣賣得風生水起?!袄洳厮茋选?,不是它們健康,而是它們讓人放松,讓人開心。甜,成了某種“情緒陪伴”。你說它“不健康”,但它偏就懂你。


健康可以靠教育,但味蕾的愉悅,是騙不了人的。


03

甜味不死

包裝方式在變


面對這場“消費真相”的拷問,飲料品牌們開始悄悄換路數。


無糖陣營首先開始自救。



東方樹葉推出了1.5L大瓶裝,變相把價格拉到了每升4元以下,開始切入家庭場景,放在冰箱里,佐餐喝、解渴喝,總比一瓶5塊的單人裝更有性價比。


三得利則索性換了賽道,推出全新的中式養生飲品牌“煥方”,高調進軍正在升溫的中式草本飲市場,主打“0代糖”,幾乎就是一份針對東方樹葉疲態的反向答卷。



元氣森林則低頭回歸口感,在旗下的冰茶系列里適度加了糖,用“低糖而非無糖”的方式打入下沉市場。一年之內,這條產品線年增速達到了460%。

與此同時,有糖茶這邊,也不是完全按兵不動。



康師傅把冰紅茶的糖量砍了一半,加入膳食纖維,在配料表上做起“健康化處理”;統一把“小茗同學”重新包裝成“桃桃芭樂烏龍茶”,果汁含量提升到了5%,視覺上去幼稚、味道上更討巧;甚至像今麥郎、達利園這種老品牌,也通過“1元樂享”活動直接向價格敏感型用戶發起攻擊:用實惠打敗精致。



這些動作背后的信號是清晰的:不管你賣的是甜還是不甜,最終都得回到“能不能融入生活”的問題上。


你可以主打健康,但不能忽視口感;你可以喊著功能性,但不能太貴;你可以講生活方式,但最好別脫離真實生活。


就像紅豆薏米水、枸杞茶這些老派中式飲品,居然成了年輕人的新寵——不是因為他們突然愛上了中藥味,而是因為他們發現這些東西“真有用”:祛濕、降火、解膩,一喝就能感受到變化。



所以,健康飲品的未來不是“越健康越好”,而是“我能感覺到”。


04

不糾結,你此刻最想喝的

就是最好的



無糖茶的退潮,并不是人們放棄了健康,而是我們終于意識到,健康本身不能脫離生活來講。


在便利店冷柜前,你伸手拿起哪一瓶,其實和你是不是理性消費者沒什么關系。更多時候,那只是你那一刻的狀態決定的:減脂期、工作日、剛健完身——你選無糖茶;周末、聚餐、電影散場——你擰開冰紅茶;連著熬了幾個夜——你想來瓶紅豆薏米水祛祛濕。


沒人能一直自律,也沒人能永遠放縱。不同場景下,我們需要的飲料不一樣,說到底,是需求在說話,是身體在誠實地表達。


這個市場上,不存在誰替代誰。


無糖茶不可能徹底消失,有糖茶也不是永遠主角,但甜這件事,人類確實天生喜歡。它可能會被克制,但很難被根除。


所以真正能留下的,不是某一種“最正確”的產品,而是那些在不同時刻、不同情緒下都能被想起的名字。


當一瓶飲料,不再只是飲料,而是那個下班路上的慰藉,是夜宵攤前的默契,是工作間隙的喘息——它就已經贏了。


牌桌上永遠有人來,有人走。


但留下來的,一定是那個最懂人性、最懂生活的人。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貝塔商業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_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_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_ww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