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掌溫
來源:全球烘焙指南(ID:hbdr001)
如果你最近刷各大社交媒體,大概率見過這個黃澄澄的小東西——東京香蕉蛋糕(Tokyo Banana)。外形像一只胖嘟嘟的香蕉,掰開是綿密的香蕉和奶油夾心,外形有點像去年十分火爆的“抱抱卷”,咬一口,甜而不膩,瞬間理解為什么它能迅速成為今夏蛋糕界的頂流。
但,它真的只是靠好吃嗎??
這款形象可愛的蛋糕卷,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大有來頭,本文指南君帶你一起一探究竟。
?圖片來源小紅書 by CHENLI.?
本文目錄/ content
1:?一只東京香蕉蛋糕的日本流量密碼
2:?從抱抱卷到東京香蕉蛋糕: 網紅甜品的未來生存法則
3:誰在瓜分千億伴手禮市場?
4:東京香蕉蛋糕帶來的現象級意義
01
一只東京香蕉蛋糕的日本流量密碼
在日本,東京香蕉蛋糕(Tokyo banana)最早是一款經典伴手禮,誕生于20 世紀 90 年代初。比起傳統糕點,它直接做成了香蕉造型,萌感十足,自帶傳播屬性。咬開后的流心餡料,又給了消費者“開箱驚喜”。包裝更是心機——限定款印上東京塔、櫻花等元素,明擺著告訴你:“不買?你這趟日本白來了!”
?圖片來源小紅書 by 奶一口泡芙
東京香蕉深諳“物以稀為貴”。它主要鋪貨在機場、車站,游客臨走前才能買到,制造緊迫感。再加上“季節限定”“地區限定”玩法(比如豹紋香蕉、櫻花味),讓人忍不住集郵式消費。
更絕的是,它沒花大錢投廣告,而是靠游客自發傳播。小紅書上的“東京必買清單”、抖音的“開箱測評”,甚至明星機場照里露個臉,都成了免費流量。
?圖片來源小紅書 by 珠珠姐(游啊游)
此后,東京香蕉蛋糕從東京走向日本其他地區時,它采用了一系列巧妙的市場策略:一方面,通過與各地的知名零售商、便利店合作,將產品廣泛鋪貨,提高產品的曝光度和可獲得性;另一方面,針對不同地區的特色和消費者偏好,推出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限定口味和包裝,如北海道牛奶香蕉味、京都抹茶香蕉味等,這種因地制宜的策略極大地吸引了各地消費者的興趣,成功地將品牌推廣至日本全國。
借助旅游熱潮和電商的迅猛發展,東京香蕉蛋糕開啟了走向國際市場的征程。
?圖片來源ins,便利店里的東京香蕉蛋糕
02
從抱抱卷到東京香蕉蛋糕 :?網紅甜品的未來生存法則
從“長得像”到“忍不住拍照”, 當東京香蕉蛋糕傳入中國大陸,這款萌感十足的香蕉產品也從短保類便利店食品變成蛋糕店的“當日新鮮特供”。
保留了香蕉的外形,將流心餡料替換成整根香蕉,再搭配新鮮的生奶油或奶酪醬,一款松軟好吃的本土版“東京香蕉蛋糕”就誕生了。
?圖片來源小紅書 by33平方米
對比去年爆火的水果抱抱卷,同樣靠顏值出圈——軟糯蛋糕體+飽滿餡料+手持設計,滿足“拍照+方便吃”雙重需求。 今年的東京香蕉蛋糕更聚焦在口味屬性中,切中了香蕉口味的廣泛受眾。
?圖片來源小紅書 by 橘子妹妹?
在傳播方式上,抱抱卷的成功更多依靠社交媒體的病毒式傳播。烘焙達人們紛紛曬出"拉絲麻薯""爆漿流心"的特寫視頻,讓這款甜品迅速成為年輕人追捧的對象。但缺乏獨特文化符號的抱抱卷,熱度來得快去得也快,短板也很明顯。
?圖片來源小紅書 by 薄荷有多清涼?
而擅長做“經典”的日本甜品, 則非常擅長將地域與產品綁定,制造IP符號, 強地域標簽帶來溢價,生命周期長。
巴黎有馬卡龍,香港有珍妮曲奇,東京有香蕉蛋糕,當一款產品成為城市名片。游客買它,不止為了吃,更是為了一句“這可是東京帶回來的!”
如此的情感消費,方能帶來產品生命長紅。?
?圖片來源小紅書 by 芝士工坊
03
誰在瓜分千億伴手禮市場?
作為伴手禮的重要文化產地,在日本,北海道的“白色戀人”靠長保質期和鐵盒包裝,成了代購常青樹;東京芝士工廠(Tokyo Milk Cheese Factory)用咸甜芝士餅干,分走一波流量;還有YOKU MOKU的雪茄卷、鐮倉的半月燒……日本甜品界,卷得宛如宮斗劇。
?圖片來源小紅書 by 一詩?
日本觀光廳數據顯示,外國游客年均消費伴手禮超5000億日元(約240億人民幣),而甜品占了近四成。強地域標簽帶來溢價,生命周期長。但同時,技術層面創新乏力,依賴游客經濟,也是非常明顯的短板。
?圖片來源小紅書 by 愛吃貓餅
當Z 世代逐漸成為伴手禮消費的主力軍。這一群體更加注重產品的個性化和社交屬性,愿意為具有 “拍照價值” 的產品買單。他們在購買伴手禮時,不僅關注產品的口感和品質,更看重產品是否能夠在社交媒體上引起關注和分享。對于他們來說,伴手禮不僅僅是一份禮物,更是一種表達自我和展示生活的方式。
?圖片來源小紅書 by 徐二吃吃吃?
要打破網紅甜品"曇花一現"的魔咒,沉淀出更有生命力的伴手禮,烘焙從業者需要從產品、營銷和文化三個維度的協同發力:
在產品層面,除了繼續在造型和口感上創新外,還可以借鑒東京香蕉的IP化思路,通過聯名合作提升附加值。
營銷上則需要從單純的"種草"轉向更系統的品牌建設,比如打造具有辨識度的視覺符號,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產品的文化支點,就像東京香蕉代表著"東京記憶"一樣,國內的甜品也需要講好自己的故事。
?圖片來源小紅書 by 咖啡姐姐 in TOKYO
04
東京香蕉蛋糕帶來的現象級意義
從它國烘焙潮流到本土爆款,東京香蕉蛋糕的其成功并非偶然。通過一口一口吃出來的口碑,從便利店產品走入烘焙門店,東京香蕉蛋糕不僅在競爭激烈的烘焙市場中站穩腳跟,更成為了便利店影響現烤店的典型案例。?從“卷造型”到“卷體驗”,所謂的“從爆款到長紅”,不過是產品、流量與文化的三重博弈。
?圖片來源小紅書 by CHENLI.?
?圖片來源小紅書 by CHENLI.?
用產品講故事,用故事賣產品。下一款現象級甜品,或許就藏在“國潮+快閃+情緒價值”的交叉點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