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勝客的中國故事:一塊披薩的35年進化史

IC實驗室
2025.06.18
在當下這個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統治的時代,商業競爭,比的不止是誰更能服務好用戶,更是誰的品牌更有存在感。

來源:IC實驗室(ID:InsightPlusClub)


1990年,一家全新的餐廳在北京東直門開業。


彩色的吊燈,深色的桌椅,簡潔而低調的家庭餐廳風格,必勝客的中國之路就從這家餐廳起步了。


90年代初期,那是一個中國人民才剛剛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的年代,城鎮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費支出也就在700元上下。


即使在北京,必勝客也是那種很多人要咬咬牙下定決心才能上門消費的餐廳,人們往往需要穿上正裝,帶上幾乎一整個月的工資,預習一下西餐的禮儀,才能在必勝客餐廳好好的吃上一頓飽飯。


35年后的今天,當必勝客開遍中國的大小城市,披薩成為了大眾餐飲的一部分,曾經那個高端精致的披薩品牌,變得平價親民。


必勝客是如何完成在中國市場的蛻變?為何在35年過后,它依然是中國市場無可爭議的「披薩一哥」。


這期視頻,我想以披薩的進化為線索,講述這段必勝客中國史。


01 

屬于大眾的披薩


入華之初,必勝客要面對的,是「披薩」概念,在中國消費市場中的空白。


或者說,中國消費者對西餐是什么,怎么吃,都沒有什么概念。


對此,必勝客做了大量努力,早期的門店里,必勝客服務員會在顧客面前一遍遍演示,「刀叉要像握筆,先切邊緣再分塊?!?,會親切地告訴顧客,披薩直接吃就可以,不用再涂一層沙拉醬了。


那時的必勝客,菜單也遠遠不如今天的豐富。作為主打的王牌經典款,初代超級至尊披薩在美式厚餅底上鋪滿意式香腸、培根與蘑菇。


除此之外,羅宋湯和蒜香面包,都構成了無數中國消費者對披薩,對西餐,對精致餐飲的第一印象。


但在整個90年代,高端餐飲的規模并不大,國內高凈值人群的數量,完全無法滿足必勝客的野心。


2003年,必勝客面向全民市場啟動了順應市場的改革。

 

這一年,必勝客在中國的第100家門店落戶天津。


這家門店很特別,它啟用了一個和過去99家店都不一樣的招牌:必勝客歡樂餐廳。


這個定位,是必勝客在中國的獨家首創。


所謂歡樂餐廳,我們拆解一下。


首先是裝修更新,增加了抽象派西式壁畫、壁爐狀的出餅臺、隨處可見的廚房小玩具等,營造歡樂的環境。


然后是運營方式,各種大小節日,必勝客都會在餐廳內舉辦活動,一年到頭365天,節日氛圍不斷檔。


當時還有媒體報道過一場在必勝客舉辦的婚禮,普通的婚禮都是給新人準備三層蛋糕,必勝客的婚禮上,則是為給新人準備了三層披薩,旁邊擺滿玫瑰花,讓新人把披薩切好,一一分到在場賓客手上,象征分享幸福和喜悅。


這也太朋克了。


另外,必勝客也在盡力給消費者提供豐富的交互體驗。


不知道有多少同學還記得當年那篇傳遍互聯網的論壇神帖《吃垮必勝客》,無數年輕消費者來到必勝客沙拉吧前,試著搭出一座15層高聳入云的沙拉塔??胺Q中文互聯網古早病毒式傳播案例之一。


用餐過程中的樂趣,也是必勝客營造「歡樂餐廳」的方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披薩。


小時候經常去必勝客的富哥富姐們可能還有印象,必勝客當年有一個系列活動叫「繽紛異國行」,每年一個國別主題的美食節,把當地最標志性的硬菜都做成披薩,搬上必勝客的菜單。


德國主題,主打的就是以四種德國香腸加上酸菜為餡料的「德式鹽烤豬肘披薩」;希臘主題,必勝客就拿出了奧運主題的稱雄雅典披薩;西班牙主題,送到食客餐桌上的就是「陽光馬德里披薩」。


所有外企進入中國,都存在一個本土化的問題,必勝客也不例外。


但必勝客本土化的思路非常清奇。


它的打法是:我是個外國來的牌子,沒錯,但沒關系,我愛你們,我要把世界上所有你們沒吃過的都做成披薩送到中國來,把那些洋節日洋玩意兒都帶給中國消費者好好玩玩。


就是在那時候開始,必勝客的披薩開始花樣迭出。


除了「繽紛異國行」,還有「環宇搜奇」,從全球各地搜羅神奇的食材做成披薩。


我記得小時候必勝客出過一款「挪威紅鱒」,打出的旗號就是「必勝客的披薩專家漂洋過海,終于在挪威大峽灣覓到珍奇的挪威紅鱒魚」。


那個廣告拍得和國家地理似的,讓人覺得,這披薩上放的是什么奇珍異寶,太牛逼了。


還有「節日特選」系列,比如必勝客早期的一款中式薩「富香團圓」,就是一款為春節打造的披薩。


著名的火雞披薩「無比大鳥」,就是感恩節和圣誕節限時返場的產品。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必勝客選擇了把菜單更新,作為戰略的重點之一呢?


02 

披薩一哥的自我修養


必勝客的進化,順應的是中國消費市場的大趨勢。


隨著中國加入WTO,經濟起飛,普通的工薪市民群體的消費能力迅速增強。到2003年必勝客打出「歡樂餐廳」的招牌時,全國城鎮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已經達到了3105元。


盡管依舊不算很多,但比起90年代,已經是跨越式的增長。


中國的消費者們需要一個場所,既不能太貴,也能在日常生活中給到他們足夠的儀式感和驚喜。


因此,必勝客選擇了「歡樂餐廳」這個精準的定位,并且將菜單更新,尤其是披薩類產品的高頻更新,作為戰略重點,給到消費者足夠多的驚喜。


另外,必勝客如此激進地更新菜單,也是對于新形勢的回應。


那就是競爭。


隨著中國消費者逐漸富起來,眾多海外品牌開始注意到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加上必勝客花了十幾年,以一己之力完成了披薩這個品類在中國市場的概念普及,自然有不少競爭者希望搭上必勝客的便車,競爭一下披薩第一品牌的位置。


為了與強大的必勝客作出區分,這些挑戰者各出奇招。


有的在開店策略上繞開必勝客,也有的在定價上曲線救國,還有頭鐵的本土品牌,硬是把店貼著必勝客開。

 

盡管在短期內,這些品牌都沒有辦法動搖必勝客穩固的地位,但必勝客還是必須作出應對。


而必勝客應對的方式,并不是去逐個對標,也不是跟隨式地降價,而是走了一條「任爾幾路來,我自一路去」的打法。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對原先的經典西餐菜單進行改造,用花樣翻新的披薩款式,適配各種節慶氛圍的新產品,以及大量新奇的異國食材,繼續吸引消費者。


看似針對性不強,但實際上,必勝客對自己的生意想得很明白。


消費者會因為便宜選擇西餐嗎?會因為離家近選擇吃一頓披薩嗎?


不會。


消費者選擇西餐,是因為他們需要感受更豐盛的物質生活,體驗和日常不同的生活方式。


因此,當同行紛紛以消費降級的方式展開競爭,必勝客選擇的是品類升級。


這場披薩市場的競爭,就像是國服選手打普通玩家,任你一頓操作猛如虎,但我只靠平A就能輕松帶走。

 

畢竟必勝客要比大多數競爭對手早上十幾年進入中國。披薩是什么?怎么吃披薩?差不多一代中國人對披薩乃至西餐的觀念,都是必勝客塑造的。


可以說,關于誰是「披薩一哥」的戰爭,早在1990年就已經結束了。


所有的對手想要在這個領域,分一杯羹,都必須考慮必勝客的節奏,而必勝客只需要考慮時代的趨勢和消費者的喜好,按照自己的節奏發展就可以了。


03 

一本菜單的升級之路


轉型「歡樂餐廳」后,必勝客的業績得到了迅猛的增長。


在我看來,必勝客自身的運營思路其實是有變化的,它把重點從「教中國人吃西餐」,進化成「為中國人做披薩」。


簡單來說就是,中國消費者對什么感興趣,就把什么東西做進披薩里。中國消費者想用什么樣的方式吃披薩,就讓中國消費者用什么樣的方式吃披薩。


必勝客很早就開始研發適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披薩。

 

一個經典案例是必勝客的烤鴨披薩。


這款以北京烤鴨為靈感的產品,其實在必勝客的產品序列里,也算得上是元老了。但多年來,必勝客一直在持續優化烤鴨披薩。


十余年里,經過了3代研發團隊的迭代改良,讓鴨肉香氣具備煙熏的風味,更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偏好,在醬料上,也向傳統烤鴨醬口味回歸。


到2019年,「果木香風味烤鴨披薩」發售,憑借對中國口味的精準把握,再次引爆市場。


順應本土口味之外,必勝客也在努力將更多西式披薩工藝帶到中國。


口感更足的薄脆披薩,芝士愛好者最愛的芝心披薩,手工制作,餅底更薄,餡料感更強的手拍披薩,


這些和經典的鐵盤厚餅底披薩完全不同的形態,被必勝客陸續加入菜單,不僅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也讓中國消費者理解到披薩作為一種美食文化的多樣性。


隨之而來的,就是菜單的高頻更新,披薩口味的快速迭代。


客觀而言,這件事是很難的,甚至可以說是和過去20年餐飲行業的大趨勢背道而馳的。


在餐飲領域,要想活下去,生存率最高的就是走專家路線,一家門店最好只做一個品類,主打一類口味,聚焦一種主打食材,SKU越少越好,菜單能用一頁紙展示,就不要湊成一本書。


口味聚焦了,用戶群也就聚焦。


烤串專注夜宵生意,輕食服務CBD白領,火鍋涮肉是聚餐手段,炸雞漢堡養活打工人群。


但必勝客偏偏逆著潮水方向而動。


不僅是披薩口味層出不窮,食材瘋狂迭代,在整體的菜單設計上,更是卷爆同行。


2005年,它首次推出了「小食+甜點+飲料」的下午茶產品。


2008年,它第一次把菜單明確納入企業KPI,正式推行一年兩次更換大菜單、每次新品上座率不低于25%的產品開發策略。


2009年,它進軍商務午餐市場。


2010年,它把品牌口號從「開心時刻必勝客」更新為「Pizza and More」,以披薩為中心,進一步強化自身「西式休閑餐飲專家」的定位。


2012年,它把戰火燒到了早餐領域。


2020年6月,正值品牌30周年之際,必勝客又推出了限時自助餐,此后,基本上每年必勝客自助餐都會返場,成為粉絲們一年一度的狂歡時刻,給所有人一個吃垮必勝客的機會。


總之,現在的必勝客,涵蓋了一切你能想象到的業態。


早上它是早餐店,上午提供brunch,午飯后是下午茶,咖啡喝完吃晚飯。


以披薩為核心,必勝客瘋狂迭代自己的菜單體系,結果就是現在的它讓咖啡廳膽寒,讓甜品店畏懼,讓快餐店感受壓力。


如今你去到必勝客,會發現必勝客的消費者成分非常復雜,因為所有人,所有消費場景都能在這里得到滿足。


上午九點十點,清晨跳完廣場舞的阿姨們,往往會在這里戰術復盤,點一個小食拼盤,一人一個粉紅色保溫杯在柜臺打點熱水,就能從隊形站位聊到醫療養生,一直到中午才各回各家。


中午,一臉班味兒的上班族,會來這里點一份披薩套餐解決午飯。


沒錯,哪怕你只是一個人吃飯,必勝客也不打算放過你。


再到下午,就會有衣著時尚的白領,在這里點上一杯美式,再來一份蛋糕,討論下個季度的campaign怎么執行,年底的述職報告如何劃重點。


等到四五點放學時間,穿著校服的中學生們拿這里當網吧,一人一杯飲料,再加一份披薩,一言不發,埋頭開黑。像極了當年雷打不動每天去游戲機房打PS2的我們。


無論什么年齡,都能在這兒找到自己的快樂老家。


到這里,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必勝客的打法了。


很簡單,就是不斷升級披薩,在菜單上花樣翻新。


競品們開始出手了,不要緊,我可以在菜單上卷死他們。


時尚趨勢開始變化了,不要緊,菜單一年更新兩次,跟上社會發展的節奏。


消費市場開始分化了,不要緊,所有消費者都能在我的菜單上找到適合的菜品。


還是那句話,任爾幾路來,我自一路去。


這樣的能力相當可怕。


餐飲是一個直面消費者的行業,市場的迭代,消費者的偏好,都會直接沖擊到餐飲企業身上。


尤其是在當下這個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統治的時代,商業競爭,比的不止是誰更能服務好用戶,更是誰的品牌更有存在感。


而強大的產品創新能力,才能滿足喜新厭舊的消費者,同時保證自己長期留在消費者視野之內。


04 

必勝客的再次進化


2018年,必勝客提出全新的品牌主張:「新必勝客,總有新發現」。


什么叫新發現,就是普通的披薩已經滿足不了消費者了,必須要有想象力,要有顛覆性。


2019年,必勝客推出「會下雪的披薩」。讓消費者親手將芝士屑如雪花一樣灑到披薩上,冰凍的法國芝士和溫熱的披薩在口腔內冷熱交替,實現視覺和味覺的雙重震撼。


2020年春節,必勝客和故宮聯名合作,推出了故宮五福宴。其中核心單品「金沙鱈魚咸蛋黃披薩」,直接取材自G20峰會國宴料理「鮮香芙蓉鱈魚坊」。把國宴搬進了必勝客餐廳。


2023年,百勝中國成為杭州第19屆亞運會西式餐飲服務供應商。必勝客作為亞運會的餐品保供團隊中的一份子,也順勢推出了杭味單品:限定手剝龍井蝦仁披薩和意面。


除此之外,還有愚人節限定版的辣條芝士雞肉披薩,情人節推出的香菜豬耳披薩,把披薩做成招財貓模樣的招財餅底披薩。


以披薩為核心,必勝客還展開了品類和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2020年,必勝客進軍一人食賽道,先是推出一人食套餐,去年又宣布上線「比薩堡」,今年更是推出MY BOX自享小盒,持續豐富「一人食」品類的嘗試。


去年12月,全國必勝客餐廳同步上線全新菜單,喊出「一價到底」的口號,將包括披薩、牛排、小食、飲料、甜品在內的30款主線產品下調價格。


近幾年,必勝客在貼近年輕人的道路上更是一去不復返,連續和原神、地下城與勇士、EVA、鳴潮、三麗鷗等數十家國內外頂尖IP展開合作,推出聯名限定周邊和單品,將二次元潮流符號深度融入門店與餐品之中,打造出年輕人追捧的潮流休閑餐飲空間。

 

今年3月,必勝客再次升級了菜單。


這次升級的是在國內有著35年輝煌歷史的超級至尊披薩。


作為1990年隨必勝客一起來到中國的經典款,超級至尊披薩可能是,許多人人生里的第一塊披薩。作為經典單品,過去35年,超級至尊披薩也經歷了多次升級和進化。


像是和牛超級至尊披薩雙重榴蓮超級至尊披薩,甚至還有以佛跳墻為靈感的「仙跳墻和牛超級至尊披薩」。


這一系列創新,構成了超級至尊披薩家族。


而這次,必勝客超級至尊披薩家族再次迎來升級,全線產品芝士量乘以1.5倍,克重提升到120克,不止加入了牛肋超級至尊披薩和七葷八素超級至尊披薩兩款新口味,還推出全新咸蛋黃花輪芝心卷邊餅底。


這次,必勝客更是挑戰自己,對「超至披薩風味」進行了跨品類擴展,一口氣上新超至披薩風味牛堡、超至披薩風味意面、超至披薩風味焗飯3款跨品類新品。

 

經此一役,現在的超級至尊家族陣容強得可怕。光是帶著「超級至尊」名號的單品,數量已經可以單開一張菜單,甚至撐起一家獨立門店了。


05 

尾聲


入華35年,必勝客把披薩這種神奇的食物玩到了極致。


老一輩人常說,披薩不就是把餡兒放在外頭的的洋餡餅嘛。


這一點都沒有錯。


披薩的神奇之處,就在于它的形態,與其說是一種美食,它更像是一種容器,可以成為各種風味的載體。


意式原教旨主義者可以只靠番茄、芝士和羅勒葉組合出美味。


水果披薩愛好者可以用菠蘿、榴蓮拼配出熱帶風格。


肉食愛好者,海鮮愛好者可以把自己喜愛的食材盡數加入,打造出一場海陸盛宴。


只靠一塊面餅,披薩就能獨立成餐。如果和牛排、意面、甜品、小食搭配,就能組成一桌豐盛的大餐。


另外,披薩本身也不挑顧客。


它本身就是大眾的食物,天生適合走性價比路線。但如果為它加入高端的食材和熟練的人工,它也完全能夠登堂入室。


在必勝客手里,披薩變成了一片空白的舞臺,只要消費者有需要,就可以演出一切消費者想要的節目。


從這個角度來看,和披薩最像的,其實是中餐里的火鍋,自成體系,包羅萬象,兼容萬物。


必勝客選擇了披薩,某種程度上就是選擇了這個品牌發展的路徑。


作為洋品牌,能在這35年里,和中國市場共同成長,在不同時代演化成適應市場趨勢定位,推出符合大眾喜好的產品,成為中國餐飲市場里重要的玩家,本質上還是在于這個品牌和披薩一樣,天生可以包容一切,擁有無窮的可能性。


當中國的消費群體快速擴大之時,它選擇擁抱大眾市場。


當消費者需要更新奇的產品之時,它選擇一年兩次更換大菜單,新品率不低于25%。


當社交媒體的時代來到,它選擇以更具備網感和視覺沖擊力的披薩贏得存在感。


當餐飲市場進入內卷,它選擇用更新的業態和一人食的新場景打開局面。


必勝客的野心確實很大,它什么都想要,所有客群,所有場景,所有品類,所有需求,和餐飲有關的一切它都想涉足。


但一家企業正因為具備野心,才避免了故步自封,擁有了無限可能性。一個品牌正因為充滿野心,才會處處揣摩消費者的心思,思考市場趨勢的變化,研究未來發展的路徑。


從這個角度看,野心和欲望對一家企業來說,也不失為一種美德。


畢竟餐飲本身就事關我們每個人的欲望。人們想要更美味的,更豐盛的,更新穎的,更精致的口味,才推動了這個行業不斷進步。


就像披薩的餡料越來越豐盛,必勝客的菜單也越來越豐盛,在過去的這35年里,中國人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豐盛富足。


讓這些發生的,正是中國消費者無限的好奇心,包容開放的心態,和對生活無限可能性的探索欲。


而必勝客看到了這一切。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IC實驗室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_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_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_ww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