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整點消費(ID:ZDXFBA)
而在現制咖啡起勢之前,即飲咖啡可謂是熱門賽道,吸引了多家行業巨頭競相布局。不過,最近兩年,各大品牌的即飲咖啡業務表現平平,為了迎合當下消費者追求質價比的消費趨勢,各大品牌不得不上演“以價換量”的新戲碼,并希望借此突圍。
01
即飲咖啡“失寵”
國內消費者的咖啡教育,最初還是靠的速溶咖啡,后來逐漸升級為了即飲咖啡,包括雀巢、星巴克等巨頭。
好景不長,隨著現制咖啡的快速滲透,即飲咖啡開始“失寵”。
一方面,是國內現制咖啡門店數量的快速增長,市場滲透率一再提升,導致不少鄉鎮市場都有現制咖啡門店可以選擇,即飲咖啡的便捷性優勢難以凸顯,導致消費者減少了購買即飲咖啡的需求。
據窄門餐眼數據,2023年末,我國擁有咖啡門店數量達為18.3萬家,但截至2025年5月15日,全國咖啡門店數量已經攀升至了21.28萬家,近一年凈增7304家,其中,近一年新開門店數量為5.98萬家。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機構的數據顯示,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數量占比已經進一步提升至了36.35%,下沉市場的滲透率持續提升。
另一方面,現制咖啡門店的激烈競爭中,“價格戰”成為了最直接的競爭手段,9.9元/杯的現制咖啡,讓即飲咖啡徹底喪失了價格優勢。除了以瑞幸、庫迪咖啡主打的9.9元之外,像蜜雪冰城旗下的幸運咖更是從去年6月開啟了現制咖啡的6.6元時代。
圖片來源:@雀巢中國
與此同時,在淘系平臺,雀巢速溶咖啡的多個風味30條裝的價格已經下探至29.61元,單條價格不足1元;作為對比,雀巢即飲咖啡268ml*15瓶的價格為62.91元,單瓶價格合約4.2元/瓶。中國旺旺旗下的邦德咖啡240ml的單瓶價格也要4元以上;農夫山泉旗下炭仌250ml的單瓶價格要5元;星巴克的瓶裝產品270ml的價格更是高達15.18元/瓶……
“即飲咖啡又少又貴”已經成為廣大消費者的普遍共識。要知道,現制咖啡除了現磨的消費體驗之外,還能夠賦予產品咖啡豆產地和品種、口味等更多情緒價值。庫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穎曾經對外表示:“2024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耗量已經提升至了15杯,但其中有6杯是速溶,有9杯是現磨?!?/p>
相比現制咖啡的火熱,即飲咖啡就冷清了不少。
據線下零售監測機構馬上贏的數據顯示,2024年,即飲咖啡在飲料類目中的市場份額同比下滑13.48%。
企業層面,2024年,農夫山泉旗下包括蘇打水飲料、含氣風味飲料、檸檬汁飲料、咖啡飲料、植物蛋白飲料等其他飲料產品,及鮮果等農產品在內的其他產品錄得收益為11.8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8%,占總收益的2.8%。而統一中控甚至沒有披露咖啡品類的經營數據。
02
即飲咖啡變“大”后,火了
以農夫山泉的炭仌為例,其低糖/無糖系列即飲咖啡上市之初價格一度達到了9.9元/瓶,容量也只有270ml。而當時整個即飲咖啡賽道的主流價格帶為5元/瓶&罐左右。
盡管各大企業都在宣稱自己在選豆、萃取、灌裝方面有諸多亮點,但在價格面前,這些優勢都不值一提。而為了挽回頹勢,即飲咖啡一方面是主動降價,另一方面則不斷以大容量來討消費者歡心。
其實,從前兩年開始,大瓶飲料已經逐步取代原有的500ml成為整個飲品行業最大的增長引擎,去年,這種大瓶趨勢開始蔓延至即飲咖啡品類。
尤其在一些高勢能渠道層面,大瓶裝的即飲咖啡已經成為熱門單品。
比如,叮咚買菜上的V5美式黑咖(1L/瓶),一開始的到手價只要7.92元,現在也只要9.9元/瓶;盒馬900ml裝的UCC職人系列無糖咖啡飲料售價11.9元/瓶。并且,這兩款產品都登上了平臺咖啡飲品熱銷榜。
此外,炭仌從去年1月推出900ml的大瓶裝即飲咖啡產品。近期,炭仌無糖黑咖進入山姆渠道,900ml*3瓶的價格僅需29元,單品價格不到9.9元/瓶,如今,這款產品已經位居山姆新品榜第二名。
而靠掛耳咖啡和濃縮咖啡液的隅田川,也推出了9.9元1L的瓶裝產品。據界面新聞報道,隅田川的1L裝即飲咖啡自2025年3月上市至5月,在天貓超市、樸樸等渠道累計銷量突破74.7萬瓶,復購率超29%。
圖片來源:@隅田川咖啡
大瓶裝的即飲咖啡之所以能火,一方面就是性價比進一步凸顯,另一方面則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的產品需求。比如,大多數消費者購買1L裝的即飲咖啡產品,除了即時性消費之外,更多的還是在家庭、戶外場景中,能夠滿足自己的DIY需求,且兼具即飲咖啡的便捷性同時,也能實現多種風味。
03
市場格局有望改寫
有行業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即飲咖啡市場的規模只有96.4億元,但2024年已經攀升至280億元,并且同比增幅高達18.9%。
由此可見,隨著國內消費者對咖啡品類接受度不斷提升,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即飲咖啡市場的競爭態勢也并不輕松。其中,雀巢仍以先發優勢牢牢占據第一位置,星巴克位居次席。此外,還有眾多新老品牌紛紛涌入即飲咖啡賽道,包括COSTA、娃哈哈、農夫山泉、統一、伊利、隅田川、無限波譜等等。
但相比在其他即飲飲料品類精耕多年的農夫山泉等品牌,雀巢和星巴克對于即飲咖啡品類層面,依舊顯得有些“傲嬌”。盡管這兩大品牌在產品層面創新不斷,推出了多種現制咖啡門店才有的風味產品,不過,在價格層面依舊堅挺在5、6元一瓶。
長此以往,國內即飲咖啡市場或將變為本土品牌的天下,進而改寫整個即飲咖啡的市場格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