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終于敲鑼港股,成為“茶飲第一股”,股票代碼“02150”。然而和認購時的熱潮截然相反,奈雪的茶開盤即破發,報18.86港元,較招股價19.8元跌4.75%,隨后股價一路下跌超過10%,中簽即倒虧。
就在一年前,它曾遞交赴美IPO的招股書,但當時疫情令市場情緒承壓,疊加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奈雪的茶最終選擇撤回招股書,IPO地點就此由美股轉向港股。本文將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1.奈雪的茶是什么?
2.它的增長路徑是怎樣的?
3.為何上市即破發?影響其下一步增長的關鍵點有哪些?
瞄準女性休閑社交需求的茶飲店
奈雪的茶的創立過程,就像一出標準的霸道總裁劇。
2014年,27歲的彭心出現在投資人趙林面前,慷慨激昂地講了兩三個小時她的創業夢想。講完她充滿期待地問:“趙總,你覺得我這個創意怎么樣?”
趙林看著這個因夢想而閃閃發光的女孩,說:“我覺得你這個創意很好——你覺得我怎么樣?”
根據彭心的描述,趙林當時30多歲,是個沒有女朋友的“大齡男青年”,正在瘋狂地相親找對象。具體過程我們外人無從知曉,反正結果是倆人“一拍即合”,事業愛情雙豐收。
趙林和彭心(圖源:http://www.sharelion.cn/forum/post/21148/)
趙林以前是做過餐飲行業的,曾經代理過貢茶,在行業內積累了很多的人脈和資源,這對于奈雪的茶的誕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說到這里還要再撒一把狗糧:奈雪的茶,名字就源自彭心的網名“奈雪”。
奈雪的茶隸屬于深圳市品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品道旗下還有喜年貢茶、臺蓋、巴依的小羊等品牌。奈雪的茶最初的產品方向是“茶+軟歐包”,目前核心菜單有超過25種經典茶飲及超過25種經典烘焙產品。茶飲包括鮮果茶、鮮奶茶及純茶,此外還提供多種零售產品,如茶禮盒、零食及即飲茶飲料等。
在空間設計上,奈雪的茶對標星巴克,但是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空間定位。星巴克的空間定位是“為消費者提供家庭和辦公場所之外的舒適的第三空間”,但是眾所周知,星巴克目前的走向比較跑偏,幾乎成了商務人士聚集的第二個辦公場所。因此,彭心對于奈雪的空間定位是“分享、快樂和溫暖”。你可以理解為是星巴克“第三空間”的延展,但是更側重于女性社交方向。彭心也表示,奈雪的茶的空間設計與女性需求息息相關,比如色調以暖色為主,燈光亮度更適合自拍曬圖,強調休閑社交。數據也顯示,奈雪的茶主要客群為20~35歲年輕女性。
目前,奈雪的茶門店擴張均是自營模式,啟動資金來自彭心和趙林的自有資金。自2017年起,奈雪的茶共計獲得了數億元的融資,基本保持每年一次的頻率(見下表)。表格中還缺了一塊:2021年6月18日,奈雪的茶獲得58.58億港元戰略融資,此刻估值已經達到600億元人民幣。
2020年12月,企查查推出的《近十年茶飲品牌投融資數據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共有30.63萬家奶茶相關企業,近十年來茶飲品牌投融資事件共70起,披露的投融資總金額近30億元人民幣?!安枥?/font>ChaLi”以6起融資位列融資次數第一名,喜茶以4起融資位列第二。僅2020年,“奈雪の茶”就融資2次,以8.6億元人民幣列為2020年度茶飲行業融資總金額第一名。
2017年12月,奈雪的茶正式開啟“全國城市拓展計劃”,目前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漢、重慶等城市都設有門店,所有門店均為直營,且不做任何形式的加盟。
持續的融資輸入使奈雪的茶有能力不斷擴張直營店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奈雪的茶共有491家直營門店。在常規標準門店(200~400平大店)基礎上,還延展了奈雪的禮物店(可以抓娃娃)、奈雪酒屋BlaBlaBar(女性夜間社交)、奈雪夢工廠(產品試驗)、奈雪的茶PRO(2020年11月推出,150平大店,提供“茶飲、咖啡、烘焙、零食”四大產品的組合套餐)等四種不同形態的門店。奈雪的茶表示,將在未來三年內擴張茶飲店網絡并提高市場滲透率,新店的70%將規劃為奈雪PRO茶飲店。
增長路徑:聚焦產品力吸引客流,通過數字化提高效率
一般情況下,我們說到增長,無非是指幾個方面的增長,比如用戶規模、銷售額、利潤率……在科特勒的超新星品牌方法論中,將增長分為人文指標和數據指標兩大維度,人文指標包括“共情力、標簽力、影響力、情懷力、傳播力”,數據指標進一步細化為“公司價值、資源投入、創新指標、輿論熱度、市場指標、粉絲規模和數字化ROI”。
這里面有很有趣的地方,比如在研究中我們發現,粉絲規模與市場指標存在很大的正相關關系,但與輿論熱度的關系卻缺乏有力的證據支持。有些品牌在傳播上做得很好,輿論熱度強,但是沒有有效地轉化為粉絲規模和市場表現,其背后原因值得深思,可能原因在于創新指標(即:產品力)的羸弱,也可能是傳播聲量沒有得到有效沉淀。
書回正傳,我們繼續分析奈雪的茶在幾個維度上的表現。
(一)公司價值
2021年6月18日,奈雪的茶獲得58.58億港元戰略融資,此刻估值已達到600億元人民幣。
(二)資源投入
我們如何衡量一個公司的資源投入情況,看成本結構。以下是奈雪的茶招股書中所列的合并損益表。
從損益表可以發現以下幾個關鍵點:
1.奈雪的茶主要成本在于兩項:材料成本(占比37.9%)和員工成本(占比30.1%)。喜茶在這兩方面的成本要更低一些,根據海通證券測算,大致占比分別為32%和15%(注意:其測算的奈雪的茶成本與招股書有一定差異,此處僅作為對比示例)。
2.變動較大的項目是:配送服務費(從占比1%增加到5.5%),這與奈雪的茶積極發展數字化渠道有關。
從主要成本投入方向,能夠得出奈雪的茶主要增長路徑:通過打造產品力吸引客流,不斷拓展自營門店擴大規模,借助數字化手段提高變現效率。
簡單來說,以自營門店為主要擴張方式的奈雪,無法通過實體店擴張產生規?;?,來大幅降低材料成本和員工成本,因為這兩項都是可變成本,無法隨著銷量增長而大幅降低。
舉個例子,你花100元買了一個做包子的機器,賣出10個包子和100個包子是不同的,前者每個包子里含有10元的固定成本,后者每個包子里只有1元的固定成本。但如果你花50元雇了一個做包子的師傅,再花50元購買面粉和肉餡,賣10個包子和100個包子,需要的師傅工作時間和原材料都是不同的,可變成本隨著生產量的增加而增加。這是財務范疇,在此不做深入探討。
所以奈雪為什么要做數字化轉型?因為數字化可以幫助它更好地提高營運效率,從而降低單位可變成本。
(三)創新指標
根據企查查數據,奈雪的茶所屬公司品道餐飲管理擁有專利42項,其中外觀專利39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這個專利結構在餐飲行業是正常的,對應喜茶,外觀專利是35項、實用新型1項)
(四)輿論熱度
截至2021年5月末,奈雪的茶百度指數(搜索)2457、微博指數(社交討論熱度)6363、微信指數(深度關注程度)634636,在輿論熱度上落后于喜茶和茶顏悅色。落后于喜茶很正常,因為喜茶無論在傳播還是營收上都超過奈雪,但是落后于茶顏悅色就很有趣了,這就要看人文指標中的“標簽力”“情懷力”兩個維度。根據科特勒超新星品牌指數模型,茶顏悅色在這兩方面是優于奈雪的,從而引發了更大的輿論熱度。
(五)市場指標
根據招股書披露,奈雪的茶(不含臺蓋和其他)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的收入分別為9.095億、22.915億元(對比喜茶2019年收入為39.1億元-海通證券數據)、28.709億元,增長有所放緩。
(六)粉絲規模
截至2021年5月末,喜茶、奈雪的茶、茶顏悅色三大茶飲粉絲規模數據對比如下:
一個未必科學但是有趣的發現,三者的粉絲規模與市場份額排名類似。根據灼識咨詢資料,按2020年零售消費總值計,喜茶在中國高端現制茶飲市場排名第一,占據27.7%的市場份額,奈雪的茶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18.9%。茶顏悅色的輿論熱度超過奈雪的茶,但是粉絲規模卻遠遠不及后者,當然,這可能與茶顏悅色的門店拓展比較謹慎有關,導致輿論熱度無法落地。(但這是否也意味著茶顏悅色的門店拓展過于謹慎?當然,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七)數字化
在第二部分(資源投入)我們就已經分析過,奈雪的茶在配送方面成本飆升,原因是數字化渠道的開拓。
自2018年開始,奈雪的茶就開始數字化轉型,運用小程序等數字化工具,打造數字化團隊、引入專業數字化人才,打造數字化門店。
2019年,“奈雪點單”官方小程序正式上線,開始對所有城市的線下門店及線上渠道進行數字化升級,實現數字化精準運營?!澳窝c單”主要以掃碼點單為入口,用戶在全國任何一家奈雪門店,只需掃描門店二維碼進入小程序即可自助點單,無需排隊,支付完成后ORB系統自動接單,門店人員根據訂單信息馬上制作。小程序還有“預約點單”場景功能,用戶不管是在家、公司或者任何地方,只需打開小程序進入點單模式,在支付頁面選擇取餐時間,進行預約下單。
2019年9月,奈雪的茶推出會員體系,通過會員積分、商城、券包、電子心意卡、拼單等多項功能,讓整個會員體系形成閉環,以提升整個點單程序的便捷性與個性化。
根據招股書數據,線上訂單在2020年已經成為奈雪的茶點單主渠道,占比約70%,其中小程序自助點單占比高達41.2%。
由以上7大維度的分析,可以給出奈雪的茶的獨特增長路徑:聚焦產品力吸引客流,通過數字化提高效率來降低可變成本并實現盈利。
光鮮之下,要解決的增長關鍵點
根據招股書數據,奈雪的茶正在拓展二三線城市市場,新一線城市門店數量從2018年的58家拓展到2020年的170家,二線城市門店數量從2018年多的10家拓展到2020年的122家。
那么這些門店銷售表現如何呢?從下圖可以看到,無論是一線、新一線還是二線城市,奈雪的茶單店日均銷售額、每日訂單量都在下降。奈雪方面將其歸因于隨著門店的拓展,門店分布密度變大導致的結果。如果真的如此,那請問下一步的增長點將來自于哪里?
奈雪的茶給出的答案是:在繼續拓展門店數量的同時,壓低單店成本。如前所述,奈雪的主要成本來自于材料成本和員工成本。在奈雪的計劃中,更小面積、更少員工、位于更低租金位置的PRO店(而且會賣咖啡)將成為下一步拓展的重點店面類型。奈雪的茶計劃2021年、2022年主要在一線城市及新一線城市分別開設約300間、350間茶飲店,其中約70%將規劃為奈雪PRO茶飲店。
當然,此舉仍無法降低材料成本。與以星巴克為代表的咖啡行業對比,新式茶飲的問題在于其產品很難標準化,不僅原材料有新鮮度和品質的要求,生產制作過程也對人的依賴度更高。彭心也公開承認,奈雪的茶之所以不做加盟,就是因為“加盟之后品控會比較難”,“新式茶飲銷量好的產品全是水果茶系列,一個是工序相對復雜,第二個就是原料品質的不穩定性非常高,因為是生鮮水果?!?/font>
目前來看,奈雪的茶主力產品仍是無法標準化且成本更高的現制茶飲。產品無法標準化,勢必會影響進一步的規模擴張和效率提升,而數字化渠道只能改善客流情況,仍無法改進生產制作的效率。這可以說是奈雪的茶增長之路中高懸的雙刃劍。
因此,產品結構多元化,增加更多標準化產品,降低茶飲在銷售中的比重,或許將成為奈雪下一步的短期方向。長期來看,如何提高供應鏈效率,借更高的采購規模壓低采購成本,是更為長期的戰略方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