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復方蘆薈膠囊是“傳統中藥”,但蘆薈在中國的歷史并不長。它傳入中國不過幾百年,而埃及人在6000年前就把它作為了法老的殉葬品。在埃及,它被稱為“不朽的植物”。傳統上,內服用于通便,外用來治傷口。到了后世,人們又“想出”了各種功效。在目前的營銷中,美容、護膚、解毒、抗腫瘤、抗衰老等等最時髦的“功效”才是它的賣點。
對蘆薈的研究其實相當不少,尤其是經典的功效通便與治傷方面。蘆薈中有一些通便成分,所以古人的通便經驗得到了現代醫學的支持。在美國,蘆薈提取物用于通便是按照非處方藥銷售了很多年。后來發現人體對這一通便效果有適應性——也就是說,用得久了,產生通便效果所需要的劑量就會逐漸加大。于是,FDA要求蘆薈通便藥品的廠家提供安全性數據。但是這些廠家拒絕響應,于是FDA在2002年取消了所有這類產品的非處方藥資格。想要按照藥品銷售,就得進行新藥申請。
對蘆薈產品安全性的疑慮,使得美國國家毒理計劃(NTP)進行了一項為期兩年的動物致癌實驗。結果發現,未經脫色的蘆薈提取物對大鼠具有明確的致癌性。但在小鼠身上則沒有發現。而其他的工藝處理得到的蘆薈產品,則沒有進行研究?;谶@樣一項實驗,當然是無法推測它對人體是否具有致癌性,但這一結果本身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有必要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從蘆薈中可以得到兩類產品,一是蘆薈葉子內部的那些透明的凝膠,二是葉子表皮之下的黃色的乳膠。乳膠用于通便,而凝膠則用于涂抹。也有一些產品只是簡單提取,所以同時含有凝膠和乳膠。
有一些小規模的實驗顯示凝膠涂抹傷口有助于傷口恢復。凝膠中有些成分,似乎能夠促進小血管中的血液循環和殺菌。這為“傳統經驗”提供了“現代證據”。不過,科學家們的看法并不統一,認為就此作出結論有點草率。而且有一項研究顯示,它不僅沒有幫助傷口恢復,還延緩了愈合。這項研究是否具有可靠難以判斷,但這使得這一功效的可靠性撲朔迷離。要搞清楚這一作用,就還需要更多、設計更嚴密的實驗。
其他的研究做得不多,而且證據的說服力也不強。用“科學證據強度分級”的指標來衡量,只能說“證據不足以作出任何結論”——這也就是說,除了通便和治傷這兩種功效,其他的功效大家可以認為“幾乎無證據,基本靠想象”。
對于這一類的產品,如果沒有安全性的問題,那么“聊勝于無”去試試也沒有什么不可以。但蘆薈雖然是一種“天然植物”,但這完全不是安全的保證。除了前面說的致癌性實驗,口服蘆薈產品可能的安全風險還比較多。首先,乳膠能通便,自然也就能產生腹痛和腹瀉。跟不溶性膳食纖維的通便機理不同,蘆薈乳膠的通便作用是通過刺激腸道來實現的,這一刺激會使得腸道細胞中的鉀流失。如果長期服用蘆薈乳膠,有可能導致腎臟受損、血尿、低鉀以及肌肉無力等癥狀。如果每天服用1克蘆薈乳膠,連續幾天就可能致命。
而孕婦和哺乳婦女的風險就更大。有報告稱流產與服用這類產品有關,此外也有導致出生缺陷的風險。嚴謹地說,這些風險也沒有很強的證據。但是它們為孕婦產婦們帶來的好處也無所謂有無所謂無,從謹慎出發實在沒有去嘗試的必要。同樣的思路也應該用在兒童身上,而且兒童更容易出現腹痛和腹瀉。
此外,有糖尿病、腎病、腸道疾病以及痔核的人,也應該避免口服蘆薈產品。它不見得有什么作用,卻可能影響藥物作用或者讓癥狀惡化。
如果記不住這么多,那么簡單的答案就是:口服蘆薈產品的風險超過了好處,完全不值得——即使是它的確能通便,也不如其他那些安全可靠的膳食方式或者藥物值得推薦。
不過,蘆薈產品外用基本上是安全的。所以,那些美容、護膚、處理傷口的外用蘆薈產品,是否有用固然有待證實,勝在不會危害健康。如果不怕浪費錢,愿意拿自己去做做實驗,也未嘗不可以。比如有研究顯示,銀屑病人涂抹含有蘆薈提取物的乳液4周之后,癥狀有所減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