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轉基因技術開始應用于農產品的時候,轉基因小麥的研發也就開始了。2002年,孟山都的抗草甘膦小麥MON71800在美國獲得了食用許可。美國的小麥產量遠遠超過其起國內需求,大約有一半要出口,主要出口國是日本和歐盟。但是,日本和歐盟對于轉基因小麥沒有什么興趣。對于美國的麥農來說,抗草甘膦固然可以降低勞動強度,但日本歐盟不進口的話,生產成本再低也沒有什么價值。所以,美國麥農對這個MON71800很抗拒。孟山都覺得事不可為,在兩年之后放棄了繼續申請商業化種植許可。
孟山都的這個品種在美國16個州100多個地方進行過大田試驗,前后持續了十多年。在決定放棄之后, 他們回收了大部分種子,而其他的種子則就地銷毀。但這個品種還是給他們帶來到了麻煩。2013年4月,俄勒岡州的一塊麥田用除草劑進行處理以清除所有植物。然而,有一些小麥竟然活了下來。負責人把活下來的植株拿到俄勒岡州立大學進行檢測,發現其中含有抗草甘膦基因。這一污染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十多年前進行的MON71800大田試驗。
消息傳出,世界嘩然。雖然孟山都稱所有的出口小麥中都沒有檢測到“污染”,而美國農業部也發布公告,說明即使MON7180出現在食品中也不帶來健康隱患。但日本和韓國還是宣布停止進口,而歐盟等其他國家也表達了嚴重關切。
到6月份,美國農業部發布調查報告,稱這是個只涉及“單個農場”“單片麥田”的“單一孤立事件”。不過那些神秘的MON7180小麥從何而來,依然是個謎。之后,日本等國重啟了進口,美國麥農沒有遭受明顯損失,孟山都也就逃過了一劫。
MON7180是最接近商業化的轉基因小麥。它的失敗并非“不安全”或者“美國人不對主糧進行轉基因”,而只是它帶來的好處對消費者和農民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但轉基因小麥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迄今,全世界進行過或者正在進行的轉基因小麥大田試驗有四百多項。美國自不必說,歐洲也有三十多項,而加拿大、阿根廷、日本、澳大利亞等國也在進行。而糧食問題比較嚴峻的印度,也表現出了興趣。
這些正在進行研發的品種會對消費者和生產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比如抗真菌、抗旱、抗鹽等,可以提高種植的適應性,相當于提高了產量;增加谷膠蛋白含量和支鏈淀粉含量,可以提高產品的加工性能;而提高植酸酶的含量,有利于小麥中的礦物質被人體吸收;提高賴氨酸的含量,則能改善小麥蛋白的氨基酸組成,使之更接近人體需求。這些產品如果成功,帶來的好處更加突出,也就更容易被市場所接受。
其中抗鐮刀菌的品種可能最具有潛力。小麥等作物被蟲咬之后,容易被鐮刀菌感染。鐮刀菌產生的毒素在食品加工中也難以被破壞,食用后會導致惡心、嘔吐。有些毒素還具有潛在的致癌性,以及影響激素平衡。在目前,農業上對付它還沒有特別有效的辦法,目前培育的“高抗性品種”、輪種耕作方式以及化學農藥等等,有一些幫助但效果有限。轉基因,或許是解決問題的強力手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