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時代,還需要特產嗎?

FoodWine吃好喝好
2024.05.26
特產的魅力在于變化,有淘汰也有升級,有新造業不乏死而復生。


文:李昊

來源:FoodWine吃好喝好(ID:FoodWineChina)


你有多久沒買過特產了?


特指那種旅途中精心挑選,吭呲吭呲扛回家自用、送禮的東西,多是吃的,當然也包括饋贈親友的面子工程,一定要有特別突出的地方特色,好吃好用與否反而退居二線。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在購買特產這件事上,養成了「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絕技,旅游主打一個輕裝簡行??赡芤埠途幼】臻g較小有關,抗拒一時新鮮,帶回家就棄之不顧的消費行為,而且現在的年輕人,幾乎不需要維護親戚。當年爸媽去北京,從前門大柵欄的特產店里拎回十幾袋真空包裝的北京烤鴨,然后被親友嫌棄不好吃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2024 年了,我們還需要特產嗎?答案是肯定的,需要,非常需要,但不需要「肉身渡劫」了。



如今,貴陽市丁家脆哨已從門店轉型為擁有規?;a車間的企業,線上線下的店鋪均提供盒裝脆哨,方便外地游客將這份貴陽特產帶回家中享用。? 地道風物


我們喜歡的特產,是在旅游目的地的驚喜發現,體驗之后還可以當場請老板發冷鏈快遞,這里我要提名鎮江的蘿卜絲燒餅;是回到家后的某個深夜,突然對彼時彼地的食物犯饞,立刻就能外賣到家,雖然莞莞類卿,但安慰嘴巴和靈魂剛剛好,或者電商平臺下單,在欲念尚未消失時就會收到的存在,正如我家冰箱里永遠都存著一罐的丁家脆哨。


特產的「出現」「消失」和「重生」,走了幾千年,最后也最大的兩步,正是近十年方才邁出的。


幾千年前,人類就開始追求特產,不一定是吃的,但一定要能證明「我來過」。在愛爾蘭發現的擁有近 3000 年歷史的斯堪納維亞半島出產的琥珀珠子,被英國考古專家認為是當時人們從海峽對岸帶回的最早的特產之一,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特產,甚至攪動了整個世界。我們內部也對特產癡迷已久,如果要找歷史上最有名的特產,去翻翻歷代君王收到的貢品就行。這些精挑細選的頂流,直到今天依然指導著我們的特產消費。


自古以來,荔枝就是兩廣地區的特產。在物流發達的今天,全國各地都能品嘗到品質不差的荔枝,但味道最好的,仍然需要前往當地食用,剛摘下的尤佳。? 新快報


在《萬歷野獲編》里,記載了當年鰣魚進京的盛況,以及因為路途遙遠和難以保鮮,紫禁城里的天子體會的「不良味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荔枝,大概率也沒法好吃,主打提供情緒價值或者氛圍感,這份對特產的欲念,在古今中外一騎絕塵。如果是君王名人親自去吃的,需要小心一點,畢竟乾隆下江南,慈禧庚子西狩留下的「消費記錄」疑點太多。蘇東坡這種會吃會寫的,可信度更高。他每天大吃 300 顆荔枝,顯然要比貴妃在深宮中苦等的那幾顆好吃百倍,甚至好過當今在非產區的居民。對于「什么品種的荔枝最好吃」,答案出乎意料 —— 在荔枝樹下吃的最好,不拘品種。


按照心理學家的說法,人類有著保存記憶的本能,當我們體驗到獨特、愉悅的經歷后,通過購買旅行紀念品或特產,讓這一刻在時間里有了可感知的節點,我們再次看到、摸到或者吃到喝到這些東西后,就能重回到那個美妙時刻。


各類以當地建筑、飲食等文化元素制作的擺件、冰箱貼等是全球流行的紀念品,大多為中國義烏生產。? thrillist.com


早期的旅行紀念品,甚至不是花錢買的。全球的朝圣者都有把圣地元素帶回家的習俗,除了證明自己來過,更是想借一顆石子、一把泥土或者一瓶清水,獲得珍貴的庇佑。后來,人們開始購買紀念品,也許是一塊金屬銘牌,也許是一個小小的雕像,甚至直到現在,這類旅行紀念品的形態也沒有太大變化 —— 裝著標志性建筑的水晶球、微縮的埃菲爾鐵塔、各種各樣的冰箱貼,只是,它們大概率都是義烏生產。


作為特產的食物更為珍貴,畢竟旅行途中,一日三餐加宵夜、零嘴,一個也不能少。吃是基本需求,來都來了,自然要吃正宗的、沒吃過的。很多我們熟知的食物類特產,都和旅游、出行緊密綁定,比如德州扒雞是綠皮火車時代鐵路沿線的特產,不僅是饋贈親戚朋友的禮物,更是漫長旅途中的必需品,在抵達下一站前,幫無數游子消解饑餓和無聊。


新鮮采摘的松茸被小心翼翼放進包裝盒里,等待被運輸到全國各地。? 黃xixi


也是在從前,四川、云南等野生菌產區,有著近似傳奇的美食故事。比如日本富豪包了直升機把清晨鮮采的松茸空運到日本,就為了這珍稀無比的口味和營養。如今,全國許多大城市居民也都有機會體驗一把這樣的豪奢,新鮮松茸被妥善保存,經物流快速配送,坐在家中就能與滇蜀產區的居民一樣接受自然饋贈,甚至由于消費能力高,前者到手的松茸更嫩更好。曾經,家里人會把清早采買的新鮮野生菌小心放進紙箱,隨身攜帶乘車,只為晚餐時它們能出現在我成都家中的餐桌。親情和美味的串聯成了歷史,情誼冷了三分,也意味著另一方面的迅速和便捷,如今每到季節,家里人早上逛到上好且價格劃算的野生菌,往往當場買了讓店家加冰袋打包,冷鏈送來,最快當晚,遲一點次晨,我也可以分菌子產區的七八分風姿了。


類似的例子還躺在大家的購物歷史里,小紅杏、白鳳水蜜桃、紅顏草莓、桂味荔枝、仙居楊梅等,都是特產「消亡」的代表選手,它們從特產變成物產,在物流和冷鏈以及消費理念、能力的升級之下,突破了特定的地域,成為即使沒去過產地,也能享受的好物。


樂山甜皮鴨。? 石言囈語


真在旅行中愛上了什么食物,也都可以即時打包快遞。2023 年,樂山經由快遞寄送的「樂山小吃」有 1009 萬件,快遞收入達 8322 萬元,市區的每一家甜皮鴨檔口,游客都在排隊挑選心儀的鴨子,看著老板斬件、包裝,抽成真空,甚至比自己更早「到家」。我爸媽第一次去泰國旅游,被導游忽悠購買了乳膠床墊,支付高昂行李超重費后親自帶回家,而近幾年,這些「不良商家」已經良心包郵。同時期的還有廈門鳳梨酥、牛軋糖,一開始自然是妥帖的伴手禮,很快也就隨處可得,我最近一次吃鳳梨酥,居然是上海朋友送的,還是中國臺灣的知名品牌。


全國乃至全球的特產都「扎根」在大城市,或者經由快遞、冷鏈,使命必達地送到家門口,這就是特產最好的「消亡」方式,也催生出了特產的終極版本—— 在地體驗。


淄博燒烤可以被看做另一種形態的特產,只有實地體驗,才能感受最正宗的當地文化。? news.cnr.cn


疫情之后第一個爆火出圈的淄博燒烤,就是代表之一。味道、價格和獨特的體驗感,以及景觀社會的表象和其縫隙中人們對于在場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讓特產又回到了不那么方便獲得的狀態,甚至重生。接棒的天水麻辣燙,野心也不是像沙縣小吃一樣遍地開花,而是期盼人流隨著互聯網流量漫涌而來。更早的時候,有人支付高價找黃牛高鐵遞送茶顏悅色,如今想來,也有點理解了。


不久前引發討論的大眾點評 3.5 分餐館,似乎也可以展示出同樣的切面:真實、樸實,是小城老餐館獨有的套餐,何嘗不是現場體驗特產時所渴求的贈品呢?當地人千錘百煉,也毫無野心要出圈博得流量,應該是特產最美的樣子。


云南騰沖菜市場上賣香腸的攤位,顧客幾乎都是本地人。


去年在云南觀鳥時,我專門跑去瑞麗的菜市場。一個賣糯米腸和火腿的攤位,排滿了當地阿姨,我立刻決定加入隊伍,翹首看著攤位上琳瑯滿目的東西盤算要買點啥,一邊也問了前面的阿姨,為什么大家要在這家買?「不咸?!拱⒁痰鼗氐?。于是放了心,意識到我們眼中的特產,是當地人定期光顧的日常,那一定是沒錯的。


年初天氣還冷的時候,約了幾個朋友去西昌曬太陽,特意抽出一天往返攀枝花,就沖著一頓燒烤,不是什么絕無僅有的特色餐館,用瓦片代替烤盤的制作方法也沒有任何復刻門檻。讓我們念了一年的,不過是食材新鮮,以及老板娘發自內心地驕傲于自家的味道。過了中午抵達攀枝花,先從路邊水果攤上買了草莓,找了塊草坪席地而坐,一行人在成都冬日絕無可能出現的艷陽下大啖三百顆,然后躺平了曬太陽,正面背面輪著曬,直到 4 點燒烤攤開了門,才慢悠悠地晃蕩過去,仿佛擁有全世界的時間。我們的悠閑和當時正流行的特種兵旅行仿佛是特產體驗的一體兩面,在效率的兩端,大家都選擇了去現場,于是相遇,我們肚子飽脹、兩手空空地離開,特種兵來去也都輕裝速行,特產再一次被留在了當地。


魚子醬已經成為浙江、四川等地的新特產,產量高、品質好、價格低。? Google


特產本身也在推陳出新,春節期間爆火的哈爾濱,在和廣西互動的時候送出了自家特產蔓越莓,讓眾多東北人驚呼「咱家這嘎達(地方)還有這玩意兒?」于是,全國人民對自己家鄉的新特產進行一輪大摸底,淘寶也趁勢推出「2023 淘寶隱藏土特產報告」,原來威士忌、鵝肝、魚子醬、藏紅花、夏威夷果、和牛這樣的洋特產也「土」了起來,還土得頗具規模、有聲有色,有了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趨勢。比起義烏為全世界制造旅行紀念品的國際化,身為普通消費者,我更喜歡這種在家門口實惠體驗環球特產的方便,當年張騫、鄭和出入西域、七下西洋,「優選」出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眾多域外特產,現在我們也走上了用消費行為投票的絲綢之路,會走到哪里,讓人期待。


關于特產的魅力,其實在于變化,這種變化有淘汰也有升級,有新造也不乏死而復生。當然也有悲觀的論調,全國的特產都是老酸奶和轟炸大魷魚,或者有了社交媒體,我們的記憶也許有了更簡單更直觀的保存方式,它甚至還能化身社交貨幣,在互聯網上流通無礙。不過,我仍舊相信真實、具體的特產,不能被幾張照片和幾段視頻所取代。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FoodWine吃好喝好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_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_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_ww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