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私人定制”土味十足 未經檢疫暗藏隱患

法制日報
2014.02.28

崇明土豬、南匯草雞蛋、東北大米……記者看到,如今各大社區網站和論壇上私人定制的農產品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上海市民青睞這些無污染的農產品。這些農產品雖然感覺新鮮,但如果缺少檢疫環節,安全隱患依然存在。而在目前法規中有關私人訂制產品監管還是空白,如何有效管理值得關注。

私人定制農產品走俏

楊小姐的婆婆家住上海崇明建設鎮的農村,婆婆閑來無事,在家養了十幾頭豬,到了殺豬過年的季節,她在上海菜團網上發帖尋找愿意訂購土豬肉的朋友。為了便于銷售,楊小姐先預估了一只豬身上每個部位可得的重量,然后再將這些豬肉混搭為10份并逐一標號,每份9斤至15斤不等。從發起團購開始,10份豬肉十幾天內被預訂一空。而這已是她一年內第四次組織團購,有時團購一只,有時兩只豬一起賣,而每次都被銷售一空。

胡小姐的兒子兩歲不到,出生后從未吃過一枚洋雞蛋。所有的雞蛋都是從南匯農戶收的。胡小姐說,她手頭有不少南匯農戶的聯系方式,他們在竹林里散養了一些產蛋的母雞,當土雞蛋吃得差不多時,就早早打電話訂購。胡小姐算了一筆賬,土雞蛋平均2/枚,洋雞蛋5/斤,一斤約八九個,折算下來,貴了不少,但圖的是新鮮吃著放心。

近年來,不少上海市民不在城市里選購農產品,反而舍近求遠到農村去采購牛、羊、豬和雞、鴨等,到鄉下淘農產品成了一種時尚。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最近她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人召集去安徽六安購買黑毛土豬。由于一頭豬實在太重,一個家庭估計一個月都吃不完,所以他們準備四人同行,平均分配,鮮肉吃不完還可以制成香腸等腌臘制品。記者采訪發現,農場直送、原產地直購等方式現在越來越受到市民的歡迎。

原生態農產品也有安全隱患

記者從檢疫部門了解到,農民出欄的豬、牛、羊都必須經過檢疫,排除生病、寄生蟲等不宜食用的肉類,要到正規屠宰場宰殺,只有經過有經驗的動物檢疫人員臨欄檢疫才能出售。市民直接找農戶購買豬、牛、羊肉,雖然感覺新鮮,但如果缺少檢疫環節,安全隱患依然存在。

對于豬肉的安全問題,楊小姐說,自家養的這些土豬在宰殺之前,都要拉到崇明防疫站進行檢驗檢疫,等檢驗合格后工作人員就會在豬背上蓋一個藍色的章,然后拉到正規屠宰場宰殺。跟正規養的豬沒什么區別。

不過,也有市民對此不以為然,他們認為這是對城市出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過度反應,在經濟和時間上太劃不來。一些白領對這些定制的食品安全也有擔心,認為農家出售的東西不一定就那么放心。何先生告訴記者,兩三個月前他在崇明一些鄉鎮親眼看到農戶將自家養的豬拉到街邊就地宰殺,完全沒有任何檢疫檢驗程序而言。這樣的豬肉我不敢買。

個人私售監管還是空白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私人訂制商品中存在這樣一個問題,消費者訂貨后,由于不合適想退換時往往會遇到難題。出售方會以這是私人訂制商品,無法再轉售為由拒絕退換貨。

上海律師富敏榮表示,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部分商品退貨、更換、維修管理規定》等法規中有關私人訂制產品目前還是空白,如果產生糾紛要依據《合同法》執行。如果消費者事先和出售方簽訂了《訂制合同》,則按照訂制合同中的違約事項執行。

那么這些私人定制的農產品究竟有沒有被納入監管?對此,市農委市場處的相關負責人私下坦言,目前農業部門將農產品的監管重點放在一些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對個人售賣的少量農產品的監管確實比較少。該負責人認為,除了政府部門對此需加強監管外,網購平臺監管同樣需跟上。簡而言之,對在這些網購平臺上銷售的農產品需提供相應的檢驗檢疫證明等,只有如此,才能對農產品安全進行有效管理。如果對這些農產品并不知根知底,消費者還需謹慎購買。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法制日報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_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_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_ww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