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行
來源:食品內參(ID:fbc180)
近日,統一中國的員工再一次看著自己就職的公司錯過了這“潑天的富貴”,那感覺就像你夢想著說一句——“阿姨我不想努力了”之后,阿姨就把車子、票子、房子送到你手上??沙嗦愕默F實就是,你說了不想努力,阿姨卻給了你個“大逼斗”:滾去努力吧。
01
錯過的富貴
23日,中國軍號發了一篇微博:這是軍號編輯部的加班餐,量大管飽。畫面中是統一公司生產的老壇酸菜和阿薩姆奶茶。統一“全家桶”就這么展示出來。確實是會讓統一企業的員工覺得“潑天富貴”來了,畢竟,有些企業那是擺拍也要弄個“愛國熱點”出來,咱這可是實打實的有人給送啊。
可事實上,統一又一次拒絕了這意外來財,員工還得繼續努力。為什么說“又”?因為,這種事兒在統一公司發生了不止一兩次,細數一下,就感覺那是“富貴”變成了雨,統一公司卻在雨中默默撐起了傘。
近兩年,漲價是快消企業避不開的話題,即便某號稱中國面的企業也是偷偷漲了三四次。結果,到統一公司這里就是外界的謠言都說它在漲價,而后董事長在接受采訪時說:“成本的壓力都是一時的,不要把漲價成本轉移給消費者”。內部開會,負責人提建議說該漲價,這樣能降低經營壓力。
董事長的回復卻是:我們是民生工程,不要漲價。氣的員工私下都在說:“就咱占的那點銷量,能給消費者加多少負擔,是不是太高看咱們的影響力了”。
好,即便咱不漲價了,那咱能不能做個說明或者炒作一下不漲價這個話題,至少要讓消費者知道,統一沒漲價,統一是良心產品。甚至,聰明的網友都把口號給出來了,“不是康師傅冰紅茶買不起,而是統一更有性價比……”嗯,冰紅茶這個產品也是統一公司研發的,可事實卻是,統一沒漲價,終端可能自己漲價,消費者則是完全不知道統一沒漲價,就跟消費者也不會知道冰紅茶是統一公司研發的一樣。
事做了,但沒人說你好。因為,消費者是真真的不知道。
再比如,統一公司有一款產品叫“茄皇”的方便面,主打的就是“新疆蕃茄”。有一段時間,不是一些反華勢力要抵制“新疆”產的東西嗎。統一這款茄皇在沃爾瑪就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時沃爾瑪要求統一茄皇把“新疆”字眼去掉,不去的話就要把產品下架。這個其實很容易理解,沃爾瑪品牌,美國的,讓說統一把“新疆”去掉不可以嗎?其實是可以的,你去掉了也沒人會說什么,為了賺錢嘛,不丟人,畢竟當時茄皇在沃爾瑪的銷量還可以??山y一拒絕了,對的,你沒看錯,它給拒絕了,銷量不要了。
就這閃光點,你要給國內一些炒作高手,還不得把這“愛國”流量吃的透透的,別人是沒有故事都要自己創造故事,你這是流量送到嘴邊了,自己給吐出來。
吃不了這種流量的福利,做市場就完全靠自己的經營能力。統一的經營能力如何?如果看銷售數據感覺一般,畢竟還沒過300億,而老同學的銷量已經過800億了,雙方差距似乎很大。但我們看很多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統一的影子。
我們就不說711、星巴克這兩個品牌了,當初在中國大陸的發展都是統一公司先經營,在發展好了后都把統一這個“地主家的傻兒子”甩了。就連國內一些品牌也離不開統一的“幫助”。
比如,健力寶公司,當時這個民族品牌遇到經營困難,別人都不敢接手的時候,是統一公司接手了健力寶的銷售,統一選擇了最好的方式,就是只負責健力寶的營銷,不涉及品牌等其它資產的經營管理。此后也讓健力寶走出泥潭,當中信集團來收購健力寶的品牌經營時,統一也把經營權讓了出來。如果健力寶一直給統一經營下去,是否能取代大窯如今在餐飲的銷量呢,這不得而知,但機會還是有的。
畢竟另一個統一幫過的品牌廣藥王老吉,如今已經取代了加多寶的位置。當初,加王品牌大戰的時候,沒有企業代工王老吉涼茶時,統一出手幫代工的。除了代工之外,統一還幫王老吉鋪貨,因為當時廣藥王老吉市場上也沒有經銷商。統一的策略就是進老壇酸菜方便面送廣藥王老吉,把自己的經銷商介紹給廣藥,用自己最暢銷的產品幫王老吉鋪貨。如今,雙方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當然,在大陸有名的三家臺企,其政治立場都是十分可靠的。統一更進一點就是在大陸市場的銷售負責人也是來自大陸。也會調大陸人去經營臺灣市場,說白了,一切靠員工實力說話。
02
正道的經營
當你吃不了流量的福利,就只能吃營銷的苦。企業員工也基本有一種意識:沒有天降福利的那一天,只能靠產品、靠服務來搶市場。
所以,在市場上我們經常性看到統一公司有非常讓人驚艷的產品和營銷。古早的營銷有統一小浣熊方便面的水滸卡;80后看過的一部動漫《中華小當家》的翻譯其實就是統一公司翻譯的,其本名叫《中華一番》,這些營銷讓人眼前一亮。當然,好營銷的前提也是在出色的產品開發上。
競爭壓力下,每次統一企業陷入銷售增長瓶頸時都會出現一款或者幾款有創新性的產品。當方便面行業幾乎全是“紅燒牛肉面”時,統一推出了老壇酸菜,很快成為方便面行業的暢銷產品,在老壇酸菜陷入營銷的紅海時,統一又開啟另一品牌“湯達人”,主打高湯概念,成為又一爆品。
在飲料方面就更不用說了,前面說過冰紅茶、冰糖雪梨等產品都是統一公司研發的新品,這兩款產品研發者并沒吃到多少紅利,但在奶茶上,統一阿薩姆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品牌(如果統一用“愛國”這波流量,阿薩姆可能很快就能突破百億)。最為難得的就是有些產品明明已經陷入銷售低谷了,統一還有辦法讓產品重新煥發活力。比如,統一鮮橙多、海之言、茉莉蜜茶等等。
無它,就是員工過慣苦日子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沒有意外的大富大貴,大家都要細數過日子。所以這些年統一的策略就是:做到零庫存,不要壓貨,終端換貨及時等。所有東西都是有運營成本的,你不漲價,不走“流量”的路,這些利潤就很有限,搶不過別人就只能靠服務。
當然,這樣也就讓統一公司對員工比較好。你看過哪個公司一線的業務員已經退休了,企業還把業務返聘回來的。大部分企業返聘的都是那些高管,高管的能力、經驗,對公司的貢獻會更高一些。但統一就是會返聘一線業務員,因為員工的服務、客情、銷售業績等都在那里呢,沒有年齡、職位的歧視。
單從商業化角度來看,統一中控的商業化絕對是不強的,每年的銷量增長要求也不高,還經常完不成,漲價、壓貨、流量等等這些對企業商業都有極大幫助,可它都拒絕了。從員工、經銷商角度來看,這個公司也不是特別的理想。因為,員工想的是我現在KPI拿的多一些,我的工資高一些,你拿了流量,我銷售壓力也沒那么大,我的收入就高起來;在經銷商來看,企業不漲價,經銷商的利潤就不高,你不吃流量,經銷商的銷量就不會突然暴漲,經銷商的營收就不會高。
而從消費者來看,這是家提供不錯產品的企業,可更多的消費者是不知道這家企業的產品有多好,本來是有機會借一波流量,讓更多消費者知道,但統一拒絕了,還回到自己那“慢慢做市場”的賽道中,錯過了消費者,也讓消費者錯過了這個企業。
但,從某些方面來講,我們常說“腳步要慢一些,等一等自己的靈魂”,這是企業經營的正道,只是我們更喜歡“邪道”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