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住宅、智能電視、智能手機……不知不覺帶領我們進入更加科技便捷的智能時代。衣食住行皆可控,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包裝時代漸行漸近。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關注以及對減少易腐爛食品和藥品損失的強烈需求將刺激市場對智能包裝的需求。
智能包裝時代到來
包裝作為產品營銷的必備武器,它的作用已經逐漸被很多企業所重視。在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之后,包裝行業已經成為真正的商品,而非配套產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也愈加廣闊。
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使消費者不誤食變質食品,科學家正在研究能指示食品是否變質的新型包裝技術以及延長食品保鮮期的包裝技術,這些技術統稱“活性包裝技術”或“智能包裝技術”。
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公司正在研制一種包裝膜,這種膜可以隨溫度改變其滲透能力,滿足不同水果蔬菜對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不同需要。在新西蘭,研究人員在開發一種水果包裝,這種包裝可以指示象桃子這樣怕擠怕壓的水果什么時候熟透。食品技術研究人員估計,未來20%到40%的食品包裝會應用“積極包裝”技術。
智能包裝作用顯著
智能包裝包括多種用途,功能包括:防止食物腐爛,并增加其保質期;增加了食品的外觀,口感,精神實質和香味;有助于反映在產品或包裝環境中的任何修改;能夠讓消費者獲取有關產品及其狀態的事實;可靠性指定的包裝封口。
目前,智能包裝可以感受到包裝袋里面食品的狀況,并告知有關其安全性的數據給消費者。這樣的智能包裝不僅保證了食品質量的消費,而且也使零售商獲取產品更好的價格。在未來,如若將智能包裝運用到醫藥行業,那么就可以保證藥品的質量,促進醫藥行業的發展。
為了確保食品和電子產品的安全,很多制造商都在產品包裝上使用了時間和溫度功能。一些專用的傳感器還能在處理薄膜和標簽時檢測到產品是否已處于不安全的環境溫度下。隨著智能手機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它們在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很多手機目前都具備了二維碼處理功能,通過iphone手機的照相功能,消費者可以先拍下某一個特定二維碼,然后再下載下來查看相關的優惠券、產品使用說明、教育娛樂信息、食譜和其他有用的信息。
信息消費帶動智能包裝發展
去年,國務院下發《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15年,使我國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其中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4萬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信息消費將帶動640-960億規模的智能包裝需求。
與此同時,信息包裝行業增長將帶動相關包裝行業的增長。2012年,我國工業包裝總產值超過1.3萬億,在GDP中占比達2.67%。如果假設在高端信息產品包裝領域,包裝行業產值占比為2%-3%。那么從總量上看,到2015年,對應的高端包裝需求將為640-960億元;從新增量上看,2015年信息消費較2012年的1.7萬億,增加1.5萬億,對應的新增高端包裝需求為300-450億元。
智能包裝是包裝產業的未來,但要真正把智能包裝普及到位,更好的開發其中的利潤空間,除了加大對包裝的智能技術開發的人力物力投入,更要跟緊當前我國從工業化向信息化轉變的腳步,從關注智能技術新動向和推廣成熟技術兩個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