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任文青Andy
來源:新經銷(ID:New-distribution)
情況是,他所處的縣級市場,突然出現了一家批發超市,在翻牌他們市場的小店,已經有兩三家加入了。
跟同行拼服務、拼價格多年,以為卷死同行,最后生意就是自己的了,沒想到突然來了一個“門口的野蠻人”。
這好比一群人在牌桌上玩,結果來了一個你根本沒有想到的角色,直接把桌子給掀了。
今天通過一篇文章,把我最近看到的情況和思考分享給你。
01
沒有什么事情是突然發生的,你如果覺得某件事是突然發生,那只是因為,很多現象你沒有看明白。時間回到兩年前,2022年,我們仍處于疫情中,雖然很難,但坦率地說,市場狀況比現在要好。
當時,商超去經銷商化、小店連鎖化、大商擠壓小商等幾個現象已經很明顯了。
我寫了一篇文章,提到一個觀點:渠道的交易結構在發生變化。就是,商貿流通看似層層加價,但整個鏈條運作下來,其實是交易成本最低的方式,但這種“最低”是動態的——有兩股力量一直在推動交易成本往更低的方向演化。
一個是技術進步,比如,互聯網、在線支付讓我們可以在線上,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多的商品;各類數字化工具的應用,大大降低交易各方因為信息不對稱、信用不透明帶來的交易成本。
本地KA要求廠家直供,是渠道利潤不夠,要壓縮中間環節的成本。
小店連鎖化的背后,是更高效的供應鏈系統在取代批發商。而大商擠壓小經銷商,其實是用規?;男蕛瀯?,去對沖越來越高的交付和履約成本。
所以,大家感覺是生意越來越難做,背后的實質是什么?
市場的自然增量沒有了,倒逼市場調整交易結構。而結構的改變,一定是朝向成本更低的方向。所以商貿流通一定會走向規?;?、標準化、集約化。
我承認,當時我的視野只局限于經銷商,看到的僅僅是經銷商群體內部的競爭。
我在去年發表的《中國零食硬折扣白皮書》中提到一個概念:經銷零售一體化。
零食店尋求廠家直供,不是去經銷商化,而是它把經銷商的職能內化了。2024年,零售商正在搶奪經銷商的生意,這個趨勢越發明顯。很多人把這個稱為零供一體化,和經銷零售一體化是一回事兒。
但是,我仍然想對廣大的經銷商朋友講“經銷零售一體化”——不同的表述,會影響不同的思考,這個很重要。
02
2024年過去一半,我最少有一半的時間在路上。從廠家,到經銷商、折扣店、傳統零售商,跟很多朋友深入交流。
我發現,廠家關心的依然是增長、渠道。但從經銷商到零售商,大家講的最多的一個詞是——供應鏈。
經銷商講供應鏈,有一大部分是轉型B2B平臺的經銷商,他們在不斷強化其作為本地供應鏈的角色。
B2B本質上是依靠數字化工具,實現規?;母?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01rem;">蓋和分銷,從而構建效率優勢。“經銷商”是品牌商立場的稱呼,是廠家的編外團隊?!肮湣笔钦驹诮K端客戶立場的稱呼,是一家獨立的企業。我一直講,這涉及一個底層思維的不同,或者說它是一個商業價值觀的問題,這句話放在過去沒錯——過去幾年,很多經銷商轉型B2B,驅動因素更多的是老板的思維轉變。
但是現在,經銷商想轉型B2B,行業倒逼的因素更多。
第一個,中國服務一個小店的供應商是45-55個,日本服務一個小店的供應商3-5個。第二個,終端一個億的生意,需要的倉儲面積,日本是中國的十七分之一。中國與發達市場的流通效率有差距我知道,但這兩個直觀的數據,還是讓我很震撼?,F在大家覺得生意不好做,但中國商貿流通的規?;?、集約化之路其實才剛剛開始。
B2B是新經銷過去幾年一直在推動的行業變革方向,現在越來越多的經銷商在尋求轉型。
這個沒有錯。但我想說,這個邏輯,是經銷商群體內部,“卷死自己,干死同行”的邏輯。
我認為,對于經銷商來講,僅僅把視野放在同行內部,是遠遠不夠的。
這個其實很正常,零售就是連接人和貨的場,供應鏈管理本就是他們的一個核心板塊。
但這里的“供應鏈”蘊含著另外的含義,它不是針對自身零售系統,而是劍指系統外的商超、小店等經銷商長期以來一直服務的零售終端。
第一個,折扣零售。2024年折扣零售在加速擴張,擴展加盟的實質是供應鏈輸出,不僅給自己的連鎖店供貨,也在給系統外的終端供貨。
第二個,傳統商超。有實力的商超系統在加速去經銷商化,自身演化出了商貿公司,實質上他們在構建一個新的供應鏈平臺,向其他商超,乃至更廣大的零售終端輸出商品。
第三個,便利店。這兩年便利店生意也下滑嚴重,某便利店系統供應鏈公司負責人告訴我,他們也在考慮將自身的供應鏈對外輸出。據他估計,至少有一半的便利店在琢磨這件事兒。
規?;?、連鎖化的零售商在去經銷商化,但其實它們是把經銷商內化了,不僅內化,它們還要把供應鏈外溢,去搶奪經銷商的生意。
03
真相是,趨勢早就在那里,只是突然加速了。加速的原因是競爭,競爭到極致就是內卷,內卷的原因,是縮量。增量沒有了,存量也不用講了,事實上,我們已正式進入縮量時代!
8月20日-22日,第六屆中國快消品大會以【穿越縮量時代】為主題,會邀請快消行業不同的角色,零售商、品牌商、經銷商等,思維碰撞如何找到增長點,如何把貨賣出去。
我舉過一個例子。
市場如同一片湖,增量階段,水面不斷擴大,大船、小船、舢板進來,都可以比較有序地航行。
過去雖然有競爭,但總的來講,廠家、經銷商、零售商,大家各司其職,各做各的生意,秩序還可以維持。
縮量階段,就是水位下降。船只太多了!大家一定會彼此碰撞,不僅是同行相互撞,上下游之間也在撞。
上下游之間撞,正如我開頭講到的案例,耕耘多年、服務多年,你干死了同行,別人直接把你桌子掀了。
今天這家批發超市不一定能干長久,但這不重要,行業趨勢是這樣,A不行也許就B來,終究沒有你什么事兒。
過去涇渭分明的經銷環節、零售環節,在無限趨近于彼此,未來它們一定是強綁定的。
站在經銷商的立場,是經銷零售一體化。這個表述,是想讓更多的經銷商看到變革本質,簡單搬運、鋪貨的時代過去了,未來想存活,一定要具備零售思維,你自己要具備(幫助終端)把貨賣出的能力。
講我看到的幾類情況。
第一類,經銷商轉型做B2B供應鏈,這不是行業終局,終局是經銷零售一體化。小店沒有忠誠度,你的對手不止是同行,還有零售商延伸出來的供應鏈。未來誰能鎖定區域的優質零售點位,與它們形成強綁定關系,誰就能在競爭中勝出。
很多轉型B2B的經銷商說,我要賦能小店。你自己都不懂零售?怎么賦能小店?要發育出商品管理的能力,要能夠幫助小店更好地把貨賣出去,這是區域B2B平臺,當下或者未來,遲早要面對的課題——具體要看自身發展階段和市場競爭狀態。
第二類,擁有某一品類優勢的經銷商,比如,休食、日化、調味等,可以強化自己的優勢,向更多區域輸出供應鏈。目前狀態下,做包場經銷商的生存壓力,比簡單做分銷覆蓋的經銷商情況要好很多,因為他們離零售更近、離消費者需求更近。
最近有很多做零售的朋友加我微信,問我有沒有供應商品的資源。難道他們在當地找不到供應鏈嗎?
他們要尋找的是價格有優勢的供應鏈。但光有價格優勢還不夠,最好是價格、選品能力、運營能力疊加,這是深耕某個品類經銷商的機會。
第三類,有能力、資源和認知的經銷商,直接下場做零售。對于很多人來講,我專職于經銷行業,這個事兒還沒整明白,做零售這么大的跨度,怎么能干好?
其實新經銷報道過很多成功案例,區域經銷商轉型做零售,比如唐山一合、徐州金通,等等。事實上,一些很具規模的便利店、零食折扣店的老板,也都是經銷商出身。
當然,轉型零售,不是每個經銷商都能做的。要看具體情況,畢竟每個經銷商經營的品類、擁有的能力、所處區域的零售業態、競爭狀態都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論。
總的來講,我想說,構建商品管理和運營的能力,這是經銷商的重要課題。代理品牌、倉儲搬運到終端,就能賺錢的時代過去了。經銷商過去掙的錢是幫助廠家做分銷覆蓋,未來想掙錢,要么自己賣,要么能為零售提供優質的貨盤,幫他們更好地賣。
04
寫在最后
今天的內容,只是觀察行業變革的一個視角,限于篇幅,肯定掛一漏萬。
事實上,不止是經銷商,2023年以來,產業鏈上下游的所有角色,包括廠家/品牌、零售商等,都感覺越來越難。
本質上,中國商貿流通體系正在經歷一次深刻的變革。所謂變革,就是老的秩序維持不了,新的秩序還沒有建立起來,現在是混亂狀態!
行業到底在發生什么變化?出路何在?有什么好的案例可以學習?產業鏈上下游需要怎樣的對話和協同?
2024年8月20日-22日,以“穿越縮量時代”為主題的「2024第六屆中國快消品大會」暨「第三屆中國快消品硬折扣大會」&「第三屆中國快消品經銷商大會」,將在上海隆重舉行。這是匯聚快消產業鏈所有角色,深入探討行業挑戰和機會的一次大會。主題演講、圓桌對話、報告解讀、閉門沙龍、對接晚宴,形式豐富!品牌商高管、全國優秀大商、傳統零售代表、折扣零售創始人、行業研究專家等眾多角色,將齊聚一堂,圍繞變革實質、方向、出路等議題,做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并高效對接合作機會。
洞悉行業趨勢、尋找破局之道、謀得未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錯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