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售超40億,門店900+,這家線下版的“拼多多”如何煉成?

浪潮新消費
2024.06.25
線下生態的“禿鷲”,好特賣憑什么做零售行業的“分解者”?


文:弓羿

來源:浪潮新消費(ID:lcxinxiaofei)


過去這半年,拼多多的持續增長并且超過阿里市值,引發市場極大關注。


極致低價不再是下沉群眾的主要選擇,它正在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是在一二線城市的主要商圈,折扣品牌好特賣也獲得了超人意料的發展,四年時間從零做到年銷售超40億,門店900+,甚至依靠算法,將整體滯銷率控制在1%以內。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放在當前企業的境遇,也是如此。尤其做大眾消費品的零售,能否做到足夠低價,能否通過組織或者數字化創新拉升效率,能否給到經銷商或者加盟商切實的保障,決定了零售品牌的天花板。


于是,在大趨勢下縱然很多企業廝殺進入新興細分賽道,但幸存者少,有如社交電商拼多多成為孤勇者,鍋圈、塔斯汀、零食很忙、好特賣等,不僅是找到了時代的切口,也真正承接住了后面的復雜挑戰,過了紅利期后依然能破界生長。


相比2024主流情緒上的萬馬齊喑,尚在快速增長的這些企業給予了我們獨特的信心。


好特賣聯合創始人張寧


為此,浪潮新消費與好特賣聯合創始人張寧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從早期意外發現開臨期尾貨店大受年輕人歡迎,到提高品牌容錯率,助力新品銷售,到通過大量數據反饋和算法運用,發掘產品動銷和定價機制,看似一步步“被市場浪潮推著走”。


但好特賣在前行探索中抓住了自己的定位,張寧將之比作零售行業的分解者,“在整個線下大生態里,我們需要便利店,大商超,就像大自然里的獅子、大象,和它們相比好特賣就是禿鷲?!?/strong>


這是創新產能過剩和品牌重估線下價值后,一個非常應景的生態位。原地內卷或者只是追風,顯然在今天近似谷底的環境下都容易失去更多。如果放下種種偏見,好特賣的成長故事或將對創業者探索未來帶來別樣的價值。


01

打開別樣的市場,

好特賣如何成為線下版的“拼多多”?


1、極致低價,才是線下零售當前的核心命題


浪潮新消費:今天好特賣的成績有目共睹,剛開始您和團隊是怎么發現這條賽道的?


張寧:2020年4月,疫情讓實體零售受到很大沖擊。


當時我們CEO的同學在凌空SOHO辦公園區里有家便利店,那時上海經歷了封控,這家店在園區很難存活,如果退租可能要賠錢。


恰好上海是很多品牌的聚集地,有很多臨期尾貨,那段時間我們組了一個貨盤,通過線上在全國各地做2B業務。


于是我們CEO接手了這家店,連招牌、貨架都沒換,就把一批貨堆進去了,但是沒想到生意會那么好。


浪潮新消費:當時這家店一天能賣8萬、10萬,之前可能一天只有1500,這種超預期的表現,對你們原有的認知有什么樣的刷新?


張寧:第一個被刷新的認知是人群,我們發現原來年輕人是可以接受臨期食品的。


以前我們的一個誤區是認為臨期尾貨店應該開在社區,所以我們在上海的彭浦新村也開過店,目標客群是中老年人,但賣得一般。因為巴黎水、費列羅巧克力這種產品對他們來說不是剛需,反而生鮮的需求更多。


但在凌空SOHO,我們發現大品牌食品真正的消費者還是年輕白領,而且他們對效期的認知比我們想象的更超前,于是后來我們在很多商務樓都開了店。


第二個認知也很有意思,投資人問為什么不去商場開店?當時覺得賣尾貨不夠高大上,好特賣不是精品超市,去商場誰會要我們?


投資人建議可以試一試,于是我們進了美羅城這樣的標桿商場,沒想到又發現了一片新天地,商場的人流比辦公樓更大、更穩定,不僅有白領,還有小孩、大學生以及老年人。


在美羅城,我們發現這些客群的消費力和對國際品牌的認知也很強。這時我們才知道原來好特賣可以進商場,目前好特賣900家店,800多家都是在商場里。


浪潮新消費:在超出預期之后,你們當時一下就認定了這是一門有前景的生意嗎?中間是否有過糾結?


張寧:不管是臨期尾貨還是正期產品,只要是零售,本質都還是質價比和性價比,碰巧臨期品的價格最低,擁有很大優勢。


今天拼多多在線上幾乎不可逆地把整個中國零售帶進了超低價時代,難道線下就只能比線上更貴?


所以我們一開始并沒有過多在客群、選址等問題上糾結,只會思考怎么做到更低價,只要做到這一點,剩下的都不是問題。

浪潮新消費:有不少人說好特賣是線下版拼多多,你和團隊做好特賣一開始就認清了,只有把價格做到最低,才符合當前的市場需求和環境。


張寧:對,這是我們一直追求的事,但是很難,拼多多的低價邏輯是極度擠出商品流通環節中的水分,讓廠家以規模優勢獲得動銷,而好特賣的方法是做尾貨。


雖然尾貨價格很低,但好特賣其實是在幫品牌解決問題,并不是價格的破壞者。


好特賣的生意有運氣的加持,因為大部分的發現不是我們計劃為之的,并不是覺得年輕人喜歡臨期尾貨。我們沒有太多預設,反而是被市場推著走的。



2、不止于尾貨,好特賣還能助力品牌創新?


浪潮新消費:好特賣在被市場推著前進的過程中,你們進而發現了哪些更新的市場機遇?又是怎樣把握住這些機會的?


張寧:第一,好特賣今天最重要的一個新洞察在于,我們的價值不只是處理尾貨,而是幫助品牌勇于創新。


原來好特賣的尾貨來自黃牛、渠道經銷商,因為尾貨對品牌來說上不了臺面,一般都是低調處理,但現在有很多品牌直接來跟我們談合作。


究其原因,還是產品不好賣,但不見得就是產品本身有問題,有時候產品確實是叫好不叫座,所以很多尾貨其實來自品牌創新的“失敗”。


對品牌來說,創新需要前瞻性,可能方向是對的,只是時機快了半步而已,這就帶來了所謂的創新失敗。但創新又不得不做,因為品牌需要通過創新保持自己在消費者心中的年輕感。


創新本身面臨著巨大風險,雖然可以基于過往數據來預判,但成功概率一樣很低,不少企業做了很多年,只有一兩個爆款,但他們會一直做新品,去判斷下一個爆款會在哪出現。


我們原來也沒考慮這么深,只是單純賣尾貨、臨期品,后來發現不少產品在傳統渠道賣得不好,但在好特賣,年輕消費者反而很喜歡。


這也讓我們發現了好特賣的獨特價值,以前我的價值只是尾貨清倉,但今天有了更高的使命感,就是支持企業創新。即使創新失敗,只要產品的品質過關,在好特賣至少還有一次讓消費者看見的機會。


第二,好特賣消費者的行為,和大部分渠道消費者行為是相反的。


消費者在商超、便利店更傾向于買熟悉的產品,但在好特賣他們會刻意買不熟悉的東西,因為當價格降到足夠低后,消費者的的試錯成本變低了,這是很多創新品在好特賣賣得很好的原因。


再加上我們每周有30%以上的換新率,消費者來好特賣就像在刷短視頻,總是想看新內容,畢竟消費其實也是一種內容。


傳統零售渠道強調單品管理,做大爆品,但好特賣是機會采購,甚至今天都不知道明天賣什么品,這恰巧符合現在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希望能夠隨時嘗試新品,跟去餐廳打卡、種草是一個邏輯。


這兩點都不是好特賣事先就預見到的,而是源于市場洞察。


我們請了一個復旦大學人類學系教授的調研團隊,去門店做田野調查,用人類學方式觀察消費者行為,而不是簡單做數據分析和訪談。


最終結論是消費者對好特賣的期待是“隨機驚喜”,他們來好特賣并不是目的性的,而是期待有驚喜出現,如果消費者在好特賣逛了半天卻一件新品都沒有買,反而會覺得有些失望。


至于如何把握住這些市場機遇,核心還是在提供低價新品的基礎上,持續為消費者創造驚喜感,滿足他們新的需求。


浪潮新消費:看來好特賣打造了一塊更有容錯率的土壤,去支持品牌創新,一批商品進到好特賣以后,具體是怎樣的流程?為什么別的渠道提供不了這種獨特價值?


張寧:第一,好特賣不像其他渠道一樣收陳列費、進場費,并且沒有賬期,只要商品到了好特賣倉庫就打錢,所有商品到門店后無差別上架,不會對不同品牌做特殊陳列。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賣得不好,就能反向證明這個商品的創新點有問題。


第二,好特賣在門店端積累了大量一手銷售數據,我們會把這些信息反饋給創始人,這些數據特殊在,因為價格已經低到消費者不再考慮其他因素了,這時的商品動銷表現能更真實地反映消費者的買賬程度。


我們每個月有幾十、上百萬消費者在不斷提供這些數據,這些數據和我們的定價邏輯也有關,目前好特賣希望把這些數據整合,反饋給具有創新精神的品牌們。


為什么好特賣能為品牌提供獨特的價值?因為我們一直都認可品牌的價值,渠道雖然也會做產品,但大部分是對已經被驗證產品的成本重構,而非原創創新。零售的真正創新動力還是來自于品牌的。


浪潮新消費:好特賣從原來更多是被動處理尾貨,到變成主動幫助品牌,為他們提供創新土壤,這種關鍵性的思維轉變是怎樣完成的?


張寧:幫助我們完成這種轉變的一個思考是,究竟是應該等品牌創新失敗后收尾貨,還是應該提前一些,主動參與到創新里去。


因為創新其實有很多挑戰,一個實際的例子是定量,品牌做一個新品,第一次到底定多少量?量太少,渠道鋪貨都不夠,原材料價格也降不下來,量太多,萬一失敗,面臨的風險也更大。


這時候我們就能給品牌提供幫助,因為可以提供很多數據參考,比如一開始到底定10萬還是20萬箱?好特賣可能會建議品牌定15萬箱,另外5萬箱幫品牌包掉,為他們多提供一些保障。


現在已經有企業跟好特賣這樣合作了,未來我們也會強化在B端為品牌方賦能的新定位。


但可能和很多人想的不同,好特賣是非常愿意看到品牌創新成功的,我們不會因為商品大賣拿不到尾貨而苦惱,因為我們想要的是更好的生態,而不是單筆交易是否成功。



3、放下偏見,品牌如何與零售“分解者”共創?


浪潮新消費:未來好特賣會更加重視自己為品牌創新賦能的新價值、新定位,在你看來如今有多少品牌認識到了這一點?品牌對好特賣的認識還存在著哪些誤區?


張寧:客觀說,品牌對好特賣的了解還不夠充分,我最近見了不少消費品牌的CEO,以前他們聽說自己有一批貨出給好特賣,會覺得既沒賺到錢,又要被破壞市場價格。


但他們聽完我的論述后都很驚訝,因為好特賣能為他們解決兩個之前沒想到的問題。


一是陽光化處理尾貨,以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地處理尾貨并不是件好事,如果無序流通到各個終端,既要面臨品控問題,又要面對價盤混亂的局面。


但品牌直接將尾貨送到好特賣反而更省心,因為我們大部分品3周內就銷售完了,而且直接面向C端。


對品牌來說,相較于以往尾貨處理方式帶來的種種麻煩,還不如在好特賣線下破圈,甚至還能培養新用戶,因為線下流量更精準。


二是沒想到以后的創新的確可以與好特賣合作,我們積累了大量動銷、消費者評價等數據,如果這些數據能開放給品牌的創新團隊,甚至品牌直接在好特賣做試銷,都是未來好特賣能夠和品牌共創的地方。




浪潮新消費:現在好特賣門店里可以看到很多美妝品牌,美妝比較重視品牌價值,以前他們很少會做可能有損自己品牌定位的行為。今年您也受邀參加了美妝行業論壇,好特賣是如何獲得美妝品牌認可的?


張寧:很多美妝品牌為了維持形象、保持價格穩定,對尾貨的傳統處理方式是直接銷毀,或者做電商贈品,但很多品還值得最后一次和消費者見面的機會,這也是好特賣能幫助到他們的地方。


同時我們也和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外國美妝品牌合作,并且是拿貨價很低,為什么他們愿意跟好特賣合作?因為在好特賣有接近70%的消費者是第一次買這些品牌,我們是在幫助品牌獲新。

未來會應該有更多品牌放下過往的偏見,正確認識到好特賣在整個零售流通體系中的“分解者”定位。


02

放開加盟后,

如何選擇一個有較大規模的“輕公司”?



1、從產品到渠道,軟、硬折扣擴展有何本質不同?


浪潮新消費:過去兩年硬折扣快速崛起,一些頭部品牌也在下沉市場跑馬圈地,加速奔向萬店,好特賣是折扣行業的先行者,你們如何面對這種排山倒海的渠道變革?


張寧:硬折扣和軟折扣的本質邏輯不同,硬折扣要做單品管理,希望每個SKU都是爆款,一旦某個品動銷不好,就快速淘汰,再上一款新的補位,同時希望每個單品都有復購。


但好特賣做不到,我們收尾貨的時候,量是不穩定的,不能保證每一批貨都能全部鋪到900家門店里,因此很難做樂高式地快速疊加,所以我們是千店千面,任何兩家店的貨盤都不一樣。


而且好特賣的算法在配貨時,不完全是有什么就賣什么,因為不同地區的消費者組成也不同,所以不同地區的貨盤結構也不一樣。


除了模式,好特賣和零食量販店還有一個看不見的分界線,我們以一二線為主,外加少量的三線城市,零食量販店更多還是以下沉市場為主,因為白牌零食在下沉市場可以為消費者提供足夠的驚喜感。


但好特賣的消費者更認可品牌,我們的一個理想場景是,家長帶孩子來好特賣,小朋友隨便挑也很放心,因為都是品牌商品。


浪潮新消費:對比那些馬上萬店的同行們,好特賣如今只有900多家店,你們在擴張上有自己的節奏,未來怎么看待和把控規模這件事?


張寧:的確,零食量販店的規模在呈幾何倍數增長,但好特賣并不著急,我們每年的擴張目標是50-100%,去年我們從500家店到800家,今年可能會到1000-1300家店。


但做企業沒有大的夢想也不行,現階段我們希望能先穩健地拓展到2000-3000家,保證在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有足夠高的密度。


浪潮新消費:之前也有投資人質疑好特賣依托商場流量,其實沒有流量的主導權,適合的商場資源也比較有限,你如何看待這種判斷?好特賣又是怎樣去破局的?


張寧:中國的主流商場有3000多個,我們挑2000多家開店問題不大。今天有很多商場愿意讓好特賣進到一樓,以前是做不到的,當然也是在二三線城市,類比名創和屈臣氏,我們覺得好特賣有機會做到和他們規模相近。


至于人流,第一,好特賣的選址都在商場的人流主干道上,雖然我們自認為并不是超級引流的品牌,但無論哪個時段,好特賣基本都是商場里人最多的店。


第二,商場人流更多來自于剛需品,非剛需消費很難成為集中的流量目的地。但從數據端看,好特賣其實在持續創造非常穩定的人流,因為單店營業額每年都在漲,一直有大量新客加入,說明我們有一定的流量吸引力。


第三,好特賣和商場在人流上是互補的,商場并不會覺得我們拿了他的流量,為什么?因為商場給我們的租金雖然不是最低,但相對其他業態來講也不高,如果不是認可好特賣的引流能力,也不會給我們這種待遇。



2、為何開放加盟,如何做好加盟的價值管控?


浪潮新消費:去年好特賣首次全國官宣放開加盟,是否意味著你們準備好,到了可以開始加速的階段?是因為看到了怎樣的環境變化和契機,才促使你們決定放開加盟?


張寧:第一,我們內部認為一個好的品牌做加盟,前提是單店模型必須成熟,好特賣開了500家直營店,關店率很低,很多奶茶店加盟說3-6個月回本,我們15-18個月回本,也是比較正常的節奏,財務模型相對比較健康。


因此這個時候我們才決定放開加盟,模式也是以品牌方直接經營為主。


第二,數字化時代加盟比以前更方便了,加盟商和直營幾乎沒有區別,甚至他們更積極。


因為所有管理全是數字化的,不僅不可能存在以往加盟商飛單、自采等問題,甚至連加盟商有一箱貨在倉庫放了兩天沒有動銷,我們都能及時提醒他上架。


第三,好特賣自己的精力和資源是有限的,但市場上有許多專業的加盟商,一些加盟商自己有一兩百家店鋪,他們對當地市場的非常了解,在選址上也有優勢。


如果單靠好特賣自己,建立這樣的優勢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因此我們選擇與這些有實力的加盟商合作,借他們的經驗和資源實現共贏。


第四,從社會分工的角度看,我們希望打造一個更輕量的公司,而不是重資產企業,未來我們可能只專注于數字化,其他業務都可以外包。


目前,我們已經將倉庫和物流外包,而且沒有自建倉庫或物流團隊,因為依靠數字化管理,已經不需要自己去做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了。


浪潮新消費:當時做出開放加盟的決定有過糾結嗎?你們根據什么來最后確定決策的?


張寧:我們在決定放開加盟前做了一段時間測試,發現財務模型還不錯,所以也沒有過糾結。


讓我們驚喜的是,在沒做什么推廣的情況下,加盟商自己就找來了,而且意愿很高,因為很多加盟商在自己的城市商場里發現我們生意好,就主動來咨詢。


在試著開了一家店后,發現雖然毛利低,但是銷售額不錯,財務模型也轉得過來,于是也愿意再開第二、第三家店。


浪潮新消費:好特賣開放加盟剛好一年,最近又推出了單店合伙加盟模式,市場上也有一些誤解,質疑好特賣在管理上有不足之處,甚至說放開加盟是“割韭菜”,好特賣放開加盟后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


張寧:關于質疑,我們自己感覺還好,因為來咨詢加盟的人絡繹不絕。至于管理,好特賣一直想靠數字化去做一家公司,只負責做好供應商數字化和門店的數字化管理就可以了。


我們也希望能把一些重資產的店轉出去,精簡自有團隊,未來我們可以是大品牌、有較大規模,但同時也可以是一個小公司。



浪潮新消費:在放開加盟后,有什么樣的服務和保障機制來保證加盟商的利益?從而更好維護住好特賣的底盤?


張寧:要做加盟肯定要讓加盟商賺錢,做不到這點就是割韭菜,好特賣的單店合伙人除了交保證金以外不需要任何投入,裝修、房租等等都是公司負責,甚至保證金也會退還,這在機制上就決定了不可能有“割韭菜”的情況。


浪潮新消費:在這一年放開加盟后,和加盟商接觸下來,得到了哪些新的認知和意料之外的收獲?


張寧:最大的感觸是大家的生意都不好做,所以我們才會放開加盟,如果生意好做,可能我們還得打廣告去招加盟商。


一個驚喜在于,我們招商并沒有花什么成本,因為靠的都是口碑,比如一個原來做服裝的加盟商開了好特賣,回去給他的代理商朋友一宣傳,就有一幫新的加盟商來了。


但我自己是想看到商業更加繁榮的,這對生態里的每個伙伴有益,好特賣把自己比作行業里的“禿鷲”,但就算是禿鷲在沙漠也沒法存活,只有在森林里才能活得更好。


舉個例子,現在女裝不好做,商場里女裝一層就算商鋪再便宜我們也不敢去,因為沒有人流。所以想加盟好特賣的人很多貌似是驚喜,但我們其實并不想看到這樣的情況,反而是希望大家能一起把整個生態做起來。


03

滯銷率不到1%,

這家披著零售外衣的科技公司主要怎樣實現的?


1、軟折扣的關鍵門檻是定價能力


浪潮新消費:市場上總有人把硬折扣和軟折扣去做對比,但這兩個模式的底層邏輯有很大區別,也有軟折扣玩家做過一些硬折扣的嘗試,比如少量的自有品牌。


你們和硬折扣處于一種什么樣的關系狀態?從他們身上的成長觀照自身,可以學習和啟發到一些什么?


張寧:軟折扣賽道體量沒有硬折扣那么大,無法像零食量販店一樣容納這么多玩家,也從側面證明軟折扣的稀缺和高壁壘性。


有很多人想入場軟折扣,但這個行業的一個門檻是定價能力,在二三十家店的時候還能用Excel定價,但只要到了50家以上,如果沒有算法支持,是無法做好定價、定量和配貨的,好特賣也是花了很多精力才建立起了這個能力。


目前也有一些做軟折扣的往硬折扣轉,但是在一二線城市的商場里做硬折扣很累,因為硬折扣的毛利在20%以下,商場在租金、裝修上的要求很高,單店模型很難跑通,這也是軟折扣玩家轉硬折扣很難真正跑出來的原因。


硬折扣能迅速擴大規模是有道理的,因為單店模型是對的,租售比和人工成本相對較低,18-20個點左右的毛利能支撐生意持續運行。


但目前這個賽道最大的挑戰是競爭過于激烈,一條街上往往能看到3-4個品牌開店,還是處在流血換規模的階段,但也沒有辦法,因為誰都不想下牌桌。


浪潮新消費:對比美國、日本等成熟市場,您覺得今天中國的折扣模式還處在怎樣的發展階段,從它們身上可以借鑒一些什么?


張寧:中國的商業發展速度很快,走得不是日本美國等市場的發展路徑,這里面有一些值得研究的對比。


第一,相比日本,今天中國的線下商業已經不再熱鬧了,好特賣不去三四線以下市場,也是因為三線以下城市的商場缺乏人流。


如果進了下沉市場,我們商場店的模型要向街邊店轉型,可一旦做街邊又要面臨零食量販店的競爭,因此目前我們還是先做好一二線城市的基本盤。


第二,日美市場的外賣、到家等O2O業態沒有國內發達,線上破價也沒有國內力度大,他們的線下零售還有空間耐心地追求效率。


因此他們的線下市場我們也學不來,如果按照日本模式在國內做線下,可能還沒起來就沒了,單單一個外賣可能就把你打敗了。


當然我們也在學習日本的商業,但更多關注的是消費者行為和消費時代的變遷,不見得一定要學習他們的方法論。


大家都說好特賣是中國的唐吉訶德,其實有很多不同,唐吉訶德單店幾千平,我們連1/10都不到,為什么我們不做大店?

因為沒日本市場那么多客流,今天中國的消費者變得更“懶”了,不愿意再去逛大店,這也是消費行為變遷的直觀體現。



2、數智化時代,如何用算法保證動銷速率?


浪潮新消費:今天的AI是個大趨勢,而好特賣的特別之處在于,你們其實是一家披著零售外衣的科技公司,從一開始就很注重數字化工具在供應鏈等方面的應用,這種思路一開始是怎樣形成的?


張寧:這種思路來自于好特賣的CEO、合伙人都認識到了管理的惰性,我們認為未來公司的管理應該是靠數字化實現的,而不是由個別幾個管理者來做的。


在算法尚未成熟時,我們更依賴制度,比如買手制度,買手的工作有點像自己在好特賣做尾貨生意,他們借公司的錢進貨后出售,如果商品滯銷,買手需要自己承擔成本。


但僅靠人治的組織存在弊端,因為總會有無法解決的問題出現,比如買手進了一款從沒賣過的品,應該如何定價?這時候就需要算法的支持了。


所以我們很早就開始探索數字化,而且重點研究如何靠數字化方式替代關鍵管理崗的決策,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定價。


為什么這件事只靠人力做不好?因為尾貨沒有固定的市場價格,只與消費者愿意支付的金額有關,如果還是依賴于簡單的人治或者買手制,我們很難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


因此我們必須構建數字化中臺,才能對前端門店和后端供應鏈實現更有效率地管理。


浪潮新消費:今天好特賣在數字化的應用上做到了哪種程度?目前在AI等方面比別人領先在什么地方?


張寧:從數據上看,在靠人定價的階段,好特賣整體滯銷水平在2-3個點,有了算法以后則是6‰,不到1%。


這保證了企業利潤的核心來源,如何理解?一批貨到好特賣來,需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復雜,比如總量,效期剩余多少等等,我要把這些貨用一個定價全部買進,所以成本控制非常關鍵。


這個過程中,我們相信機器和算法得到的價格,目前1%以內的滯銷率也比較健康,因為0并不是好事,代表系統太保守,不愿意犯錯。


同時我們也給加盟商承諾了這個滯銷率,是因為算法在定價中起的作用,我們才敢給加盟商兜底。


算法在前端管理上也可以執行一些關鍵動作,比如每家店商品的效期提醒,這件事靠人力也是做不到的,但交給算法中臺就很容易。


一批貨到了門店,如果實時動銷速率提示有滯銷風險,算法中臺會及時提醒店長,從而相應做出調整。


浪潮新消費:在算法上的長期投入給好特賣帶來的長期復利是什么?未來怎么繼續放大這部分的特殊價值?


張寧:算法給好特賣帶來的一個獨特優勢是全新的定價邏輯,不以生產成本為依據,只與消費者的支付意愿有關。


我們常說零售要以消費者視角思考,但大部分零售渠道做不到,因為還停留在收后臺毛利的階段,毛利率足夠就可以上架賣。


但好特賣的定價邏輯反映的是,消費者究竟愿意花多少錢買一件商品,這一點未來在消費者洞察上會有更大的長期價值。


浪潮新消費:在AI和算法上投入的大小和深度,你認為會對整個折扣零食行業帶來什么樣的分化?


張寧:好特賣未來的價值在于,我們的算法不是純粹為了提升效率的,它是一個創新型算法,更有創造力。


提升效率的算法比較好做,因為只需要根據貨品的過往動銷就能知道這個品表現如何,只要數據足夠精準就可以做到這種程度。


但好特賣的算法做了很多假設,有很多創新,因為經常遇到從來沒有賣過的品,而且賣完后可能也沒有下一批了,這種能力更接近人類的思考模式。


為什么好特賣能做出這樣的創新?因為傳統渠道沒有這個場景,它的單品管理邏輯不需要這樣的算法。我們也是發現好像只有AI能解決這個問題,才在這一點上持續投入的。


未來這種能力能不能拓展到其他品類和領域,也是我們一直會關注的問題。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浪潮新消費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_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_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_ww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