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簡SKU,難砍的第一刀

第三只眼看零售
2024.07.11
當零售商起意優化商品結構,精簡SKU是多數企業會砍下的第一刀??此坪檬沟恼袛当澈?,其實關乎一把手改革決心和承壓能力,往往會導致落地之后出現不同結局。

文:張思遙

來源:第三只眼看零售(ID:retailobservation)


近一年來,盒馬、永輝超市、沃爾瑪等頭部零售企業均有相關舉措。盒馬鮮生曾表示要在現有6000多個SKU的基礎上淘汰3500多個SKU,再引進800多支新品;永輝超市通過精簡商品sku,提升采購團隊能力,為門店補充了更多趨勢性商品及定制化商品,目的是進一步提升商品品效及門店坪效;沃爾瑪推出的改造店,更是將商品數精簡至傳統店的50%,控制在1萬多個。

這一動作并非是簡單通過銷售排名,選出動銷靠前的暢銷商品,整體來看是一個涉及供應鏈效率、供應商合作、采購管理、門店運營等多個環節的系統性工程?!氨热缯f按照銷售貢獻來砍,有些新品還沒起量,但供應商給的權益優厚,這時候怎么取舍就涉及采購、運營等多個部門?!币晃唤洑v過精簡SKU的零售企業高管舉例稱。

零售企業通常會給出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觀望效果,“悄悄”加回來,提升新品率等變化均有發生?!兜谌谎劭戳闶邸妨私獾?,盒馬鮮生在宣布精簡SKU后,又經過了一輪調整。就拿乳制品來說,盒馬鮮生會以全國性品牌、地域性品牌以及自有品牌為框架,在細分品類中保持5-6個SKU。

盒馬不是個例。零售企業來回調整的原因,也顯示出該舉措落地的復雜性。有零售企業高管坦言,“初期以為難的是減哪個品,后來發現難的是加什么品。消費者選擇太多了,你以為他會因為選項減少而降低決策門檻,但他更可能直接轉投其他渠道?!?/section>

多個零售企業高管表示,精簡SKU是一個看起來很好下手,但要根據企業戰略、發展階段、乃至供應鏈整合談判節奏來綜合調控的高難度動作。其中最難的,是一把手的變革決心和勇氣。

因為,作為品類優化的一部分,精簡SKU的核心是要求零售企業改變傳統采供模式,從坐商式的看品選購轉變到計劃性采購,將選品主動權從供應商手里收回到零售商手中。從這一點來說,可謂難度不小。

01
成因復雜

精簡SKU只是手段,背后目的因企業特性不同,效果也各有差異。

Costco、山姆會員店等類似企業是不少本土零售企業起意精簡SKU的參照樣板。據了解,山姆會員店SKU且常年保持在4000個左右。這一方面幫助山姆會員店集中單品采購量,獲得更多議價空間,同時降低庫存管理難度;另一方面,根據會員需求精選SKU,也是山姆會員店提供會員價值,收取會員費的重要賣點。

區別在于,山姆會員店等企業的精選SKU是其戰略中的一環,從早期布局便開始配套使用。但就一些零售企業來說,精簡SKU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是單獨動作,成因大多與零售企業的階段性需求關聯緊密。

也就是說,難以通過精簡SKU達成預期的零售商,主要原因是缺少系統性和長期性。而且,企業能否因精簡SKU獲益,不僅要看落地步驟,還要看基本面差異。就像一位零售高管所說,“從50提升到60分,和從80分提升到90分,完全不是一個概念?!?/section>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當前引發零售企業精簡SKU的主流原因有四種。

第一種是在計劃聚焦目標消費者的基礎上,精選SKU,以此提升經營效率。例如沃爾瑪認為其目標客群是城市中的大眾家庭、年輕人群、小家庭。改造后的沃爾瑪門店通過調整品類寬度、深度,希望做到“豐富而不重復”。

比如說此前沃爾瑪門店中砧板有20多個SKU,但調研后沃爾瑪將其精簡為3-4款,分別是實木的、抗菌的、塑料的。這既可以通過為顧客挑選,減少其選擇門檻,從而提升體驗感;也能夠幫助沃爾瑪集中單品采購,降低庫存壓力,以此提升品類動銷率。

第二種是因為傳統賣場客流量下降,計劃向“折扣化經營”轉型。這類零售企業主要是在現有商品池中根據動銷率選品,同時與供應商達成共識,做大單品,以此降低商品零售價,提升銷量。這種改動通常伴隨著店型調整,例如轉型為倉儲式折扣店,調大商品規格,采用割箱陳列等。

“有一定道理,但目前來看沒有跑通模式的企業。因為他們基本沒有解決供應鏈問題。在原有供應商池子中篩選商品、新進供應商數量不超過兩成。而且,整體銷售額提升不大,一味要求供應商降價配合等問題普遍存在?!币晃涣闶鄹吖茉u價稱。

第三種是一些企業為配合自有品牌發展戰略,通過精簡SKU在部分品類中配合銷售。比如說在一些品牌集中度不高,且零售企業有意提升自有品牌銷售占比的品類中,通過減少部分廠商品牌商品,再以自有品牌商品形成價格參照,是部分零售商提高動銷及綜合毛利率的做法。

風險在于,有消費者會因為自有品牌商品增多而認為該賣場難以滿足購買需求。這會在一段時間內導致零售企業銷售業績承壓。

第四種更傾向于策略性調整,即零售企業希望推動品類優化,提升商品力。例如某區域零售企業就兩種店型做出調整:1000平方左右門店將SKU 數從8000多個單品縮減到4500個左右;300平方以下門店則從3500個SKU 數縮減到2000個。

該企業在每一個分類中淘汰“非敏感”商品,篩選“爆款單品”。其中是否具有不可以替換性、是否占據銷售排名前列、是否滿足更品質、更便捷、更耀眼三個賣點等要素作為選品標準。從效果來看,該企業門店銷售提升了30%。
02
核心是重整供應鏈

精簡SKU的背后,核心仍是重整供應鏈。

傳統采供模式下,零售商采購手里的資源是供應商,他們的選品池實際上是由供應商提供。零售企業的利潤來源也因此分為兩塊,一塊是商品流通差價,一塊是供應商各項費用。有采購對此表示,“一件商品要不要上架,陳列在什么位置,有時候是由供應商決定的?!?/section>

零售企業提出精簡SKU,無論成因如何,理想狀態都是想借此重新掌握選品權。即根據消費者需求跳出現有供應商池子,在市場上選品。

之所以將精簡SKU作為第一步,一方面是因為傳統賣場經營模式導致商品豐富度過多,從而導致低效運營。精簡SKU通常能快速起效,降低庫存壓力,提升整體周轉率;另一方面,一些零售企業也計劃借此動一動供應商池子,先減后加,推動商品迭代。

這也導致零售企業會因為短期操作和長期布局呈現出兩種結果。

短期操作的企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門店運營效率,但并未改變傳統零供關系。這意味著,企業與自己相比是進了一步,但從市場競爭角度來說,并未發生根本性變化。長期布局的企業則有可能借此重整供應鏈,從依賴供應商選品發展到自主選品。

舉例來說,叮咚買菜曾在2021年前后推動營采模式變革,將傳統采銷模式轉變為以“商品開發”驅動采購、運營部門;同時采用精簡SKU、提升品效的“大單品”策略,聯合更多掌握商品資源的上游供應商。

他們做了三個配套動作。第一點在供應商合作模式上。叮咚買菜明確表示不會向供應商收取進場費、條碼費等費用。并且根據供應商實況,選擇訂單種植/養殖、定制/專供、品牌聯名等不同合作方式。

第二點是營采鏈路邏輯不同。叮咚買菜在做大單品銷售規模的基礎上,將傳統采銷模式中的采購主導轉變為商品開發中心主導。簡單來說,就是傳統商超是采購回來什么商品門店賣什么,而叮咚買菜是商品開發中心認為應該賣什么,采購、運營才去對接相應商品。

第三點則是叮咚買菜的商品邏輯之變。叮咚買菜表示計劃進一步縮減SKU,提升單品集中度。同時,叮咚買菜的選品優先級也確定為先求“不一樣”,再求“品質高”,最后篩選“性價比”。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將其定義為“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當然,這一改動并不簡單,叮咚買菜也是至少具備了兩大條件才開始推動。第一個條件是叮咚買菜在運營邏輯上想明白了要做什么。第二個條件則是做出一系列變動所需的采購規模、商品專業度、用戶黏性等能力積累。

必須經歷的陣痛是,零售企業需要承受因商品調整而損失的銷售業績及供應商收益。聚焦目標消費者,精準把握需求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過程中,門店、運營、采購等相關崗位人員都需要分攤壓力,綜合考驗的更是企業一把手的決心。

“這是關乎未來零售企業生死存亡的事情,當然是一把手工程?!币晃涣闶鄹吖茉u價。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第三只眼看零售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_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_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_ww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