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去年下半年發生的奶荒現象由多重因素引發,但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以來,中國乳制品自給率持續下降,卻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根據荷蘭合作銀行的研究,伴隨著消費者收入的不斷提高,中國有望成為下個十年全球乳品消費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之一,中國至少還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才能使原奶的供需達到平衡,在此之前,中國將必須依賴大量的進口來填補由于國內原奶生產增長停滯帶來的缺口。
荷蘭合作銀行是一家以合作制為基礎,致力于在農業與食品行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乳業是該機構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
"大量散戶被擠出市場"
該行食品及農業研究部總監陳煒表示,引發去年奶荒的因素除了季節和疫病等偶然因素,小型農戶的加速退出是導致奶荒發生的重要原因。
根據該行的研究,2008年散戶的原奶產量占國內原奶生產總量的28%,而到了2011年則跌至17%."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中國政府重新審批奶站執照、關閉不合格奶站加強對原奶的質量控制,這些工作的落實迫使奶站大幅減收質量低下的原奶,尤其是質量情況不夠穩定的散戶的原奶。"陳煒稱,這使得散戶售奶越發困難,加上生產成本急速上升,超過了原奶價格的漲幅,使大量散戶被擠出了市場。
中國政府一直鼓勵"規?;翀?/span>",荷蘭合作銀行預計到2016年,大型牧場的原奶供應量在原奶總量的占比從現有的20%以下提至近30%.
不過就目前來看,新建的大型牧場的原奶供應仍然處于初期的逐漸上升階段,規?;翀鰩淼脑坦慷唐趦冗€很難彌補因散戶退出造成的原奶缺口。雖然大型乳品企業有投資牧場的戰略需求,但是從財務回報來看,這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大型牧場投資動輒數億元,且回報期通常較長,還伴有更高風險的經營環境。"陳煒稱,這也是很多乳品企業目標很高,但實施動作偏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數據顯示,國內原奶缺口正在逐年遞增,供應和需求比從2008年前的5%擴大至2012年的15%,"我們估計2013年可能增至17%."
牧場結構性的變化在導致供應短缺的同時也使得原奶價格在近年穩步提升,"在過去3年里,中國大型牧場企業出產的優質液態奶,其價格累計增長了25%,與普通質量的牛奶相比,平均高出30%."荷蘭合作銀行的報告稱,即便考慮了關稅和增值稅的因素,中國大型乳品企業供應的優質奶源仍比進口價高出大約16%.
進口奶源過于集中
進口奶源也有風險。目前中國80%以上的進口奶源來自新西蘭,而新西蘭出口奶源中的90%以上來自恒天然公司,進口渠道過于集中。恒天然去年發生的肉毒桿菌事件雖然最終被證明是烏龍事件,但給乳企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非常大。陳煒預計,隨著2015年歐盟對原奶生產配額的解禁,有可能使得歐洲加大對中國的奶源出口。
陳煒稱,即便未來中國原奶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但是代價也是很高的,這也使得未來奶價難有下跌的可能。
陳煒預計,未來外資品牌,尤其是那些在國外貼牌生產的企業將受到更加嚴厲的限制措施。有消息稱,目前國家認監委正在對OEM品牌奶粉進行認證,未來無法通過該認證的品牌將不能進入中國市場銷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