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生物成敗的關鍵一年
2014年將會是基因工程食品配料(我們更經常稱之為GMOs,意為轉基因生物)成敗與否的關鍵年。那些大膽表達訴求卻處于微弱劣勢(比如說占49%)的消費者似乎感到擔心。而且一些團體仍在繼續努力游說FDA對一些相關問題作出裁定,這其中可能就包括標簽問題。
我們之所以說是微弱的劣勢,是因為在該問題上進行過的真正意義上的計數投票只有2012年12月在加利福尼亞州以及去年12月在華盛頓州進行的公投,兩次的選票結果十分接近。加利福尼亞州的選票結果是贊成進行標簽標注的提案以48.6對51.4未予通過,而華盛頓州的公投結果則以45對55失敗。類似的普通投票也正在新墨西哥州、康涅狄格州和佛蒙特州進行討論。
因此,面對這兩次結果如此相近但都失敗了的投票,我們不禁要問:轉基因食品是發展勢頭良好還是將會走向衰???
以下是有關GMOs的兩條截然相反的主要事實:
沒有可靠的科學證據證明他們具有任何危險。
消費者對于轉基因生物越來越關心并且想知道他們是否存在于自己所買的食物中。
鑒于上述第二點,天然和有機食品零售商看到了消費者對于那些無轉基因工程配料的食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在其公司網站上說道:“我們設立了一個最后期限,在2018年之前,我們美國和加拿大商場里的所有食品標簽上必須標明該產品是否含有轉基因生物(GMOs)。”
沒有任何規定是禁止轉基因食品的,只是需要在標簽上標注而已。上述聲明接著還指出:“長期以來,全食超市一直堅信消費者有權利知道他們所購買的食品是如何生產的。對于在轉基因食品上強制進行標注這一倡議,我們大力支持。我們還相信,在轉基因食品上進行政府強制標注可以使消費者、零售商和制造商做出能夠反映自身判斷的消費選擇。”
這或許是該問題的真正癥結所在:讓人們知道他們所購買的食品中是否含有轉基因生物,然后再決定是否要買。要面對面直視著消費者告訴他們你們沒有權利知道你買的食物中含有什么,這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盡管有些反對者希望完全禁止轉基因配料,但是如今種子水平上的基因改造已經如此普遍了,因此在標簽上做文章似乎是唯一可行的做法。根據非轉基因工程(Non-GMO Project)的調查,2011年美國轉基因工程農作物的基本情況如下:
l 油菜籽—90%
l 玉米88%
l 大豆94%
l 甜菜95%
在標簽上進行立法或者監管的努力可能會變得毫無意義,因為在市場以及私營企業內部已經有了實際的標簽。非轉基因工程建立于2005年,并且有一套嚴格的認證程序。許多產品已經擁有了該機構的“非轉基因工程認證”標志,更多的產品還在認證考察過程中。
非轉基因工程指出:“在轉基因食品的生產和銷售方面,包括澳大利亞、日本以及所有歐盟國家在內的全球60多個國家都有嚴格的限制甚至是完全的禁止。”
所以,面臨這些問題以及來自天然零售商(如Whole Foods)的壓力,即使今年政府沒有頒布新規定,這個問題也不會消失。
自有品牌依然方興未艾?
1982年,自有品牌制造商協會(PLMA)在伊利諾伊州羅斯蒙特市舉行首場展覽,自那時以來自有品牌產品的擁躉們為商店品牌招徠的顧客逐漸增加。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經濟復蘇乏力意味著近些年自有品牌迎來了好時光。
如果經濟衰退對自有品牌有好處,那么經濟崩潰帶來的好處更大。根據一家總部位于芝加哥的市場研究公司IRI的報道,在希臘,超市和大賣場自有品牌的銷售量在五年內翻了一番。在同樣經濟衰退的西班牙,商店品牌也在上升,贏得了41.5%的市場占有率。但整個非洲大陸的整體增長可能是最大的。IRI警告稱,“有證據表明,各類別的自有品牌太多可能會損害整體利潤率并降低客流量。”
隨著去年Ralcorp控股集團49.5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康尼格拉(ConAgra)公司認為美國并未達到自有品牌的上限。聯合大企業都看到了特色與商店品牌的上升潛力。高管們甚至表明他們會以率先面市的自有品牌來改變創新格局,而不是一味的跟風。
19世紀50年代數以百計的番茄罐頭廠扎根于印第安納州和俄亥俄州。如今,位于俄亥俄州西北部的Hirzel罐頭公司以及印第安納州中部的Red Gold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僅有的仍在營業的罐頭公司。兩者都是獨資家族經營企業,各有三個生產基地。二者都是幸存者,但只有一個興旺發達。造成二者區別的原因是什么呢?
“十八年前,他們決定專注于自有品牌,”總裁Steve Hirzel說,對與Red Gold的競爭有點惆悵。今天,Red Gold公司在罐裝番茄為主的自有品牌市場占主導地位,而Hirzel希望通過它的Dei Fratelli品牌重振旗鼓。
但Dei Fratelli不是可樂或麥片,或由食品公司創建的其他標志性品牌的形象之一。這些品牌所有者每年投資數十億美元來維護形象與質量信譽。難道他們知道一些自有品牌制造商協會所不知道的事情嗎?感覺、不理性的思考,經常是人們決定購買的驅動力,而對質量的感知則會維持品牌發展,如Dean,其標準化乳制品贏得了健康溢價,甚至其私有的自有品牌牛奶(與普通牛奶)也擁有相近的顏色。
自有品牌制造商協會鼓吹自有商品即將成功已有30年。然而在許多種類中,商店品牌給人的印象還是更為深刻一些,其波浪狀的發展曲線同時反映了整體經濟情況。在截至7月14日的52個星期內,IRI報道稱總的商店自有品牌商品的銷售基本持平,而品牌商品注冊增長了0.43%。
一項由美國食品市場營銷協會研究的結論表明,食品商從商店品牌中獲得了35%的平均利潤率,從國家品牌中獲得了25.9%。零售商們希望看到當經濟回到正軌時自有品牌也能持續增長,這將會違背過去30年的繁榮-蕭條的周期趨勢。不管事情如何發展,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任何產能過剩的食品制造商—也就是說,幾乎是每一個食品制造商都—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同時生產品牌及自有品牌產品。
便利仍是王道
便利與保存是食品加工的要點。使食品與飲料更易食用已成為21世紀產品開發的驅動力,微波食品、單份包裝食品及速溶飲料的創新數以千計。
美國人口的流動性促使便利具有挑戰性并擁有發展機會。努力打破邊界,增加多樣性,今天的人口統計資料與明天不盡相同,這創造了更多的創新機會。
較小的家庭規模,特別是單親家庭對重大影響有明顯的變化。美國人口統計局得出美國家庭平均人口自第一次嬰兒潮的3.67人下降到2.55人。拉低平均水平的原因是單人家庭的數量在此期間增加了五倍,現在占家庭總量的27%。而且他們不是時髦的單身者:其中每10戶就有1戶超過75歲,而隨著嬰兒潮一代進入老年階段,這一比例注定會增加。
在過去的十年中,便利性的新突破不在消耗品上,而是傳遞機制:即Keurig單杯式咖啡機。最初應用于調味咖啡上,現已擴展到包括茶、檸檬水、蘋果酒、熱巧克力和特濃發泡牛奶等多個產品。更令人激動的是,今年預期推出Keurig式的金寶湯。這款新品是與佛蒙特(Vermont)的綠山咖啡烘焙共同合作推出的,該公司于2003年出資1.6億美元收購了Keurig公司他人持有的57%的股份。Campbell計劃將干面食與蔬菜混合于一個包中,用戶只需在向含有肉湯的小杯/莢中注入水之前把空杯放置好即可。
據Campbell稱,方便食品將促使美國人更喜歡吃零食(小吃)。人們將會在早餐、午餐及晚餐中消費更少,而以全天吃零食小吃代替。NPD集團的一項研究顯示,53%的美國人現在每日會吃二至三次的零食。
美國人口老齡化賦予了方便食品另一個發展機會。改善食物質地(紋理)以幫助老年人解決咀嚼與吞咽功能障礙等問題將是未來幾年便利食品的發展機會?;谌丝谧兓膭撔氯詫⑹鞘称芳庸ど套顑炏瓤剂康囊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