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銷售數據被疑、股價連跌3天后,蠟筆小新食品又遭遇產品質量危機。
在剛剛過去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央視曝光國內十幾家明膠企業使用被多種工業原料污染的垃圾皮料作為原料生產藥用明膠和食用明膠,再出售給藥企和糖果工廠,而蠟筆小新牽涉其中。
接連的利空將對蠟筆小新造成怎樣的影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幾個月前,在港上市的青蛙王子因被質疑銷售數據有假,公司股價至今未有轉機。
產品下架
央視曝光的明膠企業中,浙江嘉利達明膠有限公司的名字赫然在列。這是一家國內食用明膠產量較大的企業,雅客、金冠、蠟筆小新等都是其客戶。報道稱,蠟筆小新每年生產QQ糖、軟糖等糖果兩千多噸,使用明膠原料達一百多噸,其中嘉利達公司生產的所謂食用明膠,大概占到70%。
“3·15”當晚,蠟筆小新聲明表示,已確認70g鮮Q軟糖、22g鮮Q軟糖2項產品原料中有使用嘉利達供應的食用明膠,已對庫存原料、成品進行了封存,并已經通知各商場超市進行了下架處理。
股價下行
就在約一周前的3月7日,《證券市場周刊》刊出一篇名為《蠟筆小新果凍去哪了》的文章,質疑蠟筆小新的銷售數據有假。雖然公司一一澄清,但從3月11日至3月13日,蠟筆小新股價從5.92港元急跌至3.33港元,市值已蒸發29億港元。
蠟筆小新遇到的質疑與青蛙王子情況相似。去年10月,做空機構Glaucus發出“建議強烈沽售青蛙王子”的報告,對青蛙王子提出六大疑點,包括銷售額和財務數據。青蛙王子股價當日即跌25.68%,之后臨時停牌,僅半日市值蒸發1/4。
在停牌一個多月后,公司發布澄清公告并復牌,對質疑一一反駁,但股價仍繼續下挫兩成。接下來4個月,公司股價一直低位徘徊,3月14日收盤價為3.11港元,相比做空報告發出前的6.22港元,市值蒸發30多億港元。
蠟筆小新并未采取緊急停牌的方式,而是迅速發出澄清以回應市場。但公司股價在短短幾天內,下跌幅度已接近青蛙王子的整體跌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