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已經成為很多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但與此同時,關于牛奶的謠言層出不窮,給消費者的認知和健康帶來了巨大困擾。為了正本清源,避免消費者被謠言誤導,<<生命時報>>、中國傳媒大學國家互聯網信息研究院協同蒙牛乳業一同,在3月14日發起“知食捍衛健康•不做謠控人”公益活動,邀請國內權威專業人士、媒體代表一同就食品安全謠言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以牛奶的消費為案例進行專業糾偏,傳達科學的食品安全消費觀念。
微信測試顯示:牛奶有三大誤區和三大積極認知
此次專業研討之前,為了更好的了解大眾對于食品安全的認知,主辦方在微信平臺推出“你是‘謠控’人嗎”小測試,通過15道測試題讓網民對自己進行評測。有效的27191份測試結果統計證明,大眾對于牛奶健康常識的認知還算不錯,盡管牛奶致癌說在網上流傳甚廣,但絕大部分消費者都清楚地知道這是一個謠言。
不過,數據顯示網友對于牛奶知識仍舊存在三大誤區,有39%的網友認為牛奶和果汁一起會出現沉淀,說明這兩者不宜一起吃,否則可能會中毒。中國農業大學營養學教授何計國現場指出,實際上沉淀是牛奶遇酸后的基本反應,牛奶與果汁并不沖突。有20%網友認為所有保質期太長的食物都是添加了防腐劑,事實是牛奶保質期長,是因為采取了高溫殺菌和無菌包裝。還有14%網友認為由于工作人員操作不小心,牛奶中可能出現“鉆石”、“項鏈”等異物。這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因為牛奶生產過程全程封閉,加工中需要經過多級過濾,不可能出現異物。
在現場,中國疾控中心食品安全研究員何麗針對“牛奶致癌說”也進行了正面回擊,指出該謠言最初來自于美國柯林·坎貝爾的大鼠試驗,該實驗是在多種限定條件下進行的,試驗結果并不能證明牛奶致癌,后被社會輿論誤傳,不過在美國該觀點也不被主流認可。
相對于三大認知誤區,網友對于牛奶也有三個認識非常積極。92%的網友認同多喝牛奶,多運動和多曬太陽才能更好補鈣。91%的網友認同喝純牛奶拉肚子既可能是質量問題,也可能是其他原因,現場何計國教授指出,乳糖不耐受和有些兒童身體無法吸收酪蛋白都可能是腹瀉的原因。另外,81%的網友知道剛擠出來的鮮牛奶不一定更健康,營養也不容易吸收。
三步重塑牛奶的力量
蒙牛內部人士透露,為了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到健康科學的食品知識,蒙牛將分三個步驟推動“牛奶的力量”科普行動,第一步是從網絡謠言入手,通過專業論證粉碎網絡上廣為流傳的食品認知錯誤。第二步重點闡述牛奶的價值,以及不同功能的牛奶產品適應什么樣的人群。第三步將圍繞牛奶的消費,對消費者進行有益的消費指導,繼續推動正能量,為國民的健康生活添磚加瓦。
此次蒙牛攜手媒體和專家普及科學健康的食品安全知識,目的正是為了讓消費者更清楚的了解到科學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輕信謠言帶來的不良后果,改善乳業的負面輿論環境,推動行業更健康理性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