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豆奶大王”,活過來了?

贏銷力
2025.07.02
經歷業績低谷后,香港飲料老字號維他奶業績開始復蘇...

文:程信

來源:贏銷力(ID:yingxiaoli888)


6月24日,維他奶公布其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的全年業績。報告期內,維他奶實現收入62.74億港元,同比增長1%,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為2.35億港元,同比增長102%。維他奶方面表示,利潤大幅增長是由于集團進一步有效提升中國內地業務銷售端的執行能力、加上香港業務表現強勁,以及提升采購及營運效率。

內地市場是維他奶的主要收入來源,該市場的飲料賽道競爭激烈。面對消費者將敏感度提高、價格戰持續等趨勢,維他奶在去年也對其產品進行了一波降價。在6月24日的業績說明會上,維他奶高層透露,未來在內地市場不會再降價。

無論是植物蛋白飲料還是茶飲料,內地市場都在經歷巨變,競爭壓力不言而喻。不以降價驅動,維他奶接下來如何突圍?


01

告別負增長


維他奶的收入來源為制造及銷售食品及飲品,豆奶與檸檬茶是其旗下核心產品。

目前,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兩大市場貢獻了維他奶超9成的收入。2025財年,維他奶中國內地市場收入35.36億港元,中國香港市場收入23.61億港元。

在收入與上一財年大致持平的情況下,維他奶主要靠降本增效實現了盈利水平的大幅提升。

2025財年,由于銷量增加、原材料成本下降及更高效的生產,維他奶的毛利率從2024財年的50.0%增長至51.3%。同時,維他奶的總經營費用下降了3%,其中市場推廣、銷售及分銷費用,以及行政費用分別同比下降4%與1%。



中國內地市場的盈利能力亦顯著修復。維他奶在財報中表示,在中國內地市場,透過提升營運效率、降低原材料成本及實施嚴格成本控制從而改善盈利能力。2025財年,維他奶在中國內地的經營利潤大幅上升41%,年內經營利潤率達9%。

不過,維他奶的整體表現與其巔峰時期仍有差距。2019財年,維他奶收入75.26億港元、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為6.96億港元,同比均實現雙位數增長,業績達到歷史巔峰。但此后,維他奶的業績便持續下滑,到2022財年,出現上市26年以來首虧。

作為一家成立于1940年的老牌港企,除了管理成本的優化,維他奶還有更多難題需要解決,品牌與產品老化就是市場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

豆奶和檸檬茶至今是維他奶的核心產品。然而,近年來,豆奶所處的植物奶市場面臨發展瓶頸。阿里平臺2021-2023年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植物基飲料市場整體年同比增速僅為2%。同時,蒙牛、伊利和雀巢等巨頭旗下的豆奶產品,也在擠占維他豆奶的市場空間。

在茶飲料領域,由東方樹葉掀起的無糖茶風潮,以及各大現制檸檬茶品牌,也在口味與產品形態上沖擊乃至取代口味傳統的維他檸檬茶。


02

如何破局?


即便業績數據看起來一片向好,但維他奶也難掩增長頹勢。

將時間拉回疫情前夜的2019財年(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彼時,維他奶曾創下75.26億港元的營收高光時刻,其中,中國內地收入高達46.28億港元,創歷史新高。

也是那幾年,隨著消費者對健康與環保的關注持續升溫,植物基飲料在中國市場迎來快速發展。與市場熱度伴隨而來的,是高度競爭的格局,例如,蒙牛、伊利等傳統乳品巨頭已在數年前就開始布局植物基飲品市場,而新興品牌也在通過創新產品搶占市場份額。



在即飲豆奶這一植物基飲料的重要品類中,維他奶曾經是市場的佼佼者。然而,我國豆奶行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市場格局較為分散,仍處于初級競爭階段,維他奶的市場份額被不斷加碼布局的傳統企業和新興品牌所擠占。

此前,也有行業觀點表示,其過于保守的市場策略,讓品牌業務長期集中在廣州、深圳等華南市場,在品類發展高峰期沒能抓住向其他區域滲透的機會,也錯失了增長機會。

不僅是維他奶面臨增長難題。橫向對比同類企業,老牌如承德露露,其業績在2025年第一季度出現營收、凈利潤的雙位數下滑;網紅燕麥奶品牌Oatly 2024財年大中華區收入同比下滑7.8%,還叫停了中國第二家工廠的建設計劃。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維他奶在財報中明確了下一財年在中國市場的策略:一是持續強化銷售策略執行,提升單店銷售額與產品供應;二是聚焦核心產品業務拓展,加碼產品創新,為維他奶及維他品牌注入新活力。

總體而言,維他奶2025財年在中國內地市場的表現雖未盡完美,但凈利翻倍以及財報中釋放出的積極信號,表明維他奶仍對中國內地市場寄予厚望,希望通過優化銷售策略和創新產品來重拾市場競爭力。

不過,立足全球市場,維他奶面臨的競爭壓力也不小。其在財報中坦言,地緣政治局勢的復雜影響以及植物奶、即飲茶增長放緩,或給業務帶來短期陣痛。盡管如此,公司也表示憑借核心產品組合與健康創新產品系列,對旗下品牌逐步把握增長機遇充滿信心。

長遠來看,盡管維他奶實現了凈利潤的大幅增長,但仍面臨規模擴張與利潤平衡的雙重挑戰。從75億到62億的收入落差,這不僅是維他奶調整期的陣痛,更是中國飲品行業從規模紅利轉向效率競爭的縮影。未來其能否在中國內地乃至全球市場重拾增長動能,還需持續觀察其產品策略、市場動態與應對舉措的落地成效。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贏銷力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_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_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_ww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