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abu
來源:品飲匯觀察(ID:DrinksSHOW)
馬上贏數據顯示,2025Q1即飲茶前十品牌中,東方樹葉僅憑單一類目就拿下了接近25%的市場份額,穩居行業第二;而曾經與之齊名、被并稱為“無糖茶雙雄”的三得利,份額卻萎縮至2.84%,不足前者的八分之一。在殘酷的數據面前,這位全球飲料巨頭,不得不直面一場嚴峻的增長危機。
處于戰略調整關鍵節點的三得利,明顯加快了轉型步伐。它選擇的突圍方向,是押注中式養生——今年3月推出漢方滋養品牌“煥方”,8月再推藥膳食補品牌“薬膳好日”。半年連推兩新品牌,意圖非常明確:跳出無糖茶的激烈競爭,以功能化、本土化產品重塑中國市場競爭力。
?
三得利的舉動并非個例。隨著茶飲主賽道增長放緩、同質化加劇,越來越多企業正通過切入傳統養生等細分場景,構建第二增長曲線。而從三得利這次略顯急促的轉型也能看出: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已進入一場必須極致貼近本土、甚至與時間賽跑的殘酷新階段。
01
年過百余歲的三得利,亟需“養養生”
作為已有逾百年歷史的全球酒水飲料巨頭,三得利的確到了需要“養養生”的時刻。
根據三得利2025年半年報,其飲料和食品部門(不含酒稅)收入8023億日元(按照9月3日匯率,約38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4%,營業利潤839.24億日元(約為40.33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9%,從數據層面顯示出一定程度的承壓。
◎圖源:小紅書用戶@SUNTORY 三得利
具體來看,該板塊在日本市場表現平穩,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在海外市場,大洋洲和歐洲分別憑借能量飲料品牌“V”和運動飲料品牌Lucozade的卓越表現,實現穩步增長,美洲市場也在碳酸飲料的推動下,實現了與上年同期相當的銷量。
值得關注的是,亞太市場作為三得利第二大核心市場,飲料業務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這可能是導致上半年整體收入和利潤減少的主因。其中,在三得利深耕了四十余年的中國市場,其拳頭產品無糖茶,已經明顯承壓。
馬上贏數據顯示,2024Q2-2025Q1無糖即飲茶類目TOP5集團中,農夫山泉四個季度的市場份額平均值超過了70%,且每季度都增長;排在第二位的三得利,市場份額平均值約為8.7%,且每季度都在減少。
另據農夫山泉2025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其茶飲料業務超百億元規模,其中東方樹葉是重要驅動力,業內估算大概營收達70億元左右。
?
◎圖源:馬上贏
這意味著中國無糖茶競爭格局正在發生一定程度的轉變。農夫山泉憑借渠道控制、品牌影響和產品迭代能力,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并持續擴大份額。三得利雖早年以“無糖”“匠心”等概念成功切入中國市場,但在本土競爭加劇和消費偏好快速迭代中,逐漸顯現出增長乏力。
換言之,兩年前三得利和東方樹葉并稱無糖茶“雙雄”,但當前三得利無論從體量和規模都與東方樹葉“漸行漸遠”,再也無法與東方樹葉比肩。
有行業觀點指出,三得利份額持續下滑,不僅是因為競爭對手的強勢擠壓,也與其自身產品矩陣更新滯后、品牌年輕化不足、渠道滲透力有限等內部因素相關。
在中國市場意識到危機后,三得利并沒有“閑著”。今年以來,三得利一方面宣布青年演員成毅擔任代言人,試圖借明星效應提升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開始積極調整產品策略,從單一無糖茶逐步向多元化功能飲品矩陣擴展。
?
其中,最具戰略意義的動作便是切入中式養生水賽道,推出“煥方”系列。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23年中式養生水市場規模達4.5億元,同比增長350%,預計2028年將突破百億。三得利此時進入,正是看中這一高速增長市場中的新機會。
由此來看,三得利此番“養生”既是對市場壓力的回應,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新。畢竟對于這樣一個深度布局中國市場的企業來說,唯有不斷貼近本土需求、加快產品創新,才能在新消費浪潮中站穩腳跟,擁有走向下一個百年的充足動能。
02
養生水賽道同質化加劇,品牌該向何處卷?
去年以來,養生水賽道經過從產業端到市場端的全面爆發,已經顯現出了同質化的趨勢。眾多品牌紛紛涌入,推出原料相似、功效雷同的產品,導致市場初期的紅利迅速被稀釋,消費者也開始對千篇一律的“紅豆薏米水”“枸杞紅棗水”感到疲倦。
?
◎圖源:馬上贏
從市場維度來看,過度同質化直接引發了價格戰和渠道促銷戰,進一步壓縮了品牌利潤空間。不少早期依靠品類紅利快速起量的新品牌,如今正面臨增長停滯和盈利困難的挑戰。這同時也表明中式養生水市場已從“品類爆發期”進入“品牌沉淀期”,單純靠概念和流量驅動的增長模式難以持續。
應對這一現狀,三得利選擇走差異化路線。其推出的“煥方”系列,聚焦漢方滋養概念,強調食材溯源和古方現代演繹,明顯區別于市場上以“紅豆薏米”為主流的同質化產品。
此外,目前僅在日本上市的“薬膳好日”系列,也沒有沿用市場主流的“單一食材+水”的簡單思路,而是回歸藥膳理論體系,以“五味調和”為產品開發理念,推出了“生姜汽水”“生姜蘋果”等具有復雜風味和功效邏輯的產品。
不僅是三得利,國內其他飲品品牌也在嘗試創新。例如,率先搶位現泡養生水的伊刻活泉,繼人參枸杞水后,又于近日新推了石斛西洋參養生水。其差異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采用鎖鮮蓋專利和高倍萃取工藝,還原“現泡現飲”體驗;二是選用鐵皮石斛、長白山人參等高價值食藥原料,明顯區別于大眾化食材或概念添加型產品。
又如盒馬旗下暢銷的HPP姜黃生姜檸檬飲,同樣憑借技術和原料差異在眾多養生飲品中脫穎而出。技術方面,應用超高壓冷榨(HPP)工藝,更好保留生姜、姜黃的風味和營養成分,確保姜辣素、姜黃素等活性物質的有效性;原料方面,選擇生姜這類相對小眾卻具明確暖身功效的食材,避開紅棗、枸杞等紅海競爭,開辟出新的細分市場。
◎圖源:小紅書用戶@吃瓜一線
盒馬APP顯示,HPP姜黃生姜檸檬飲售價為8.9元/100mL,在口味與價格上都有一定的門檻,但這并未對其爆火造成影響。據了解,這款產品上市當月就有超3000人下單,快速升至冷藏飲品復購榜首位,且在上線前期曾多次賣斷貨。此外,小紅書上,消費者對這款產品的討論度也在持續走高。這些現象都從側面證明,只要是貼合消費者需求的創新,小眾原料亦有大市場。
除此之外,盒馬在今年還推出了無花果亞麻籽輕養水,因切中“腸道健康+輕養生”需求上市即火爆。據盒馬的飲品排行榜,其4月銷量成功超越此前市場熱度最高的紅豆薏米水,榮登盒馬植物飲料銷售榜首。于此同時,深耕椰飲賽道的可可滿分,也在近日推出了0糖0脂0卡的無花果亞麻籽植物飲料,呼應了市場對“清潔標簽”與“輕負擔”養生飲品的需求。
?
這些創新嘗試表明,中式養生水市場正進入“深度創新”階段——品牌不再局限于原料的簡單組合,而是從技術、文化、體驗等多個維度構建系統性競爭力。而其根本創新邏輯,始終圍繞消費者對功效精準化、體驗新鮮化和產品個性化的深層需求展開。
03
養生賽道的未來啟示錄
從三得利與眾多品牌的布局中可以看出,中式養生飲品賽道已從“品類紅利期”邁入“系統競爭力構建期”。對企業而言,單純依賴概念或流量已難以持續增長,必須從原料溯源、工藝創新、文化賦能等多維度建立壁壘。
?
例如,三得利借助漢方和藥膳理論體系打造差異化產品,盒馬則通過HPP技術和高價值原料切入細分市場,這些都表明:真正的創新需建立在技術儲備與文化理解的雙重基礎上。
對經銷商和渠道方來說,選品邏輯也應從“什么火賣什么”轉向“誰更可持續賣誰”。同質化產品雖短期內可通過促銷起量,但長期缺乏復購和品牌忠誠度。反而像盒馬HPP姜黃飲、伊刻活泉的現泡養生水等具有明確功能差異和技術門檻的產品,更易形成穩定動銷和高復購,從而帶來更健康的渠道利潤結構。
?
從消費者視角看,他們對“養生”的認知正從“泛養生”走向“精準養生”。不再滿足于“紅豆薏米”這類泛概念產品,而是追求功效明確、成分透明、體驗新穎的解決方案。這意味著品牌必須更深入洞察消費場景(如腸道健康、暖身、提神等),并通過產品語言與用戶建立信任關系。
若跳出企業、渠道與消費者三角,從行業整體發展來看,中式養生飲品的創新正在反向推動供應鏈升級。例如,高價值食藥同源食材(如鐵皮石斛、姜黃、亞麻籽等)的需求增長,促使種植端、加工端更加注重品質標準和溯源體系。同時,超高壓冷榨、鎖鮮蓋等工藝的應用,也推動了飲料生產技術的迭代與配套產業鏈的成熟。
此外,監管與標準層面也需跟上市場創新步伐。目前養生水市場仍存在概念模糊、功效宣傳邊界不清等問題,未來隨著市場規模擴大,相關法規勢必逐步完善。品牌若能提前在原料與功能宣稱等方面做好布局,將更具長期競爭優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