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L
文:十里
來源:靈獸(ID:lingshouke)
01
經銷商走下坡路了
王鵬是華北地區的一名快消品經銷商,在這個行業已經干了十幾年。上周末,他按照慣例去看了幾家剛開業的硬折扣超市,回來后整個人都沉默了許久。
“以前逛超市,心里多少有點底,現在看著貨架,總覺得自己的位置越來越小?!蓖貔i說。讓他觸動的,是那些悄然出現在熟悉貨架上的“新面孔”。冷凍柜里的素食、暢銷的生鮮、日化區的洗發水,甚至零食,都開始出現渠道的自有品牌商品。
“這些正是消費者買得最多、最穩定的品類。過去靠著分銷這些貨吃飯,如今渠道把它們變成自己的品牌?!蓖貔i的話帶著無奈。
價格差讓問題顯得更殘酷。在奧樂齊,500毫升洗發水售價9.9元,而同規格品牌產品至少要十幾元;1.5升裝的洗潔精只要8.9元。消費者普遍感嘆太劃算,但對王鵬這樣的經銷商來說,“這是我們拼命拿貨也達不到的水平”。
更讓人無奈的是,這些產品并非以犧牲品質為代價。和過去商超推出的廉價平替不同,新一代折扣渠道不斷加強供應鏈管理,代工廠要經過層層篩選,確保品質穩定。
換句話說,這些低價商品并不是次品,反而正在教育消費者學會“用更少的錢買到相同甚至更好的商品”。
這種變化已經迅速鋪開。
奧樂齊在無錫經開區和蘇州世茂廣場同步開出兩家新店;緊接著,北京物美的首批“物美超值”硬折扣門店一次性亮相六家;隨后,美團在8月底推出旗下硬折扣項目“快樂猴”;而京東也稱,將在江蘇宿遷和河北涿州同時開出5家折扣超市,加之盒馬NB已開出近300家門店。
短短數月間,硬折扣超市加速落地,全國各地正迅速進入開花的狀態。
盡管玩家背景各異,但其門店模型卻高度趨同:面積通??刂圃?00到1000平方米,SKU數量從傳統大賣場的上萬個,精簡至1500個以內,并集中鎖定在牛奶、雞蛋、零食、紙品等高頻剛需品類。這種表層形態的相似性,指向了其背后共同的運營邏輯。
所以,本質的改變,則在供應鏈。硬折扣要求毛利只有10%至15%,遠低于傳統超市的20%至25%。在如此緊繃的空間里,經銷商和分銷鏈路被直接剔除,取而代之的是產地直采、自有品牌代工、與工廠深度綁定。
與此同時,門店摒棄精裝修和繁瑣促銷,把節約下來的成本轉化為價格優勢。
事實上,即便并非硬折扣陣營的企業,也在使用類似邏輯在調改門店。永輝今年3月啟動的裸價直采,要求品牌方必須以接近出廠價供貨,并徹底砍掉進場費、陳列費、促銷費等費用。
一位日化類經銷商向《靈獸》透露:“通知下來的時候很震驚,以前總代理還算有空間,但如果全類目直采,那我們基本沒有位置了?!庇垒x雖然并非典型的硬折扣玩家,但其“裸采”動作已經足以沖擊經銷商。
在山東市場,已有經銷商感受到了壓力。一家飲料總代理表示,部分硬折扣門店的大牌零售價格,比工廠出廠價還便宜十幾個點?!靶〉旮緵]法和這種價格競爭,銷量下降了20%甚至更多。終端囤貨減少,我們的貨只能低價拋,價格體系徹底亂了?!?/p>
隨著渠道自建團隊直接對接工廠,曾經被視為“不可或缺”的經銷商角色,正在快速被替代。物流與資金周轉的功能可以自建完成,甚至有工廠主動為折扣渠道設立專項服務團隊,徹底繞開代理。
“比起人情關系,真實的價格才是決定性因素?!币晃粯I內人士直言。永輝的裸采已經讓許多經銷商站在風口浪尖,而硬折扣的全面爆發,將更快、更徹底地改寫整個行業的生意邏輯。
對于經銷商而言,他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令人咋舌的低價,更是整個商業系統正在重置的信號。過去在渠道網絡中扮演關鍵節點的角色,如今正被新的效率模型,重新定義為可被優化的成本環節。
02
低價擠壓上游供應鏈
硬折扣的低價不是憑空出現的。它背后依賴于一整套供應鏈的重組,成本壓力沿著層層環節傳導下去。對于上游供應商和代工廠來說,這既代表著新的訂單與規模擴張的機遇,也意味著利潤被持續壓縮的事實。
蘇林是廣東一家飲品代工廠的負責人,也是最早接入硬折扣渠道的工廠之一。他的工廠已有二十年歷史,前幾年和折扣連鎖合作,啤酒訂單量一度穩定增長。
“訂單規模很穩,單量比我們做傳統商超時還大?!碧K林說。為了抓住機會,他更新了設備“投入成本近百萬”。
但緊接著的問題讓他始料未及。在最新一次的例行談判中,渠道提出了顯著低于以往的出廠報價?!扒耙荒晡覀円呀浗颠^一次了,利潤被壓得很薄,再降下去幾乎等于虧本?!碧K林坦言。最后,他的工廠被出價更低的同行替代。新投產的產能閑置下來。
業內不少人有著相似的經歷。江浙地區一位食品加工企業負責人表示:“硬折扣一方面能給工廠帶來持續訂單,但價格要求基本不留余地。如果跟不上,下一家馬上頂上來?!彼毖?,合作往往意味著“要么薄利多銷,要么被淘汰”。
這種情況并非偶然。
消費者看到的是價格便宜,但背后是渠道只能通過規模采購和降低供應端成本來維持平衡?!八麄円WC消費者的低價,就必須不斷壓縮上游的利潤空間?!币晃谎芯苛闶酃湹姆治鰩煴硎?。
一些渠道試圖通過極限削減運營成本為供應商留出空間。比如,租金低廉的選址、簡單裝修、能源開支壓縮,甚至在部分店鋪限制空調使用。這樣做,短期內確實緩解了上游壓力,不過這些手段終歸有上限。當運營端再無可壓縮時,壓力自然回流到商品本身。
市場已經出現了一些跡象。
蘇林向《靈獸》透露,有些快消品在硬折扣超市的包裝與常規銷售不同,500毫升的飲料,被替換成350毫升??們r更低,但單位成本并沒有下降。這種做法看上去消費者占了便宜,其實可能是另一種形式的漲價。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質量控制。硬折扣渠道中,自有品牌和白牌商品占比正在持續走高?!澳承┡c大牌外觀接近的包裝,實際口感或效果卻差距明顯?!碧K林稱,盡管這類情況并不普遍,卻足以說明供應商在利潤空間緊縮下可能做出的妥協。
“別小看那幾個點的利潤?!碧K林感嘆,“一旦被壓縮掉,就很難在原料采購、品控投入上保持原有標準?!?/p>
從行業角度看,硬折扣的擴張是一場由零售端發起的效率重組。它借助集中訂單和價格優勢篩選效率高的產能,也推動不具備競爭力的工廠更快退出。
對供應商來說,這是一次無可避免的挑戰,如果能在低毛利環境下穩定供貨,訂單規模確實會帶來成長空間;但如果無法適應,前期投入很可能轉為沉沒成本。
當然,這場變化的核心并不是零售企業本身,而是整個產業鏈的邏輯?!坝舱劭鄣膲毫ψ罱K會傳導到每一個環節,經銷商、供貨商、代工廠,沒有誰能置身事外?!币晃贿B鎖超市相關負責人總結道。
03
終端困局
如果說,對經銷商的擠壓發生在供應鏈的中游,對代工廠的壓力落在產業鏈的上游,那么硬折扣浪潮的最后沖擊,正發生在離消費者最近的“最后一公里”。
在這場競爭中,遍布城市毛細血管的夫妻老婆店、社區小超市,以及體量龐大卻轉身遲緩的傳統大賣場,都在承受著生存危機。
首當其沖的,是價格帶來的碾壓。
上述山東經銷商坦言:“部分硬折扣門店里,一些大牌飲料的零售價,比工廠的出廠價還要低十幾個點?!边@意味著,社區小店從經銷商那里層層加價拿到的貨,進貨成本本身就可能高過折扣店的零售價?!澳阆胭u都沒法賣,顧客一比價就掉頭去折扣店買了?!彼f。
濟南的一位小店主同樣無奈:“飲料、零食銷量下降了差不多三成。老顧客習慣了去折扣店買大件,在我這只順手買些煙紙、礦泉水?!?/p>
供應鏈效率決定了“成本差異”,這種差距不是勤奮經營、人情關系就能抵消的。當消費者逐漸形成“想要便宜就去折扣店”的習慣,傳統終端便被迫降級為應急補貨點,既留不住客流,也留不住利潤。
更深刻的壓力來自巨頭的精準圍剿。
夫妻老婆店和社區超市曾經的護城河,在于“便利性”和“鄰里關系”。但當互聯網巨頭攜資本與數據入場,這層護城河幾乎不再成立。
盒馬NB、美團“快樂猴”等普遍采用500至1000平方米的小店戰略,并利用位置數據,將門店直接嵌入人口密集、家庭消費集中的成熟社區。選址不再憑經驗,而是用數據演算后的“定點占領”。
在品類設計上,這些新型折扣門店也與傳統終端拉開距離。SKU被壓縮至1500個以內,集中在最高頻的剛需商品上。通過這些“尖刀品”的低價像抽水機一樣,把社區的核心購買力集中吸走。消費者在樓下折扣店就能滿足“一日三餐”的核心需求,這讓傳統小店賴以生存的便利功能逐漸失效。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連發起這場零售變革的傳統商超巨頭自己,也成為這場終端清場中的“被沖擊者”。
永輝、大潤發的虧損案例已經表明,超大賣場依賴上萬個SKU、數萬平米面積的年代已難以為繼。高昂的人力、租金和庫存成本,卻換不來與折扣業態相匹敵的效率與坪效。即便嘗試“瘦身”,砍掉部分供應商、壓縮成本,調改,但這些措施現階段看,依舊治標不治本。
于是,商超也會加入硬折扣業態,比如物美。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新開的折扣小店,也在蠶食自己大賣場的客流。
但也不全是“悲觀”,換個角度看,硬折扣的擴張也并非毫無隱憂。硬折扣自身也存在難題:盈利能力有限、成本持續高企,擴張越快問題越多。未來它能走多遠,能否真正沉淀為零售常態,仍需交給時間和市場檢驗。
可以確定的是,零售的未來不會由某一種業態單獨主導。硬折扣只是當下的強力變量,而真正能夠穿越周期的,往往是那些能在效率與差異化之間找到平衡的參與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