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零售乾坤
八月的零售江湖格外熱鬧。這邊美團、阿里、京東剛發布“血肉模糊”的二季度財報——美團經營利潤暴跌98%,京東凈利潤腰斬,阿里雖然股價上漲但也少賺了百億。
這邊美團“快樂猴”杭州首店開業當天火爆到“15分鐘補貨一次”;京東折扣超市在宿遷四店齊開,單日涌入超30萬人,9.9元30枚的鮮雞蛋迅速被搶購一空;阿里旗下300家盒馬NB更名“超盒算NB”,自有品牌占比高達60%。
看似不相關的兩件事,背后卻藏著同一個邏輯:線上燒錢換增長的游戲已經玩不下去了,巨頭們正在線下尋找新的出路。
一場燒錢百億的外賣大戰,竟然逼得互聯網巨頭們集體轉向線下硬折扣超市!這到底是無奈之舉,還是找到了流量與銷量的終極答案?
?
01?
血染的二季報:即時零售絞肉戰
?
先來看看這場外賣大戰有多慘烈。
京東外賣業務一個季度就燒掉了141億,美團少賺了115億,阿里雖然只透露即時零售營收增長了16億,但實際投入可能“遠遠超過100億、達到150億甚至200億”。
資本市場直接用腳投票:美團股價單日暴跌12.55%,京東跌超5%,只有阿里因為投入時間較晚,受影響相對較小,股價反而上漲。
大佬們的心態也很微妙。京東最先喊停:“0元購、18-18等外賣惡性補貼是嚴重內卷的表現”。美團王興無奈表示:“美團不想卷,但不能不反擊”。只有阿里窮追不舍,繼續加碼500億補貼。
?
02?
為什么都盯上了硬折扣?
?
市場潛力巨大
2024年中國硬折扣市場規模已突破2000億元,但滲透率僅為8%——與德國(42%)和日本(31%)等成熟市場相比,增長空間顯著。未來十年中國硬折扣業態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達5.6%,遠超大賣場的2.5%,甚至略高于便利店的5.5%。
消費觀念轉變
消費者正從對品牌光環的盲目追逐中“祛魅”,轉向“既要價格穿透力,又要品質底線感”的理性精明消費。2024年,中國奢侈品消費整體下滑3%,境內市場更是暴跌17%;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奧特萊斯銷售額逆勢增長約4%,達2390億元。
完美契合即時零售需求
硬折扣店擁有低價格、多品類、臨近社區等特征,既能成為即時零售的“節點”,又能承接線上溢出的流量。美團通過“快樂猴”補全“美團閃購”的實體支點;京東將折扣超市作為“京東秒送”的倉配基地;阿里則將盒馬NB接入淘寶88VIP體系,構建“淘寶閃購-盒馬-餓了么”消費閉環。
03?
即時零售+硬折扣:天作之合還是硬湊CP?
?
優勢:一擊命中消費痛點
極致的性價比體驗:硬折扣通過源頭直采、減少中間環節、簡化運營成本等方式實現低價,結合即時零售的快速配送,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獲得高性價比商品。
更高效的供應鏈整合:硬折扣店可以作為即時零售的前置倉,減少倉儲成本,提高配送效率。美團“快樂猴”未來可接入美團日均1.5億單的即時配送體系,復用745萬騎手資源,在豐富商品供給的同時降低履單成本。
流量雙向賦能:線下門店吸引的顧客可以轉化為線上用戶,線上平臺的流量也可以引導至線下門店,實現雙向引流,全域融合,無界零售。
挑戰:薄利生意如何盈利
利潤空間極其有限:硬折扣本身就是“利潤薄、要求高”的苦生意,加上即時零售的配送成本,盈利模式挑戰巨大。
供應鏈管理復雜度高:硬折扣要求供應鏈極度高效,疊加即時零售的快速響應需求,能否持續穩定地拿到低價好貨,對供應鏈管理提出了極高要求。
差異化競爭難題:各家的商品結構和價格可能逐漸趨同,如何形成差異化優勢是關鍵挑戰。能否發展出豐富而可靠的自有商品體系,決定了是否會陷入無休止的價格火拼。
04?
零售業的未來:誰主沉???
隨著巨頭們紛紛入局,零售業的未來正在重塑。
自有品牌成為核心競爭壁壘: 盒馬NB自有品牌占比達60%,奧樂齊更是高達90%。未來零售競爭的關鍵在于商品力,而非渠道力。
供應鏈能力是決勝關鍵:硬折扣并非簡單降價,而是通過優化供應鏈、減少中間環節、簡化運營成本等方式來實現商品高性價比。
技術賦能提升效率:AI、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選品、庫存管理和配送效率。京東復用智能供應鏈系統實現涿州店5000個單品精準管控。
區域化與差異化并存:盒馬NB深耕華東后開放加盟下沉,京東從涿州、宿遷等北方城市切入,美團“快樂猴”聚焦杭州、北京等一線市場,形成區域梯次競爭格局。
京東折扣超市里,排隊搶購9.9元雞蛋的大媽可能不知道,她參與的是一場萬億級別的零售革命。
美團“快樂猴”門口忙碌的補貨員也許沒意識到,他正在為美團搭建線下零售堡壘添磚加瓦。
盒馬NB的更名背后,更是阿里對零售行業未來趨勢的重新思考。
?
即時零售+硬折扣的組合,看似是商業模式的無心插柳,實則是零售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用最短的路徑、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把最優質的商品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當所有玩家都實現高周轉、低成本運營時,“折扣”二字將自然消失。
零售業的未來,屬于那些能同時駕馭數字化與供應鏈的先驅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