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銘
來源: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
最近,投資圈多了個新?!袄系琴I酒”。
起因是,荒原投資董事長凌鵬質疑賣方機構對中際旭創的業績預測過于樂觀。對于凌鵬的質疑,國盛證券的一位分析師在朋友圈直接回應:“買你的白酒去吧,老登?!?/p>
“老登”一詞本是方言,原是對年長男性的稱號,但現在在網上慢慢演變為對思想傳統的中老年男性的調侃。
該分析師的話帶有明顯的調侃和不滿,暗示凌鵬的思想停留在白酒這樣的傳統消費板塊,不理解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
事實上,白酒板塊最近表現的確不太好。往年中秋國慶雙節前夕,白酒價格往往一路看漲,今年卻一反常態。
最近,曾經一瓶難求的飛天茅臺,散裝批發價跌至1760元,創下歷史新低。不僅茅臺,五糧液等白酒價格也在下跌。有煙酒店主坦言:"價格連續跌了半年多,幾乎一天一個價,我們不敢進新貨。"
伴隨著酒價下跌的,是白酒酒企和行業整體下行的態勢。今年以來,白酒行業經歷深度調整,產量、利潤雙雙下滑,庫存周轉天數增加。許多白酒經銷商表示庫存增加,渠道壓力巨大。
這場調整是短期波動還是長期趨勢?以茅臺、五糧液、山西汾酒、瀘州老窖和洋河為代表的酒企,又將如何應對?
01
寒氣逼人:
行業現狀與破價真相
白酒這一輪降溫,不是某一家的困境,而是整個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的信號。
從宏觀層面看,行業正面臨量價齊跌的局面。
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白酒產業產量完成191.59萬千升,同比下降5.8%。同時,有接近60%的酒企出現價格倒掛現象——即市場實際成交價低于廠家指導價。其中800-1500元價格帶受影響最嚴重,這個區間是酒企銷售的核心地帶之一,卻成了“重災區”。
(來源:2025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
具體到企業身上,今年上半年白酒規上企業銷售收入3304.2億元,同比微增0.19%;利潤實現876.87億元,同比下降10.93%。
收入勉強持平而利潤明顯下滑,說明行業正在“以價換量”,盈利能力受到擠壓。
白酒價格持續下跌的直接原因,是庫存高企。
中國酒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行業平均存貨周轉天數達900天,同比增加10%。這意味著,一批貨從出廠到最終賣到消費者手中,平均需要兩年半時間。令人擔憂的是,58.1%的經銷商反映庫存繼續增加。
庫存越來越高、周轉越來越慢,經銷商就會在現金流的壓力之下降價出貨,這就形成了價格下行的壓力循環。
拿茅臺來說,財報顯示茅臺近5年成品酒(含系列酒)庫存持續增長,由2020年的8314噸上升至2024年的17760噸。去年成品酒的庫存量同比增長了27%,是近幾年增速最高的一年。瑞銀在研報中就指出,茅臺的社會庫存偏高,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產品的動銷。
同樣,五糧液2024年的庫存量達6173噸,同比暴漲39.13%。為了去庫存,五糧液今年年初暫停第八代五糧液(普五)供貨,希望通過斷供穩定終端價。
深層次看,庫存高企背后是供需關系發生逆轉的結果。
從需求端來看,由于今年上半年的“禁酒令”等因素,商務宴請、公務消費等場景在政策約束下逐步縮減,再加上年輕人對白酒和酒桌文化不感冒,消費群體斷層問題逐漸顯現。
供給側方面,在行業高景氣時期,各大酒企大量擴產、頻繁提價,導致中高端市場嚴重擁擠。這些產能在這兩年集中釋放,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供需失衡。一旦需求收縮,價格體系就容易發生松動。
白酒價格下跌是供需關系變化的必然結果,也是行業理性回歸的表現。過去那種靠漲價就能帶動增長的好日子,恐怕一去不復返了。
02
酒企生存現狀:
頭部承壓,區域分化,中小出清
行業寒意已經不可避免地傳導至每一家酒企,但各家應對能力和表現卻不盡相同。
頭部酒企雖然基本盤穩固,但增長明顯放緩,甚至開始有小幅下滑。
茅臺作為行業龍頭,2025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893.89億元,同比增長9.10%;歸母凈利潤454.03億元,同比增長8.89%。2025年全年收入增長目標定在9%,這也是2016年以來茅臺收入增速首次降至單位數。面對行業整體調整,強如茅臺也難以獨善其身。
五糧液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受主力產品價格倒掛和渠道利潤萎縮影響,2025年上半年營收527.71億元、歸母凈利潤194.92億元,同比增速僅為4.19%和2.28%,二季度歸母凈利潤更是大幅下滑7.58%。
瀘州老窖因高端酒之外品類表現不佳,上半年營收164.54億元,同比下滑2.67%,歸母凈利潤76.63億元,同比下降4.54%。
分季度來看,三家公司的二季度數據都比一季度差。
區域酒企則呈現出有守有攻、分化加劇的態勢。
山西汾酒作為區域龍頭全國化的成功代表,上半年營收239.64億元,同比增長5.35%,凈利潤85.05億元,同比增長1.13%。這得益于其全國化戰略的推進,以及高端和大眾產品形成的抗風險組合,在行業調整期仍保持了增長態勢。
而像洋河這樣的區域強者,則面臨深度調整。因渠道轉型和產品迭代陣痛,洋河成為唯一收入降幅超兩位數的百億酒企,上半年收入147.96億元,同比下滑35.32%,歸母凈利潤43.44億元,同比下滑45.34%,交出近年來最差的半年報。公司正通過停貨去庫存和產品重構來尋求突破,但轉型陣痛期可能還會持續。
最難受的是那些品牌力弱、產品同質化嚴重的中小酒企。
它們既沒有“茅五瀘”的品牌護城河,也沒有汾酒的差異化特色,在行業上行期尚可借勢增長,一旦進入調整期,便迅速陷入盈利不佳和業績下滑的困境。上市白酒公司中,今年上半年有三家酒企的毛利率下滑非常嚴重,分別是酒鬼酒、舍得酒業、口子窖。
三家中,酒鬼酒業績下滑最為嚴重,營收下降43.54%,歸母凈利潤暴跌92.6%,經銷商數量大幅減少,庫存周轉天數激增。舍得酒業營收下降17.41%,歸母凈利潤下降24.98%,雖然二季度凈利潤大幅增長,但主要是通過壓縮費用實現,核心產品收入下滑??谧咏褷I收下降20.07%,歸母凈利潤下降24.63%,尤其是二季度收入接近腰斬,高端產品動銷乏力。
這些中小酒企,面臨著一些共同困境:需求減弱、庫存高企、渠道壓力以及如何在短期生存和長期發展間找到平衡。一些扛不過的酒企,則會黯然退出競爭場。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白酒規上企業數量為887家,同比減少了100多家,這個數字足以說明問題。
03
不可逆的變化與結構性機會
白酒行業是否還能重回高增長軌道?答案比想象中復雜。
這一輪周期,與過去截然不同。過去三十年,白酒行業大致經歷了三個主要周期:1998-2003年的調整期源于亞洲金融危機和山西假酒案;2004-2012年的黃金期得益于經濟高速發展和政務消費拉動;2013-2015年的深度調整則是因為“八項規定”出臺。每一輪周期過后,行業都能較快復蘇,甚至創出新高。
而本輪調整,跟之前有著本質區別。
首先,消費群體的變化是根本性的。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的報告顯示,白酒的主力消費群體正在進行代際更迭:1985-1994年出生的人群承接“85前”成為新主力,占比34%;而1995年后出生的成年群體占比18%。
《2023年中國白酒行業消費白皮書》顯示,85后的消費者正在逐步成為白酒新消費的主力軍,未來約83%的白酒增量人群將集中在95年后出生。但是,年輕人的酒類消費偏好是多元化的,葡萄酒、威士忌、精釀啤酒等替代品選擇豐富,白酒不再是唯一選擇。
其次,健康意識的提升改變了消費觀念。
現代年輕人更加注重健康飲酒,“少喝酒、喝好酒”成為共識。過去那種“不喝不給我面子”“大肆拼酒”的情況,在年輕人群體中變得越來越少見。這種心態的轉變大多是難以扭轉的,也會進一步影響白酒的銷量。而且白酒在年輕人中作為社交貨幣的重要性也在減弱,傳統的酒桌文化正在被解構。
渠道變革的變化,也在深刻影響行業。這兩年,電商直播、社區團購等新渠道的興起,打破了傳統的多層分銷體系,價格更加透明,酒企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盡管如此,新的結構性機會仍在不斷浮現,大眾化和場景分化是重要趨勢。
《2025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銷售最旺的三個價格帶分別是300-500元、100-300元及100元以下,2025年,最佳動銷價格帶下移到了100-300元。倒掛程度最嚴重的仍然是800—1500元和500元~800元價位帶。
這說明白酒消費正在分化——擁有品牌力的高端白酒依然有市場,但追求性價比的大眾消費也在崛起。
(來源:2025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
另外,艾媒咨詢的調研指出了一個關鍵轉折:家庭聚會(49.11%)和朋友聚會(48.00%)已超越商務宴請(42.22%),成為白酒前兩大消費場景?;閼c壽宴與個人獨酌,分別占據39.11%與34.67%的份額。錨定家庭和朋友聚會場景的白酒產品,或將獲得更多機會。
面對這些變化,酒企需要重新思考產品與渠道策略。高端名酒仍會有其市場,但增速放緩、集中度提高。大眾酒市場則可能誕生新品牌和產品,憑借性價比和情緒價值打動年輕消費者。比如低度白酒、果味白酒、小瓶酒等品類正在嘗試破圈。
當然了,數字化也在重塑酒業生態。無論是D2C(直接面向消費者)模式、社群營銷,還是沉浸式體驗店,都意味著酒企必須更貼近真實喝酒的人。茅臺推出的“i茅臺”數字化營銷平臺就是一個嘗試,通過直連消費者來穩定價格體系和提升用戶體驗。
短期內,白酒價格可能繼續下探,行業出清仍將繼續。但長期來看,能活下來并實現健康發展的,一定是那些品牌底蘊深厚、現金流健康、愿意真誠對接消費者的企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