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檸檬到檸檬+,看酸爽風味的進化論

食安時代
2025.09.15
檸檬風味本身的情緒價值也值得品牌深挖,將其與更具象化的情緒相聯系或許可以提高差異化競爭力。

文:夢妍

來源:食安時代(ID:shianshidai)


檸檬風味是飲品市場一種經久不衰的口味,從經典的雪碧、冰紅茶到升級的檸檬汁、冷榨檸檬液等花樣百出,直到如今還有不少品牌圍繞檸檬風味推新,這不僅證明了檸檬飲品較強的市場接受度,還表現出了廣闊的拓展空間。但隨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品牌在檸檬風味上的創新空間也被進一步壓縮,加上一些爆品搶占了消費心智,留給后入局者的機會并不多。


從近期一些品牌推新能夠看出疊加功能性成分開始成為新方向,尤其是在健康化趨勢影響下這類產品可能更受市場青睞,品牌還可以從場景、形態入手,推出針對更多細分場景及不同于傳統“喝”檸檬的飲品類型,在口味上也可以結合地域特色以獵奇風味提高曝光度等。檸檬風味本身的情緒價值也值得品牌深挖,將其與更具象化的情緒相聯系或許可以提高差異化競爭力。


01

轉向健康+風味的綜合比拼


作為經典風味之一的檸檬風味在飲品市場中備受品牌青睞,從線下茶飲店的檸檬水、檸檬小麥青汁到飲料賽道中的冰紅茶、金桔檸檬、冷榨檸檬液等產品層出不窮,數據顯示,檸檬風味在中國占據了飲料市場的較大份額,堪稱現象級風味。其酸甜、清爽的風味也深受消費者喜愛,早在16世紀中期檸檬水便在巴黎流行起來,到了19世紀檸檬味的七喜和雪碧已成為國外家喻戶曉的品牌。


之所以能夠在市場中經久不衰,除了獨特的口感外營養價值也是主要原因,在大眾認知里檸檬身上疊滿了健康賣點,“美白、生津開胃、促消化、抗氧化”常和檸檬相聯系,尤其是當代年輕人對健康迫切需求讓營養優勢再一次突顯,比如水溶C在社交平臺中不少帖子中都被賦予一定的功能,比如“解酒、口腔潰瘍、緩解喉嚨疼痛”等。盡管一些品牌會用檸檬的健康屬性做文章,但將檸檬與健康功能性進行強鏈接的并不多。


一些品牌似乎看到了這一空白市場,開始強化其功能屬性,想要提前搶占消費心智,比如蒙牛旗下益生菌品牌優益C推出了一款益生菌檸檬茶,品牌宣稱產品中添加的專利益生菌是其自研的中國專利益生菌PC-01,“活性”是這一菌株的優勢之一。


今年2月好望水瞄準檸檬風味賽道推出檸檬薏米水,宣稱采用了創新的低溫冷磨技術,封存了檸檬的鮮活風味,能保證在產品的生命周期內持久鮮活的檸檬香。近日該品牌又再度加碼檸檬飲品賽道推出新品維E檸檬水,宣稱制作過程0添加糖、0能量、0人工甜味劑,主打健康無負擔。


這些新品進一步強化了產品的健康屬性,不僅為其它品牌提供了思路,似乎也在側面反映了今年檸檬風味飲料的競爭已從單一口味競爭轉向健康功能+風味的綜合比拼,未來品牌或許可以在檸檬風味飲品中添加一些功能性成分來探索更多可能性。


02

從需求出發適配更多場景創新


穿越長周期的檸檬飲品不僅沒有伴隨時代的發展被消費者淘汰,反而日久彌新在近幾年的飲品界勢頭愈發強勁,這與其風味的場景適配度較高有較大關系。由于其具備較高的VC含量,被不少女性作為美白的選擇,此外檸檬飲料的口感酸甜、清爽,也具備較強的佐餐場景屬性,在火鍋、燒烤餐飲場景下解膩解辣是不少品牌的宣傳重點,也是大部分消費者的共同認知。


比如某品牌檸檬茶在宣傳頁上標注“百搭佐餐、歡樂小聚、工作學習清爽一下”等場景;某品牌冷榨檸檬液宣稱與“睡醒迷糊、早起榨汁、熬夜超負荷、調酒”等場景適配。在此基礎上的細分場景或許可以為品牌提供創新方向,比如在早晨大部分人較為困倦需要喚醒身體,品牌可以通過推出添加微量咖啡因或天然草本的檸檬氣泡水加強與“提神醒腦”的聯系,讓消費者早起就能夠聯想到相關產品。


餐后解膩幾乎是眾多檸檬風味飲品的場景標配,但其實不少檸檬飲品為了保障口感會添加大量糖類成分使酸的口感變淡,品牌可以通過推出高濃度檸檬汁來滿足市場需求以更好的適配場景。在一些品牌宣傳教育下,運動后補充電解質和維生素的需求增加,品牌可以推出專門針對這一場景的檸檬電解質水來滿足需求。


對于一些品牌宣稱的夜間場景也值得深挖,但在這一場景下大部分消費者更加需要低熱量、低糖,產品配方也需要做出適當改變,還可以通過添加一些助眠成分來提高說服力。低碳生活場景很容易被品牌忽略,但隨著可持續理念的不斷深入市場對飲料環保的需求也在上漲,因此品牌可以通過推出可重復灌裝的玻璃瓶裝檸檬濃縮液,空瓶回收兌換積分等方式與這一場景綁定,并與市面上的檸檬風味飲品拉開差距。


03

從風味、工藝出發做形態躍遷


從市場中常見的產品分析,檸檬飲料的創新進階之路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向,發揮風味百搭優勢與其它水果口味相搭配,比如金桔檸檬、檸檬芭樂氣泡果汁等;還有一個是以個性化檸檬特征打造產品記憶點,比如冷榨檸檬汁等品類,突出飲用時的檸檬風味口感優勢。從其發展歷程來看,年輕人都始終愿意為“新奇口感”買單,有相關調查顯示75%的消費者表示對檸檬飲料自帶好感,尤其對創新型的檸檬飲料抱有更多期待。


趣味化成為檸檬飲料的升級方向,比如某品牌在大部分品牌想用其他口味來掩蓋檸檬酸澀口感的大環境下,深耕“酸味”這一特點,以“lemix拼配檸檬”和“香氣回填”工藝,提升工業化生產過程中的穩定性并強調“立體檸檬口感”使得品牌火爆出圈,據了解該品牌在創立4年多時間銷售額累計突破5億大關,整體復購率達25%。


近日優酸乳推出了嚼檸檬輕乳果汁新品,通過添加檸檬皮、柚子肉、椰果等,帶來“喝果汁、嚼果皮、品果香”的多重產品體驗,在品牌宣傳頁上也明顯標注了“檸好,不一樣的檸檬體驗”。這一產品進一步強調了差異化口感,其它品牌也可以以此為創新點在相關飲品中融入更多口感層次。


但這對技術有一定要求,在傳統工藝中檸檬和牛奶的結合有技術上的壁壘,檸檬與牛乳的融合在口感和營養吸收上都存在相互影響和制約的困境。上述品牌通過特殊工藝處理牛奶中的脂肪讓口感更清爽,還經過多次不同蛋白含量的測試,嚼檸檬選用0.6g蛋白乳基有效平衡兩者的口感。在工藝上嚼檸檬采用檸檬帶皮整榨工藝,能夠為飲品帶來更立體、自然的檸檬風味。


以此創新為靈感,其它品牌還可以將凍干技術應用在相關產品上,推出激活后飲用的產品,增加飲品的趣味性和新鮮感。此外在包裝上創新也可以為產品帶來眼前一亮的效果,比如推出類似蜂蜜和水分離式的包裝,將檸檬汁和氣泡水分隔儲存在擰蓋后融合,為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04

在味覺體驗外挖掘情緒價值


目前以檸檬為主的飲料市場規模已經突破千億大關,有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檸檬水市場突破2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2.3%,2029年整體規模有望突破500億元。隨著消費者對健康天然產品的持續追捧,濃縮檸檬汁的市場規模預計在2025年將會同比增長10%。檸檬風味雖然潛力較大但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看出同質化問題,比如山姆超市所推出的自營產品小青檸汁爆火后便涌現了不少跟風創新的品牌。


當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一些品牌開始在成分升級上下功夫,檸檬含量是較為直觀的體現,比如某品牌金桔檸檬標注檸檬濃縮汁添加量2克/升、某品牌大檸檬汽水宣稱含至少4%的鮮榨檸檬汁成分、某品牌宋柚汁宣稱果汁含量≥10%,但整體來看檸檬汁含量也并不高。隨后在市場競爭中“情緒價值”就成了香餑餑,各大檸檬飲料品牌開始注重對情緒價值的深度挖掘。


比如一些品牌宣傳“一鮮一爽更出色”“大檸檬、大爽”再到“酸爽暴擊”“帶皮檸檬、層層嚼感”等,都能看出隱含的情緒價值,而這也大大提高了市場對產品的好感度和忠誠度,尤其是對于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更大。有數據顯示年輕人更愿意為情緒買單,2024年雙十一期間,有近三成年輕人在快樂消費上占比超50%。


從數據中可看出當代年輕人不再僅僅滿足于產品的基本功能,對情緒價值的追求日益凸顯,但隨著情緒價值被越來越多品牌應用,接下來各品牌在情緒價值上的打造也有更高要求。在檸檬風味飲品的創新上需要進一步挖掘情緒共鳴點,比如將其與“抗焦慮”相聯系,相關品牌代表人曾表示檸檬有個非常大的賣點—抗焦慮,這個功效源自檸檬烯,但目前主要在檸檬精油類產品中出現,未來飲料品牌或許可以憑此拉動檸檬風味飲料再登新高。


05

地域化風味的應用


從電商平臺搜索發現,檸檬風味飲料的口味越來越豐富,比如某品牌鴨屎香檸檬茶、大麥檸檬青汁、檸檬芭樂等等,但由于入局門檻并不高,某類創新口味取得不錯成績后便會有其它品牌跟風推出,所以市場中類似口味產品重合度較高。比如在小紅書平臺上以小青檸汁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看到包括各種品牌在內的數十萬條種草筆記,只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口味并沒有太大差別。


這也為品牌提供了創新機會,若想要進一步擴展市場,針對不同地區的消費者推出更具地方特色的產品有望成為新方向,比如在口味偏好上四川喜歡麻辣、廣東有涼茶文化、云南有豐富的花果資源等,以此為思路品牌可以在川渝地區推出冰麻檸檬氣泡水類型,用青花椒的麻感平衡檸檬酸味,或是川式檸檬醪糟飲類產品,融合發酵米酒香與檸檬香氣,這種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食材還能提高消費者嘗試意愿。


同樣在云南地區酸角算是特色產品,品牌可以利用酸角的天然果酸與檸檬搭配,做出特色風味,在廣東地區可以結合這些地域的特色水果做創新,比如開發黃皮檸檬茶等產品,香港有一種特色飲品——咸檸七,主要由咸檸檬和七喜汽水調制而成,品牌也可以推出咸檸檬口味的特色飲品。而且近段時間不少現制飲品店偏好咸味奶茶等,或許側面反映出了咸味飲品的市場需求在上漲。


另外城市限定、季節限定、節日限定也是重要的方向,比如在西安可以與當地知名汽水品牌合作推出限定系列,在東北地區可以將檸檬與凍梨等特色食品結合推出季節限定口味,在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結合不同地方習俗推出限定口味,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口味需求。但前提是要保障口味、口感,因為這些搭配過于新奇,即便推出后有消費者購買想要提高復購率還是要靠口味。


06

品類融合思路


現制飲品市場中有不少檸檬風味飲品,比如檸檬小麥青汁、茉莉檸檬茶、青提檸檬茶、檸C美式、輕咖檸檬茶等等,且這些產品的市場接受度都較高。據了解,輕咖檸檬茶首周銷量突破508萬杯、檸C美式在社交平臺中被不少消費者作為“白月光”的存在,數據顯示,2024年飲料新品口味中富含VC的檸檬風味名列前茅,成為產品創新的重要基底,飲料品牌也可以借鑒現制飲品搭配思路作為創新方向。


有人說人類對檸檬的開發還不到1%,可能有夸大嫌疑但不可否認的是,檸檬的確具有爆品開發潛質,這樣經典的味型與任何一個細分賽道,不管是酒、水、還是碳酸飲料、茶都有足夠的空間去迭代創新。


在檸檬+酒的創新上,雪碧就曾聯合江小白推出過一款白酒風味檸檬汽水,以檸檬+烈酒的組合在年輕消費者中出了一次圈;去年六月份日本朝日啤酒上新了一款含有真正檸檬片的即飲雞尾酒——“未來的檸檬沙瓦”,一經上市就掀起搶購狂潮僅一個星期就賣斷貨。


伴隨著年輕人對佐餐微醺以及下班獨酌、女性飲酒等消費場景的興起,檸檬低度酒逐漸打開日本市場,同樣的消費需求在國內也正在興起,但目前國內檸檬低度酒市場仍處于相對空白的狀態,沒有頭部品牌占據消費者的心智,空白的市場加上確切存在的消費需求,低度檸檬酒有望成為適配國內市場的潛力股。


區別于其他水果,檸檬是中國能夠實現產需均衡的水果之一,并且作為核心產地之一檸檬原料的上游供應是穩定的,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檸檬與青檸產量位居世界第二,產量為2712187噸,占全球13.5%。面積131524公頃占全球10.7%,這也就意味著創新產品能夠實現穩定發展。但檸檬的產地、品種都對產品風味影響至關重要,這需要品牌立足于優勢差異化原料開發出更多樣化價值的新品。


07

健康化上仍值得探索


在健康風潮引領下,檸檬風味飲料在健康化上還有待提升,從市面上產品配料表及營養成分表來看含糖量依然偏高,比如某品牌檸檬茶配料表中含有三氯蔗糖、安賽蜜、阿斯巴甜三種糖類成分;某品牌冷榨檸檬液配料表中含有赤蘚糖醇、甜菊糖苷、三氯蔗糖;某品牌西梅檸檬茶雖然宣傳0脂肪,但在配料表中也可以看到山梨糖醇、聚葡萄糖成分。


品牌可以通過成分優化來減少對人工甜味劑依賴滿足健康需求,比如使用赤蘚糖醇、甜菊糖苷、羅漢果糖等天然代糖來替代蔗糖,或是以水果自身的甜味來平衡檸檬酸味。比如某品牌配料表只有黃檸檬原汁、水、羅漢果汁、黃檸檬濃縮液、青檸檬原汁、小青檸原汁、香水檸檬原汁、維生素C,通過不同檸檬品種的搭配以及羅漢果汁的融合來減少糖含量。


還可以通過工藝升級來保障檸檬飲料的營養價值,比如某品牌宣稱自研原果鮮萃技術,通過“原果鮮萃,氮氣鎖鮮”工藝,既還原了檸檬本真的風味又較大程度保留了檸檬的營養成分。而市面上大部分檸檬液品牌采用的仍然是物理冷榨,這不僅使得產品口感較淡,還可能導致產品中的營養成分容易被氧化從而影響營養價值。


還可以通過添加其它營養成分來增加檸檬飲品的營養價值,比如某品牌推出的益生菌檸檬茶也可以延伸到益生菌檸檬水品類,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消費者對益生菌也有了更多的需求。數據顯示,我國益生菌市場正以每年11%至12%的速度增長,并且預計2026年中國益生菌市場規模將有望達1377億元,這或許可以成為檸檬飲料的發展助力。


行業思考:檸檬風味作為飲料行業的長紅口味,直至今天依然表現出較強發展潛力,其可開發空間仍有不少,無論是在配料上減少糖分、添加功能性成分,還是在形態上從喝轉換到吃,亦或是立足細分場景的創新都有待品牌深挖。此外口味擴展、品類融合等也是不錯的發展思路,未來行業或將進一步分化細分品類,更多有創意、有潛力的品牌將加入這一賽道,為市場帶來更多驚喜。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食安時代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_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_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_ww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