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日食品經營研究會
如果要選出2024年最意外的日本食品關鍵詞,很多業內人都會答:“豆乳”。
在碳酸飲料、瓶裝茶紛紛陷入疲軟、連功能飲品都開始“打價格戰”的一年里,豆乳卻悄然逆襲。銷量上升、話題爆發、產品頻上熱搜——它成了飲料貨架上最不應低估的“老面孔”。
東京澀谷的“Soy Latte Stand”活動(即豆乳拿鐵的快閃活動)開幕當天,排隊人群繞了街角三層。年輕情侶打卡、健身族拿杯豆乳自拍、媽媽帶孩子試飲。豆乳突然變得“可愛”“潮”“有文化感”,讓許多人懷疑:這是同一種豆乳嗎?
“Soy Latte Stand”活動
圖片來源:龜甲萬官網
事實上,這是日本豆乳迎來的“第四次熱潮”——一次由健康意識、營養邏輯與生活方式共同點燃的結構性復興。
而站在風口中心的,是那家名字家喻戶曉卻從不張揚的老品牌——龜甲萬(Kikkoman)豆乳。
龜甲萬豆乳豐富的產品線
圖片來源:龜甲萬官網
01
從寺院齋食到咖啡拿鐵:豆乳的千年旅程
豆乳的歷史,在日本其實相當悠久。
最早可以追溯到奈良時代(公元8世紀),由來自唐朝的高僧帶入日本。那時的豆乳并不是飲品,而是制作豆腐的中間產物。它主要供寺院僧侶食用,象征“清凈與節制”。
到了江戶時期,京都、奈良的藥膳料理開始將豆乳用作湯底。傳說在京都嵯峨野的某座古寺中,每逢冬季施粥活動,僧人會將豆乳與味噌、山藥、芝麻豆糊一同熬煮,被稱為“養生湯(精進汁)”。據說幕府家老病重時,御醫便囑咐每日飲用“豆乳味噌湯”,以補氣養血。
今天日本京都的豆制品老店
圖片來源:藤野豆腐
戰后,日本政府大力推動“國民營養改善計劃”。在那一波“牛奶推廣運動”中,豆乳意外成為替代品,尤其在乳制品匱乏的年代,它成了日本家庭的“窮人牛奶”。1983年,日本豆乳協會成立,確立“無調制”“調制”“飲料型”三大類別——這也是豆乳真正走向工業化、現代化的起點。
現代豆乳的生產工藝,去除了豆腥味
圖片來源:日本豆乳協會
從寺廟齋食到便利店貨架,豆乳走了1200年。
它見證了日本社會從傳統到工業、從節儉到健康的飲食變遷史。
02
四次豆乳熱潮:從“長壽神話”到“蛋白質革命”
日本豆乳的發展史,其實是一部關于“健康觀念進化”的社會縮影。
第一波:1970年代——“長壽健康飲品”
這一時期,日本進入老齡化初期。NHK健康節目頻繁推薦“大豆蛋白可延年益壽”,豆乳因而登上神壇。大阪老年人中心甚至流傳一句話:“每天一杯豆乳,醫生遠離你?!?/p>
上世紀80年代,日本豆乳的電視廣告
圖片來源:食品網站
第二波:2000年代——“美容與減肥潮”
當時東京街頭的女性雜志幾乎每本都在談“豆乳減肥法”。不少女性上班族早晨拿一杯調制豆乳配沙拉,是那個時代的“健康時尚”。
第三波:2010年代——“豆乳拿鐵與甜點熱”
星巴克推出“Soy Latte”后,日本年輕人第一次意識到豆乳也能與咖啡、甜點共存。豆乳冰淇淋、豆乳布丁、豆乳巧克力風靡便利店。豆乳,成了“無負擔 indulgence(無罪惡的享受)”的象征。
第四波:2023年至今——“蛋白質革命”
這一波的核心不是風尚,而是科學。
日本社會開始系統關注“蛋白質攝入”與代謝健康。豆乳不再是附庸,而成為健康飲食結構中的“主角”。
日本市場上主流的豆乳產品線
圖片來源:日本豆乳協會
每一波熱潮,都讓豆乳離“生活必需品”更近一步。
這一次,它不是短暫流行,而是社會結構性回歸。
03
數據會說話:日本豆乳真的回來了
根據日本豆乳協會數據:
2024年全國豆乳總產量達41萬712千升,同比增長3.1%,其中無調制豆乳增幅高達6.8%,創歷史新高。更有意思的是2025年上半年數據——全國豆乳總產量達20萬7511千升,同比增長7.1%,而無調制豆乳增幅達到驚人的?10.9%。
豆乳正在從“加糖飲料”向“純植物蛋白飲品”遷移。尤其在年輕群體中,“無糖”“高蛋白”“原味感”成了新關鍵詞。
東京的咖啡店老板就觀察到,點豆乳拿鐵的客人越來越多,不少人要求‘不加糖’。以前他們是乳糖不耐,現在是主動選擇。數據背后,是消費心理的重構。健康,不再是一種“補償行為”,而是一種主動投資。
健康邏輯變了:從“減糖”到“高蛋白”
疫情之后,日本社會掀起一股“營養再教育”浪潮。國民健康調查顯示,70%的人開始關注每日蛋白攝入量。在這樣的氛圍中,豆乳迎來了“科學救贖”。
龜甲萬豆乳食品事業本部長龜井淳一在采訪中說:
“2000年代我們談的是‘減糖’,現在大家談‘維持肌肉量’。
對現代日本人來說,豆乳就是‘最溫和的蛋白來源’?!?/p>
他并不夸張。
隨著高蛋白飲食理念普及,豆乳以“植物性、低脂肪、易吸收”的優勢重回餐桌。再加上乳制品價格上漲、乳糖不耐癥人群擴大,日本家庭自然轉向豆乳。豆乳重新成為“廚房常備”,不再只是女性飲品,而是全民日常。
龜甲萬的“蛋白質戰略”:一場包裝與認知的革命
龜甲萬在2024年啟動了一場堪稱教科書級的傳播革新。他們意識到,健康概念不能再模糊,而要“可見、可算、可感”。
于是,他們徹底重塑包裝——正面印上醒目的“大豆たんぱく(大豆蛋白)”字樣,并配以乳白色液體的視覺元素,讓人第一眼就“看懂內容物”。廣告請來了演員林遣都,主題叫“早晨的滿蛋白”:“日本人早餐蛋白攝入不足15克,一杯200毫升豆乳,能補上7克?!?/p>
演員林遣都關于豆乳蛋白質含量的廣告
圖片來源:jeki WORKS
廣告播出后,社交平臺上掀起“#朝豆乳習慣”熱潮。許多上班族在打卡自拍時寫下標簽:“早上第一口,是蛋白質?!?/strong>龜甲萬在澀谷舉辦的“Soy Latte Stand”活動吸引兩萬人參與。
調查顯示,62%的參與者第一次意識到“豆乳可攝取異黃酮”。
豆乳,重新獲得了“被科學證明的安心感”。
北海道大豆、無糖、功能強化:龜甲萬的產品矩陣
龜甲萬并未止步于傳播,他們用產品創新完成了結構升級。
① 北海道無調制高端化系列
采用100%北海道“雪譽”品種大豆,強調“自然甜味”與地域溯源。
北海道被譽為“日本的糧倉”,消費者對“產地安全”高度敏感。一瓶豆乳,背后是日本式的“看得見的信任”。
使用北海道大豆的豆乳
圖片來源:龜甲萬官網
② 無糖系列:年輕女性的健康新寵
“無糖調制豆乳”系列連續兩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與三麗鷗角色“My Melody”“Kuromi”聯名推出限定包裝,讓豆乳成為Instagram上“可愛健康”的符號。東京表參道的女孩們稱它為“比牛奶輕盈的下午茶”。
無糖豆乳
圖片來源:龜甲萬官網
③ 功能強化:‘豆乳+鈣’新品
龜甲萬在調制豆乳中加入與牛奶等量的鈣質,并強調“鎂×鐵×鈣”的復合優勢。針對兒童市場的宣傳語是:“成長的鈣,從豆乳開始?!倍谷檎酵瓿蓮摹芭燥嬈贰钡健叭绎嬈贰钡霓D型。
加鈣豆乳
圖片來源:龜甲萬官網
豆乳火鍋的奇跡
2024年秋冬,日本家庭餐桌出現了一個新流行詞——“TT火鍋”。
TT代表“豆乳(tounyuu)投入(tounyuu)”這兩個日語單詞的縮寫,兩個單詞在日語里的發音恰好是相同的。
龜甲萬提出的“豆乳火鍋”概念
圖片來源:龜甲萬官網
龜甲萬提出“第二次加湯時加入豆乳”的新吃法。在泡菜鍋、味噌鍋中加入豆乳,不僅讓湯底更順滑、辣味更柔,還能增加蛋白與鈣含量。社交平臺上很快出現TT火鍋挑戰:年輕人曬視頻,小孩端著豆乳鍋笑;美食博主評論“像在喝拉花咖啡的泡菜鍋”。
據說這一靈感來自龜甲萬研發團隊的一次午餐。負責商品開發的女員工在公司食堂點了泡菜鍋,順手倒入剩下的豆乳——沒想到味道極佳。她隨即寫下內部提案:“讓豆乳成為火鍋的新湯底?!边@場偶然的發現,成為冬季最受歡迎的食譜趨勢。龜甲萬借此成功把豆乳從飲品推入“家庭料理”的新場景。一杯飲料,變成了一種烹飪文化。豆乳的“場景革命”,由此完成。
04
全行業共振:一場植物蛋白的賽跑
龜甲萬點燃火種,其他企業紛紛響應:
?森永乳業?推出豆乳拿鐵飲料及燕麥拿鐵飲料,強化“飽腹感+代餐”概念。
森永乳業豆乳拿鐵飲料及燕麥拿鐵飲料
圖片來源:森永乳業官網
?朝日飲料?推出豆乳原料的可爾必思,增加豆乳愛好者、乳糖不耐受等消費者群體的選擇空間。
豆乳原料的可爾必思
圖片來源:朝日飲料官網
?永谷園?則將豆乳融入火鍋湯料等調味料,打造“餐桌延伸”。
永谷園豆乳火鍋湯料
圖片來源:永谷園官網
?便利店三巨頭(711、全家、羅森)紛紛推出豆乳甜品、豆乳拿鐵、豆乳布丁等產品。
711便利店的豆乳酸奶產品
圖片來源:711官網
豆乳,從飲品,正式跨入了植物蛋白新產業帶。這已不只是產品復興,而是一場“健康文化的重建”。
05
結語:健康,不只是理念,而是一門長期的生意
這場日本豆乳復蘇,看似飲品潮流,實則是社會意識的成熟。
健康被科學化,品牌被人格化,消費被場景化。
豆乳的故事提醒我們:
“健康生意的本質,不在于賣概念,而在于融入生活?!?/strong>
誰能讓健康有溫度,誰就能贏得消費者的心。
植物蛋白的未來,不在實驗室,而在廚房與早餐桌之間。
參考資料:
龜甲萬豆乳等公司官網
日本豆乳協會
日本食品新聞:第4次豆乳ブーム到來 たんぱく質に腳光 キッコーマンソイフーズが牽引
日本食品新聞:豆乳ブーム再燃か キッコーマンが「TT鍋」新提案 伸び盛りの無調整豆乳はプレミアム化の可能性 イソフラボンの健康価値も訴求
日本食糧新聞:日本豆乳協會、4~6月期生産量は9.1%増
日本食糧新聞:25年豆乳生産量、過去最高迫る勢い ソイラテ人気追い風
評論